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贝格|9.5信心

最后,我们需要思想创伤如何影响信心,如何从康复的角度去看待这点。首先,关于信心有几件事需要注意。创伤会冻结人的思考,遭受创伤的人会以创伤为框架去思想自己、人生、关系和未来。她会困在里面。创伤会使成长停滞,因为它会关闭一切。创伤是一种死亡,从创伤经历衍生出的思想,会控制新经历的输入。这意味着创伤之后,根基不再是信心,创伤的经历变成了根基。创伤会变成框架,创伤所教导的信息涉及的方面越多,它的信息就越是坚固。例如,在性虐待的创伤下,一切感官都牵涉其中(触觉、味觉、气味、声音和视觉),并且因着当事人的恐惧,这一切都发生在高度警觉的状态下。它所教导的信息,不论对错(例如:我没有价值)都不会被遗忘。
思想一下中国的一对夫妇在地震中因学校倒塌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假如多年后,他们又有了一个孩子,也将这个孩子送去学校,你认为会发生什么?送孩子上学的第一天,看着他走进学校的教学楼,你认为他们会有什么感觉?你认为他们会害怕吗?
其次,你和我是透过可见的世界学习认识不可见的世界,学习信心之事。我们都是地上的居民,透过五感来认知和学习——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神知道他如何创造我们,因此他透过我们周遭的世界教导我们真理。不论是透过看似无边无际的大海一瞥永恒,还是透过饼和酒学习至圣的奥秘,神总是使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导我们认识他的性情,以便我们不用猜测他是什么样。他披戴血肉、骨骼和皮肤,以便我们可以看着耶稣、认识他。神透过我们可以理解的事物向我们解释自己。
当人们遭遇创伤,他们不是从神学习他是谁,而是从创伤学习认识神,认为邪恶背后是神。对许多人而言,神透过创伤的框架被认知。暴力和羞辱意味着神不在乎,他不爱我,也不爱我所爱的人。他离弃了我们。人们在经历创伤之后丧失对神的信仰,这相当常见,是又一个损失。
针对这样困难的问题,我只找到过一个答案,那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唯有在那里,创伤和神相遇。基督忍受了一切的恐惧、无助、无力、摧残、弃绝、沉默、损失和地狱,他理解创伤,甘愿为我们进入创伤。他承受了屈辱、降卑、背叛、弃绝、赤身露体、孤独、黑暗、神的静默、无助、羞辱、悲恸,他失去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为我们做了这一切。首先,他经历了创伤,以便我们可以确知,我们有一位理解我们的神。思想一下你所经历的事,看看是否在这个清单上:他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被击打,充满疼痛、伤痕,被压伤,被鞭打。他的性命被夺走,他被从活人之地剪除,被人藐视和弃绝。神在静默,你是否感受过这些事?它们是否也曾经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当你对他诉说,要记得他全都明白。
他曾应许要使万物更新,他为何会许可这些事发生,我不晓得。我们为什么必须等候应许的实现,我也不知道。但我的确知道他是谁,因为他曾怎样的活过、死过,假如他可以胜过死亡和地狱,那么我也会挣扎着相信,他一定会完成他的应许。
苦难和信心在观念上很难结合,不是吗?二选一是容易理解的,一帆风顺时,我们可以有信心;受苦时,信心很容易消亡。但是信心是相信盼望而未达之事。邪恶总是试图摧毁信心,试图吞灭我们的盼望,它说:“看一看我带来的毁坏,没有好东西,没有好的盼望。”但是记住,创伤带来无助,康复则带来选择。我们是选择生命还是死亡,邪恶还是良善,爱还是憎恨,信心还是否认神?邪恶之事在于拣选死亡、憎恨和否认神,选择这样的事,就等于效法试图摧毁我们的邪恶。
信靠神在寻常人生中也是一种挣扎,当我们目睹悲剧和创伤时,这样的挣扎更加庞大。然而这是一种好的挣扎,因为它在抵挡那些试图摧毁我们、把我们变成它们样式之事。与其承载施加于我们的恶的形象,我们可以选择仰望耶稣,他也承载了恶的伤痕,但也是恶的征服者,在恶伤他最重时,仍然拒绝向邪恶低头。神仍旧活着,仍旧坐在宝座上掌权,有一天他一定会到来,使万物更新。我们的问题在于现在该做什么:在等待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生活?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