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贝格|9.3眼泪

你们多少人曾经流过眼泪?多少人有过欲哭无泪的经历?多少人经历过他人告诉你们不当哭泣?
创伤的康复需要眼泪,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新世界,必然痛由心生。创伤会伴随有多种情感,其中包括:恐惧、悲伤、孤独、屈辱、绝望、愤怒、痛苦。这些都是强烈的情感,很难承受,我们不会希望自己的人生中出现这样的情感。然而就像言语一样,它们也必须表达出来。人的感受也可以讲故事,如同言语一样。感受表达了创伤对受害者做了什么,如同鲜血表明了切割对皮肤造成的伤害。就好像看到并承认一场事故中身体受到了怎样的伤害,感受就是心灵的伤口,也需要被看到、被听见。
对有些人来说,言语先行。这实际上是好事,因为得以选择言词、讲述出来、有人聆听并尊重,可以帮助受害者更坚强地面对自己的感受。这也使得他们与关爱的人达成连结,他们可以信任对方会与他们一同承受可怕的感受。许多幸存者努力不去感受,常常会说类似的话:“我要是开始哭,就停不下来了”,或是“我要是感觉痛苦或无望,就会掉进一个黑洞,永远出不来”。
许多人很努力地不让自己有任何感受,人们常常会使用酒精或毒品麻醉自己,认为假如自己一直醉着或吸毒,就可以远离痛苦的记忆和感受。人要是这么做,就会一辈子被创伤掌控,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旨在逃避创伤。创伤仍旧如发生之时一般掌控着他们的生命。
同时,我们所有人都要牢记,讲述一个创伤故事、面对真相、表达其中深切而痛苦的情感,需要极大的勇气。大部分人都无法独自做到,他们需要与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人连接,帮助他们有勇气面对发生的真相,以及他们是如何被伤。悲惨处境或困难中的陪伴,总是会使我们更有勇气。
许多情感无法用语言充分表达,因此非语言的方式就变得很重要。我常常要求人画一幅画来表达他们的悲恸或恐惧。多年前,我见过一个女人编排了一支舞蹈来表达她的故事和感受。有时候,人们会写故事、写诗或写歌。人们也会打造一件首饰或其他艺术品来象征创伤与疼痛。我们经常会以创意的方式表达深刻的情感,包括好的感受,例如爱和喜乐。因此,我认为鼓励创伤幸存者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痛苦也是有助益的。采用你自己文化的传统来辅助这一过程。
诗篇56:8说:“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这很重要,因为我们常常对强烈的情感感到不适。我们的文化可能会说,这样的感受不合宜。我们的信仰可能会教导,这些情感体现了不信。我们的家教可能会暗示,我们应当坚强、不要感情丰富(或者感受属于女人或孩童而非成年人),就好像它们是软弱的象征。这节经文却说,创造我们的神在乎我们的痛苦,他关注它们,搜集我们的眼泪装在瓶子里,记在他的册上,因为我们是重要的。所发生之事是重要的,我们对之的感受,对神而言同样重要。他在为我们记录我们的故事和眼泪,假如我们在对待感受上能像神一样,就可以帮助他人康复。我们聆听他人的故事和眼泪,这就是在尊荣他们,帮助他们记录自己的创伤故事。眼泪要求力量和勇气,因为眼泪意味着直面苦痛。
许多遭受创伤的人都惧怕面对和体会与创伤相关的感受,他们害怕失控,害怕痛苦将不受控制。这些恐惧都可以理解,因为创伤的相关感受十分剧烈,这样的情感可以快速重建创伤情境,导致受害者感到崩溃无助。处理和医治这样的感受,永远不会轻而易举。感受会与麻木和疲惫交替出现,这些交替和间歇是必要的,不能匆忙。与能够聆听的人一同经历创伤的情感要安全得多,这样的人会向受害者保证,他们的感受是正常的,不当被谴责。悲恸是伴随创伤最剧烈的情感之一,因此我们下面会花一整章来探讨。
你会发现,对许多创伤幸存者而言,有一两件特殊的记忆成了整个经历的象征。有时我们通过仔细的聆听就可以辨识,注意受害者一再重提那部分的记忆。这些片段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整体,因此也承载着强烈的情感。
我记得一个在内城长大的男人,从小到大见证了许多街上和家中的暴力。他一再遭到继父的强暴,清楚记得有一天透过百叶窗的空隙,看着母亲沿着人行道越走越远。他谈到透过百叶窗看人生,尽管当时不知道,但就是在那一刻,母亲彻底将他遗弃给继父,再也没有回来。透过百叶窗看人生,意味着人不值得信任,他们总是会离开,你的安危全在乎自己。他当时只有八岁。类似这般象征性的记忆足以讲述整个宏大的故事,例如,孩子的死亡意味着希望的死亡,被某个宗教人士伤害的故事也讲述了信仰的消逝。
当你聆听故事,看到并体验到其中的情感,同样重要的还有捕捉并跟随最强烈的情感,努力倾听背后更大的故事——这个故事,幸存者自己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讲述。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