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恒心忍耐读经法

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 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
——路8:15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思考了带着目的读经的重要 性——尽力把所读经文放到圣经大故事里;也探讨了透视历 史读经的重要——把经文置于原初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正 确读经五法中的这前两个方法,实践起来需要比过去投入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也会极大地提升我们对所读经文的理 解。这两个方法对学习者的要求比我们料想的要高得多,不 容许我们自己随心所欲地去阅读。和多数有价值的技能一 样,学习圣经也需要自律。如果你曾有过学技能的经历,或许还记得随之而来的各种挫败——能力不足的欠缺感、单调 漫长的重复、随时想要放弃的强烈欲望以及想找捷径的冲 动。要把圣经研读好将会体验到所有的这些感受,因此,正 确读经的第三个P自然要提到学习的过程。除牢记目的和透视 历史之外,读经还必须要恒心忍耐。
从小我们就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知,忍耐是美德。在 与人打交道或遇到难处时,我们可以看到忍耐的价值。我们 也知道忍耐是圣灵的第四个果子(加5:22-23),但要行出 忍耐,却非常不容易。我们的文化想尽办法避开对忍耐的操 练,视忍耐为麻烦:电视节目在不到半小时或顶多这个时间 里就可以解决冲突;餐厅基本可以在接到订单就上餐;互联 网在四十八小时内可以把你想购买的任何商品送到;音乐、 电子书、电影弹指可得;减肥项目总承诺立时的效果。在对 任何欲望都即时满足的文化中,忍耐只是个备选项,延时满 足的概念不容易学习到,更难实践出来。
因此,在学习圣经的实操中也潜入了立时满足的渴望, 就不足为奇。我们身边的大多属灵资源都可以证明我们对这 种精心配制的套餐的热爱:几节经文、一条属灵见解,再 加一两点应用。我们的“读经时间”就像开车经停麦当劳: “我只有几分钟,快给我点吃的,让我马上把肚子填饱。”
然而,正确读经是建立在延迟满足的基础上。圣经学习 力是几周、几月、几年累积读经而来的果效。唯有如此,经文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的关联才能渐渐地、精妙地呈现出 来,就像将杰作上的遮布缓缓扯去。圣经不是精心配制好、 三百六十五天的渐增剂量,也不能沦为一堆道理和行动方 案。圣经要挑动、撞击你的思维,延展你的理解力。圣经是 要启示出神威严的面容,一点一点,一天一天,持续你的一 生之久。最重要的,阅读圣经需要带着热切的渴望。是的, 带着一种饥渴。当然,还有忍耐——预备好长期投入。
忍耐待己
七年级是用眼泪开启的一年。随着老大进入七年级, 我们有些措手不及,自孩子上学以来从未如此沮丧过。开始 学初等代数后,四个孩子每晚哭哭啼啼,垂头丧气。我和杰 夫借用了我们最喜欢的棒球电影台词,合计出一句口头禅: “数学不相信眼泪。”这句话成了每晚作业辅导前鸣放的礼 炮,我们温和地引导孩子忍耐前行,一再地告诉孩子,他们 拥有完成作业的一切能力,就这样我们一点点地去解开作业 中缠裹的谜题。
当第一次说出“数学不相信眼泪”时,我们语气镇定, 而孩子听后却极不耐烦,哭得更起劲,喊叫道:你不理解! 我完全不会啊。老师没有把概念讲清楚。这课太难了。为什么不让我报“户外运动课”?我不要上这个课!” 等到我们最小的孩子上七年级时,情况完全变了。当 他坐在书桌旁,因学习数学受到挫败而一边哭泣一边擦拭眼 泪时,我说出了经久适用的台词:“卡尔文,数学不相信眼 泪。”眼泪还没来得及拭去,卡尔文的嘴角边就露出了微 笑。卡尔文见证过七年级的结束。他看到哥哥姐姐们在七年 级数学学习中从泪水走向欢笑,知道挫败是正常的学习过 程。那数学学习中有眼泪吗?实话讲,很多。但最终,哥哥 姐姐们取得了战胜数学(七年级及以上)的必要技能,卡尔 文亲眼目睹了勤奋和忍耐在其中的力量。或许卡尔文现在软 弱无措,但这种感觉很快会过去。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是 哥哥姐姐们之前的经历,现在只是轮到他而已。是的,一宿虽有哭泣,但伴随着时间和付出,领悟的欢愉一定会到来。 提到圣经学习,我希望更多女性可以知晓这个道理:学 习任何科目都需要付出努力,获得领悟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 事,往往需要费尽心力。有些科目或许学起来让人感到愉快 一些,但绝非毫不费力。学习需要付出辛劳,学习圣经和学 习代数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以为,学习圣经如同呼吸一般 容易,如果圣道对我们有益处,那神肯定不会让学习这事为 难我们。其实不然,学习圣经是需要自律的,而自律不是自 然产生的。因为需要自律,所以忍耐就是学习过程中必备的一个品质。
在学校的许多课程里,孩子们不会经历挫败流泪。比如 户外运动一类的课,虽然非常有趣,也教导新颖的知识,但 不能帮助学生延展理解力。提升理解力要比单纯吸收新知识 难得多。我们读报纸时,觉得上面的信息直白易懂,感受不 到挫败,这是因为报纸不具延展读者理解力的目的——它只 传递信息。学习圣经是求索知识,但归根结底,是求取理解 力。圣经不同于报纸,目的绝不只是传递信息,它还旨在塑 造我们的思考方式。这意味着,当我们坐下来阅读圣经时, 应该料到会遭受满满的挫败。
你在读经时,料想到会遭受挫败了吗?当经文晦涩难懂 时,你应该如何回应这理解上的困难?作为成人,我们不必 再因老师或家长出于责任的管束,而去坚持学习一门课程。 倘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耐心,往往会有两种反应。
我们会放弃。当经文艰涩时,很多人会想“这不是我拥 有恩赐的领域”,然后就转向更轻松的信仰渠道,那仅剩的 摄取圣经知识的途径就是证道、播客、属灵书籍和博客了。 出于对灵性的追求,也许我们仍然会读圣经,但会认为自己 对任何建构式的读经方式都不开窍。
我们会寻找捷径。读过几节经文后,我们想让不知所 云的感觉尽快消散,就立即转向研读本圣经去查看注解。或 者,手边放一本解经书,一遇到不懂之处就去看。由于网络 的普及,辅助资源手到拈来。如果读到困惑迷茫处,我们无需再挥洒挫败的泪水,只要查看研读版圣经的注解或上网查 询答案,困惑即可解决。然而,这种随手可得的解释真的有 益吗?还是我们最终像高中语文课上的一些学生那样,因经 典指南和电影更方便快捷,而从不读原著?事实是,捷径只 比放弃稍好一点,因为它同样不尊重学习的过程。匆忙消灭 “我不懂”的困惑时刻,实际上也同时削减了发现之旅中 “恍然大悟”所产生的果效。
@出版于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