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普罗|9.2恶不是善(2)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因为争端和冲突结束,人会感 到被冒犯。你冒犯别人,别人也冒犯你,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吗?《圣经》警告我们不要在行为上冒犯别人,特别 是对那些弱者和没有地位的人。耶稣说:“那绊倒人的有祸了”(路 加福音 17:1)。神要求我们在行为上不冒犯人,但在伦理学领域, 我们要区分做出冒犯行为和感觉被别人冒犯。我们的语言反应出 这种区分,当我们说 “不要觉得我的话冒犯了你,我不想冒犯你, 我不想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如果我真的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 你完全有权利感到不悦,因为我做了冒犯的事。” 这是做出冒犯行为。但有时即使我们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别人还是会觉得被冒 犯了,这就是感觉被冒犯的情况。你没有做什么冒犯的事或说什 么冒犯的话,但别人仍感到被冒犯了。这种情况的一个完美例子 是耶稣的一生。如果耶稣曾不公正地去冒犯别人,那是一种罪, 祂有罪了。如果耶稣有罪,祂就不能拯救任何人,甚至不能拯救 祂自己。耶稣若要作我们的救赎主,必须满足一个绝对要求,那 就是祂必须是无罪的。但我们能说所有遇到耶稣的人,没有一个 被祂冒犯吗?各种各样的人感觉被耶稣冒犯了,法利赛人觉得耶 稣冒犯了自己,文士们也觉得耶稣冒犯了自己。
耶稣遣散施洗约翰的门徒后,与人们讨论,他说:“我可用 什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 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马 太福音 11:16-17)。耶稣在说:“你们这些人不可能满意。” 约翰从旷野出来,穿着怪异的衣服,让人想起以利亚,以蝗虫和 野蜜为生。他告诉人们要悔改,因为神的国近了,不过人们没有 准备好。法利赛人和文士是怎么说施洗约翰的呢?他们说他是魔鬼。耶稣告诉文士和法利赛人,虽然他们不愿意服从神通过施洗 约翰发出的受洗命令,但老百姓在约翰身上看到了神的公义,他 们就来到约旦河边要求受洗得洁净。这样,当新郎来的时候,他 们就不再污秽了。
约翰从旷野出来,他做着正确的事情,大多数人都认为约翰 的行为是好的。但其他人,如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看约翰的行为是邪恶的,他们称约翰为魔鬼。他们称善为恶,这是违反公义 的。耶稣指出,约翰是以苦行者的身份来的,他坚决舍己,生活 在旷野中,以蝗虫和野蜜为生。然后耶稣来了,祂不禁食,文士 和法利赛人指责祂是酒鬼和贪食者,与税吏和恶人一起吃饭,他 们说耶稣是邪恶的。耶稣告诉他们,他们就像那些吹笛时不跳舞、 举哀时不捶胸的孩子。约翰来的时候,正是举哀的时候,全地都 在哀伤中。人们仍在痛苦中等待着救赎。婚礼还没有举行,新郎 还没有来。
耶稣后来教导祂的门徒,当新郎来到,要举行婚礼的时候, 就不禁食了;那是欢乐、庆祝的时候。笛声响起,就是跳舞的时候。 你不会在笛声响起时捶胸,也不会在葬礼的哀乐中跳舞。
现在,我们的挣扎与约翰的挣扎一样,都是因为没有达到我 们的期望。如果我对你有所期待,我又没有得到,我就会失望, 甚至可能感觉被冒犯了。如果你感到不快或受到伤害,你的感觉 可能完全是无缘无故的。你没有权利感到冒犯,因为首先你的期 望就不正确。不过,如果我答应在某个时间之前做某件事,但我 没有做,那么你就有权利感到不快。这就是施洗约翰所纠结的问 题:他在牢房里,寻思着 “耶稣什么时候会采取行动?我期望老 早以前,这位被我宣告为王的人会彰显祂的王权,把罗马人赶出 去。” 耶稣没有满足约翰的期望,约翰感到被冒犯了,“还是我 们等候别人呢?”(第 3 节)。
我们也是这样看待神的护理。我们对神有期望,当祂没有满 足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就感到被冒犯了,然后开始寻找其他能满 足我们期望的人。发生这种情形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了解神的应 许。神说:“根据我的判断,我会在最适当的时机,做我承诺过 的每一件事。如果你期望我在你想让我做的时候做,你就会失望、 就会生气,你就会称善为恶。” 但神不作恶,我们必须小心,我 们对神护理的信心是真的相信祂使万事相互效力,叫那些爱祂的 人、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得益处。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