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2.12 基督徒生活的崇高性

最后一个方面,在谈完基督和祂的使者们的至高位份,以及基督福音带来的救 赎后,保罗转而谈到基督徒生活的崇高性。歌罗西书 3 章 1 到 4 章 6 节,保罗在这里明白表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远比假教师所倡导更富伦理操守。

歌罗西的假教师们似乎非常关心伦理生活。因为他们苦修生活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在肉体情欲上的放纵。在某些层面上,对于这一类的罪,假教师所持的伦理标准 或目标似乎与基督教会的看法一致。然而问题出在作法上。简单来说,苦修主义根本行不通。事情的关键是,堕落的人性缺乏抵挡罪的意志力。无论我们多努力,想要避免犯罪,我们总是失败。这意味 着我们必需仰靠一个在自我以外更大的能力,才能过一个有道德操守的生活,也才 能达到神为人所订的伦理法则。

就某些方面,保罗对基督徒伦理生活的教导与假教师所教的类似。事实上,保罗甚至还说我们应当注重天上的、属灵的事,不要顾念地上的事。歌罗西书 3 章 2 节,他写道:

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罗西书 3 章 2 节)

按保罗所说的,我们应当看重属灵的和属天的事,胜于地上的事。至少在表面上, 苦修的假教师也持守这样的看法。而且保罗也像那些假教师一样,强烈反对放纵情欲。例如,在歌罗西书 3 章 5 节,他这么写着:

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贪 婪就与拜偶像一样。(歌罗西书 3 章 5 节)

保罗同意假教师的看法,认为放纵情欲是邪恶的,但是在如何制止这类的罪上,他却有不同的观点。

保罗与假教师在其它许多方面也有分歧的看法。例如,苦修的假教师表面上认为他们该看重属天的事,保罗却批评他们的教导相当属世。他们也许立下属灵的目标,然而却是以专注地上的事来达成那个目标。歌罗西书 2 章 21 节,保罗总结他 们的教导是: 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歌罗西书 2 章 21 节)

虽然苦修主义者宣称所在乎的是属天的境界,他们的教训却专注在属地的、世俗的事务上。

那些苦修士似乎太在乎他们刻苦己身的操练,以致忽略了真正属天属灵的事务。他们的目标也许是属灵的,但是他们却将精力花在世俗的事情上。

然而保罗则是以具体方式教导信徒们,要专注并追求属灵的事。他强调他们应当不要再犯过去那些耽溺于世俗的罪,不过他也知道对堕落的人性而言,这是人为努力作不到的。歌罗西书 3 章 9 到 11 节,他这么说:

因你们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 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 之内。(歌罗西书 3 章 9-11 节)

保罗解释伦理生活的要诀在于:信徒与基督的联结,基督在人的里面。因着与基督的联合,我们就成了“新人”,有了“新的性情”;神更新我们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联合与更新使我们能活出道德操守的生活。

假教师不是真信徒。他们不相信福音,因此也没有与基督联合。他们没有新的性情,内心也没有被神所更新。结果他们为避免罪而作的所有努力,注定归于无效。

然而信徒因着与基督联合,得以从神领受能力去顺服祂的道德法则。不过保罗并没停在这点上,他继续提出一些具体方法,让信徒可以依靠神的能力,而非用自己的力气去克服罪。歌罗西书 3 章 12 节,保罗给予这些指示:

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 温柔、忍耐的心。(歌罗西书 3 章 12 节)

保罗认为信徒能活出伦理道德生活,是借着看重属天的美德,例如怜悯、恩慈等, 而非专注于避免犯罪。不是我们自己尽心竭力作好,去取悦假神;乃是神对我们的爱和拣选,激励我们在生活上有美好的操守。

保罗劝勉信徒过伦理生活的策略远胜于假教师所提议的。理由有两个:第一, 它绝对有效,因为是依靠神的能力,而非依靠人自己的努力。第二,它绝对有效, 因为它注重的是积极的属灵的美德,而非罪恶和属地的事。归根结底,刻苦己身的 方式对克制罪是毫无功效,然而保罗的方法却使人可能活出有道德伦理的生活。

保罗给歌罗西人的信是针对假教师所引入的错谬异端。假教师推崇让人可获得属灵能力的异教礼仪,提倡一些对于过端正生活无效的规矩。面对这些问题,保罗的回应是传讲基督。他高举基督是主是王,身为基督使者的崇高职份。他传讲在基督里有着无与伦比的救赎奇恩,以及能够胜过罪恶的基督徒人生。在每一个层面上 ,保罗都明确指出,假教师所讲的那些应许,唯有基督才能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