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透视历史读经法(2)

让我们简要解释一下这五个问题,看看回答这些问题如 何影响我们阅读圣经。
1. 作者是谁?
大部分人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都会考虑其出处。 知道“作者是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而 且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所写内容的可信度。我们无须担心圣经 的可信度——因为我们阅读圣经时,相信圣经是神启示特定 作者写下的,具有绝对权威。因为对此非常确信,我们有时 会忘记合理地去考虑圣经人类作者这个因素:神拣选特定的 人写特定的经卷,神对作者的选择如何影响我们对这卷书的 解释?我们并不总是知道经卷的作者,但即便作者不明确, 也会影响到我们对经文的解释。
如同知道杰斐逊(Jefferson)、亚当斯(Adams)和富兰克林(Franklin)创作了《独立宣言》,会影响我们阅读 这份文件一样;知道耶稣同母异父的弟弟雅各写了《雅各 书》,同样会影响我们阅读使徒书信。我们会认识到,对于 耶稣,雅各有别人无法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他看待耶稣的角 度也是别的作者无法企及的。因此,发现他的文字紧密呼应 登山宝训我们就不会诧异,他殉道而死的结局会督促我们认 真看待他所写活出信心的内容。
2. 写成于什么时期?
经卷的成文日期会帮助我们去思考:最初的读者如何理 解,经卷如何向特定历史时刻的人说话,还有哪些经卷写于 同一时期,以及它在大故事中的位置。不是所有经卷都有准 确的成文时间,但大多数经卷是有的。有时,注经家选择相 信的准确成文时间,会极大地影响他对该经卷内容的解释。 对于这一点,最显著的例子也许是《启示录》这卷书。
知道一卷书的大致成文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考虑影响写作 的文化因素。结合下一个考古式问题(写给谁?),成文日 期会启发我们思考读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男女角色、法 律条文、地理环境以及政治势力,帮助我们对作者隐含在经 文中的敬拜、婚姻、家庭、拜偶像、奴役、财产所有权、公 民责任等观念提出恰当的问题。
3. 写给谁?
圣经每卷书都写给过去的特定群体。这些原初听众所 处的时代和文化与我们迥然不同。尽管圣经的信息超越了 当时的读者,但依然不能完全与当时的读者割裂。正如费依 (Gordon Fee)和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ewart) 所言:“一段文字不可能脱离作者和写作对象去看它所表达 的意思。”
很多人听过这句话:“圣经是神写给我们的情书。” 某种意义上,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正如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 的,圣经首先是一本关于神的书。在回答“这卷书写给谁” 这一问题时,我们将其答案扩写为:“圣经是一本关于神的 书,写给生活在过去的人,也写给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在 研究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言论时,我们不会不考虑他们所处 时代读者的情况。同样地,我们在研读经文时,也不能不考 虑当时读者的处境。
现代基督徒轻忽经文原初读者的信息,所以造成很多 经文的错误应用。并非所有对以色列民族的应许都适用于属 灵的以色列(教会),也并非所有涉及人和财产的教导都适 用于当今的文化。要正确解释和应用经文,我们必须考虑作 者最初写作时所针对群体的特定需要、挑战、社会结构和信仰。在问“这段经文在对我讲什么”之前,应该先问“这段
经文在对当时的读者讲什么?”
4. 文体是什么?
在第三章,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我们谈及了几种不同的 文体风格。圣经中每卷书都在用一种或多种文体传递信息。 准确解释和应用经文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对不同文体间细微差 异的理解。不同的文体使用语言的方式不同。
历史叙事,是用语言对事件做事实性陈述,旨在传递 出字面信息。明白这点可以防止我们把用这种文体写作的经 卷当成虚构神话或寓言故事。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关于洪水 的叙述应被当成历史来读。这并非意味着历史叙事不包含寓 意,而是说叙述事实是它的首要目的,寓意是次要目的。
寓言/讲故事,是使用精心设计的人物和背景教导道理或 说明观点。并非寓言的每个细节都赋予整体以极大的意义, 也并非每个人物都代表着某类人或某类物。对我们显得奇怪 的人物和背景,对当时的读者来说,可能极易辨别和理解。 学着使用当时听众的耳朵去倾听这些富含文化的故事,可以 帮助我们正确地解释这些经文。
律法,圣经中的律法用语所指向的情景和关系,已与 今天的文化有很大差别,以至于对如何理解这些语言我们茫 然无措。有时,圣经中所记录的律法条例是书面记载在别处完整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或代表性内容。这就使当今的读者深 感困惑,为何所记录的律法只关涉一些特定的问题而明显忽 略了其他问题。记住:律法条例只是作为执政掌权者的治理 指南被记录下来,而非个人私下行使公正的参考。著名条例 “以眼还眼”不是允许一个人对他的邻舍施以同样行为的报 复,而是指导法官在审判案件时让过错方接受公平对待(公 正),避免被施以报复(过度惩罚)。
诗歌在圣经中,和在其他文本中一样,是使用象征性 和比喻性语言进行生动的描述。当诗人祈求神彻底毁灭敌人 时,我们可以读出,诗人是在诗意地表达他深重的痛苦和愤 怒,而不是真的发出可怕的祷告请求;当作者热情赞美他爱 人的牙齿,如一群母羊洗净上来,我们能理解,作者是在夸 赞爱人脸上动人的笑容。
智慧文学用语言传递普遍正确的原则,尽管并非放之四 海而皆准。把箴言当应许,会引发伤痛和怀疑;明白箴言为 生活原则,则能指引我们做出智慧的决定。那句著名的箴言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并 非应许基督徒父母会养育出信基督的孩子。更准确地说,它 只是在陈述一个普遍的智慧原则:敬虔的父母必要敬虔地教 养他们的孩子。
预言,和诗歌一样,使用象征性的语言。只有将预言置 于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其所用语言才更清楚易懂。如果一个预言说太阳、月亮、星星会从天坠落,我们可依据文体 规则来审视这种语言,而非认为这在预言一次天体事件(尽 管是可能的)。知道旧时文化中外邦人敬拜太阳、月亮和星 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解天体毁灭的预言:当预言实现 时,对任何别神的敬拜都将终止。
5. 写作目的是什么?
每位作家都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圣经作者们也不例外。 他们写作是为了记录历史,为了教导、劝诫、启示、督责、 警告、勉励;为了依据神的性情来处理当时读者的需要、盼 望和恐惧。鉴于写作对象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借着对书 卷重要主题和重申观点的思考,我们就可明确一卷书的写作 目的。明白了经卷的写作目的,我们就可以避免单单为满足 自己而阅读。
切勿惧怕
这里有一则好消息:没人指望你不假思索就说出五个问 题的答案,你也切勿期待圣灵唯独启示答案给你。圣灵已经 启示出答案,但圣灵是在信徒群体中,赋予一些人渴求的心 和能力,让他们借着对学识的辛勤追求,找到这些答案。这 使得你带着考古式精神去寻求到帮助成为可能。
那么,该去哪里寻求帮助呢?起步时,一本可靠的研读版圣经必不可少,比如英语标准译本研读版圣经(the ESV Study Bible)。对于想要培养圣经学习力的人来说,研读版 圣经是最基本的工具。研读版在每卷书开篇都有对考古式问 题的讨论。在阅读特定的经卷前,先阅读这些介绍信息。但 别只是读一读,请将问题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记下问题的答 案。对《创世记》这卷书来说,你的笔记可能是这样的:
作者是谁?
写成于什么时期? 写给谁? 写作文体是什么? 写作目的是什么?
作者是摩西,以色列的拯 救者、立法者、审判官。他可 能使用了当时的口头和文字资 料创作。
大约于公元前1400年,旷 野四十年期间。
写给离开埃及的、旷野时 期的以色列人。
整体上是历史叙事,有一 些诗歌和预言。
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前,给 他们讲述人类历史,设立生活 规则,提醒他们记得过去,为 以后的生活预备自己。
通过写出问题和答案,能更好地记住介绍材料中所学的 信息。这是多走的一步,但这功夫值得下。我们不单可以在研 读版圣经里找到介绍性材料,解经书和圣经手册里也有。下一 章,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和使用像研读版圣经和解经书这样的 学习工具。现在,请牢记:查找多个材料去得到这五个问题的 答案,是大有裨益的。不同学者的答案不同,因为不是所有学 者都持相同的神学观点。查找多个材料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的 五个答案与大多数持同样神学观点的学者是否一样。
古时与现今
和罗马城一样,圣经是现今的奇迹,却与古时的背景密 不可分。带着透视视角查经,辛勤挖掘经文的原初文化和历 史观念,就能够读出作者着意表达的信息。思索经卷的原初 写作目的,鉴赏经卷的文体,就可以开启提升圣经学习力的 征程。一旦挖出五个考古式问题的答案,你就做好了学习经 文的准备,然后有条不紊地去下功夫,把古时的宝藏一一带 回到现今的情境。
@出版于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