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4.3 阿尼西母事件本身
介绍了保罗这封书信里与事件有密切关联的人物以后,我们现要来看事件本身。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需要保罗介入来处理?
我们都知道,工人不全都是认真的工人,仆人不全都是良善的仆人,总有些人就是不肯负责尽职。很不巧,阿尼西母显然就是这么一个不尽责的人。他的失职, 不管是出于懒散,疏忽,或是恶意,都令主人腓利门生气不满,阿尼西母显然也惧怕被腓利门惩罚。而为了躲避刑罚,阿尼西母干脆逃离腓利门的家。腓利门书 11 节保罗对腓利门这么讲到阿尼西母:
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腓利门书 11 节)
这里有个双关语,“阿尼西母” 这名字源自希腊文,其意思是“有用处”或 “带 来利益” 。可是保罗在这里说阿尼西母是个无用处的人。保罗借着这个双关语告诉腓利门,阿尼西母的确是个无用或无利益的奴隶。
而且更糟的是,阿尼西母可能还让腓利门遭受了相当的损失,腓利门书 18 节 ,保罗这么写道: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账上。(腓利门书 18 节)
许多解经家认为这一节暗示着阿尼西母曾偷了腓利门的财务,这是家里的奴隶常犯的罪行;不过阿尼西母可能让腓利门还有其它的损失,可能是没有妥善管理家产, 或让产业遭受破坏损失等等。
无论如何,腓利门都有资格生气,而阿尼西母惧怕腓利门也是有缘由的,根据罗马法律,主人可以重责奴隶,甚至严厉的鞭打。阿尼西母实在害怕腓利门的怒气 ,以至他一逃了之。
腓利门书 15 节保罗的话语暗示了这个情况: 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腓利门书 15 节)
很显然的腓利门并没有要阿尼西母离开,可能也不准他离开。然而保罗暗示神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或者有好的理由。借着这样的分开,神改变了阿尼西母,使得他更成为腓利门的得力帮助。
在罗马帝国,奴隶这样擅自逃离主人的家并不见得就是逃犯,除非他们不打算回去,那样就是逃犯了。不过法律允许奴隶暂时离开主人的家,去找个辨护人或中介人帮助他能够与主人和好。有些罗马法学家记载了这样的情形。例如维维安在公 元 98 到 117 年间写过这样的辩词:
如果一个奴隶离开主人家,回到他的母亲那里,我们得审量他算不算 是一个逃犯;如果他逃离又躲藏起来,不肯回到主人那里,那他就是 一个逃犯;如果他去找母亲,是为了他的错行或者能因母亲的求情而 减轻,那他就不是一个逃犯。
普罗库鲁斯在第一世纪初也写过类似的话:
一个奴隶如果知道主人要体罚他,所以逃离去找个朋友来为他求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并不是一个逃犯。
奥罗修斯在第二世纪末提出这样的评论: 奴隶若逃离去找主人的朋友作他的代求者,他不算是个逃犯。
这些法律评论显示罗马法律允许奴隶离开主人的家,只要他们的目的是去找个人帮 助,而不是想脱身自由。因此,如果阿尼西母是为了求保罗成为他与腓利门之间的 调解人,他就不是一个逃犯。
简而言之,腓利门家最初的事件是阿尼西母让腓利门遭受一些损失,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因着疏忽、闲懒或者恶意。总之这个问题在腓利门和阿尼西母的关系紧张后变得更加复杂,可能腓利门很生气,打算处罚阿尼西母,而阿尼西母非常惧怕受罚。事情演变到最后是阿尼西母逃离腓利门家。腓利门可能已认定阿尼西母是个逃犯,但是,阿尼西母真实的动机则有待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