9.2 勤恳预备

不言而喻,要教导5P法,你必须自己先运用这些方法。 不管你信不信,当教师根据自己的不足去装备然后再教导 时,是最忠诚于学生的。过去我一直认为,教师教导是因为 他们知道的比学生多,但现在我不再这么看。我教导正是出 于我对一些内容的无知,我意识到读经时自己遇到的问题也 是别人困惑的地方。我和其他人的差别,即教导者和学生的 差别在于,我不会让问题搁置在页面空白处而不去解开它们。其实,教导者并不是拥有更多的知识,教导者只是本能 地有更大的好奇心去解开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因着教导者 勇于解决问题,她是那个比同龄人更乐于为获取领悟而去挖 掘的人。这种挖掘的热情在学生中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所以,我教导是为了学习。学生需要我先学好然后再 去教他们,知道这点有助于我认真地预备课程。仔细的预备 开始于对5P法的实践,时机成熟时,从研读获得的信息中提 炼出最重要的信息给学生。为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坚持 等到自己尝试领会、解释和应用之后,再去查考解经书。此 外,教导者必须谨慎地选择解经书,花点时间去了解哪些解 经书的作者最可靠。一旦找到可靠的作者,他们就可以做你 的指路明灯。大家都知道,我在选择研读哪卷书时,会去看 我最喜欢的解经家著有哪些经卷的解经书。

在罗列可靠的解经书或作者时,记得向这些人寻求帮 助:你的牧师、另一位持相近看法的教师、神学院教授。找 到优秀的解经书作者后,记得阅读书中的参考资料。参阅注 释去探寻塑造作者思想的人有哪些,然后也去读读这些作者 的著作。注释是找到额外参考资源的金矿。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不是所有解经书里的观点都一致。 如果遇到这些可靠资源在观点上有冲突,那就找出这些观点 的一致之处,将一致的解释和你自己对经文的理解放在一起 进行权衡。然后,可能你需要决定是讲最常见的解释还是最接近你本人观点的解释。如果不会引起困惑的话,可以两者 都讲。向学生坦白你自己的立场,告诉他们少数人持有你的 观点,同时,真诚地袒露主流观点的内容。当你这样做时, 一定要以谨慎和公正的态度对待各种观点。

预备课程时,记得在你备课的记录中写下观点的出处, 这样做方便你在学生问到相关问题时查找,或者方便你自己 回头查看。通常我会在想回头查看的观点旁画括弧,括弧里 写上作者的名字和具体的页码。

细致的课程预备需要投入数小时,而实际教导的时间只 占预备时间的一小部分。你的任务就是摄入大量的信息,从 中提炼出最重要的给学生。你相当于一名职业收纳师,整理 塞满物品的储藏柜。你要对大量信息做梳理,决定需要留下 什么,该放在哪里,归类放好贴上标签,以便学生轻松查找 和使用。

灵巧建构

教师不仅要组织便于学生获取的信息,还要组织传递信 息的方式。教师建构的查经方式会影响到学习材料的数量和 挖掘经文的深度。需要作业吗?聚会时间用来祷告、讨论, 还是只用来教导?你的查经建构决定了学习时间的焦点。

我带领的查经学习每次会面时间为两小时,一起讨论、 敬拜和教导。我们小组规模较大,因此比起在家里的小聚集,它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在家庭聚会中,教导可能会穿插 在讨论中,各事项安排也可以更灵活。

许多女性学习小组花大量时间在一些建立关系的活动 上,比如分享祷告事项和破冰提问。这些活动是必要的,但 恰恰也最可能占用讨论和教导的时间。如果组员还有其他见 面的机会(比如社区小组或主日学),那查经聚会时可以考 虑限制这些活动的时间。我会提前告诉我的组员,我非常希 望我们彼此深入关系,但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加添对神的认 识,增进对神的爱。我们谨慎地把握着作业讨论的时间,但 这时间不拘泥于讨论作业,只是把握住这个焦点不偏离。我 们会将祷告事项写在便签上,然后用邮件发给各个成员。对 有特别需要的事项,我们才会在小组时间一起祷告。为了建 立深入的关系,在查经聚会之外,小组长经常召聚组员一起 吃饭。学习结束后,我们鼓励姊妹们尽可能留下来聊聊天。

对作业的思考

如果你是新老师,不要急着写教案。开始你可以让小组 成员反复阅读并作出标注。然后你可以罗列三到四个相关解 释和应用问题,通过电邮发给她们,供她们在聚会前思考。 我发现每周布置一些作业至少对充分利用查经时间是必要 的。无论是让姊妹们独自阅读还是你布置问题,都尽量不要 在讨论和教导之前发表评论。安排作业和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学习过程。 对我教导的每一次课程,我都会写教案。每周姊妹们

读一段经文,然后就所读的经文回答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针 对经文的领会提出,另穿插一些相关解释和应用的问题。作 业内容就是叫学生释义、查词、查看串珠经文、阅读其他译 本。我留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参加圣经学习课前花时间认 真吸收经文信息(领会)。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讨论 和教导的方式更深入地探索经文的意思(解释),以及探讨 经文如何挑战我们做出改变(应用)。实际上,我设计作业 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提出新问题,引导姊妹们 去觉察她们不知道的信息。然后,我会利用讨论和教导的时 间来解决作业中产生的分歧。

在我看来,作业问题里最好尽量不提供释经信息,除 非必要,我不会提供过多的解释和词汇信息。这有助于培养 学生自己提问的技能,学会不畏惧学习过程中的“无知”。 在小组时间或教导过程中,我们会讨论作业中的解释和应用 问题。每周的作业需要我们思考并总结经文中显明的神的属 性,以及对神属性的认识如何改变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设计出有效的作业需要教导者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去思 考。在预备时,你需要先通读经文,在空白处写下你读完后 自然想到的问题。你的学生很可能会有同样的问题。记住: 对你来说不言自明的问题,或许对你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提出的。让你的学生解释词汇的定义、数出某些词汇或表 达出现的次数、重述某些基本的概念,这些都可以训练她们 在没有课程提示的情况下操练这些方法。这样的作业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自学。

另外,需要牢记的重点是:要提出有难度的问题,那个 甚至连你自己都害怕问自己的问题。你想对这问题说:“我 只想将此交托于主,继续往下看。”如果经文中谈到父亲卖 自己的女儿为奴,那作业问题中你可以问学生:这样的命令 怎么可能会出自一位良善仁慈的神?如果经文描述的是,耶 稣提议砍掉你的手以逃避罪行,那可以问学生:耶稣是不是 在命令人自残?如果你知道某段经文经常被断章取义,那就 挑战一下这种错谬:《腓立比书》4章13节的意思是我们可以 做任何我们一心想做的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支持你答案 的其他经文吗?

给你的学生以宽慰:即使她们给不出恰当的答案,承认 这个问题难解并试图回答本身就在提升理解力。避开难解的 问题,从长远来看,只是滋养了怀疑和恐惧。让你的学生知 道,提出难解问题是安全的,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很多聪明 的人在这些问题上苦思冥想,学生会感到释然。

写教案是件辛苦活。可能的话,请朋友来帮忙回答问 题并评论。让朋友做一遍作业,然后反馈给你,看哪些问题 有帮助,哪些令人困惑不解,哪些没有帮助。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你自己完全明白的问题可能需要重新措辞才能让别人 明白。

巧妙设计课程需要教导者一步步应用5P法,同时思考: 哪个环节对初学的学生来说,应用起来会有难度?学生会注 意到这个关键词吗?她们会留意到这个重复的信息点吗?对 于需要深入观察的陈述,她们会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她们会 匆匆略过哪些内容?她们可能会在哪里陷入谜团?

准确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反复地提醒自己:在第一 次阅读这段经文时,经文呈现给我们的是什么?一旦对某段 经文熟悉起来,我们就会忘记最初阅读时的困惑和疑问。好 的老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阅读经文。因此,我会在详细研 读经文前写教案,这样就能够写下自然想到的问题,观察到 最基础的信息,这些信息在无意中会被后续各种解经说明淹 没。稍作研读之后,我会就这些问题做提炼和扩展。

这是作业与其他教学方法相区别的地方。本质上,我不 指望用作业教导,作业主要用来协助理解、引导个人开启解 释和应用经文的过程。严格地讲,教导的过程就是解经。我 设计作业的目的,是预备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以配合接下来 的教学。如果学生提前尝试过做出个人领会、解释和应用, 那么在听我教导时,她们的耳朵会敏锐得多——既可以听出 我教导的亮点也可以听出缺欠。她们会知道我是否在负责地 讲解经文,因为来上课之前,她们付上了努力去研究。这样做是非常负责的,我期盼大家都这样做。 记住:你不用非得设计出自己的教案。你可以使用重

视学习过程的现有教案,提供的问题尽量少带释经信息,着 重建立学生自己的领悟能力;或者你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前阅 读做预备。别被设计教案这件事吓住,以至于停下教导的脚 步。不是每位教导者都能编写教案,但每位教导者都可以通 过使用某种形式的作业,快速启动学习过程,带领学生深入 地学习真道。

@出版于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