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1.5: 来源批判与形式批判

我们已经探讨了现代批判派的进路对于假设前提和作者身份的处理,现在要来看批判学者们在处理摩西五经时,所遵循的几个主要解经方式。

解经方式我们可以用许多方法来总结他们的讨论,不过我们只简单触及现代批判学者采用的五个主要解经方式。按着他们所衍生的次序,我们首先来看来源批判。

来源批判

来源批判,最初被称为文学批判,始于1866年出版的K.H.格拉夫写的《旧约的历史书》。后来被比较知名的解经家朱利思·魏浩森,在他1883年出版的《以色列历史绪论》里加以修饰改进。

来源批判认为摩西五经,就像所有其他古代宗教典籍,是源自于口语相传的故事。不过他们对摩西五经所专注认证和解释的部份,是他们相信在以色列君王时期所出现的独立书面文献。

顺着魏浩森的用词,摩西五经最早的资料来源,写于君王统治早期,通常被视为是文献J,雅巍派,之所以用这个称呼,是因为在这个书面材料的经文,上帝最凸显的名字是雅巍,在德语拼音是以J开头,和英文Jehovah耶和华类似。“J”的经文段落出现在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书卷里不同地方。批判学者们强调摩西五经的这些部分最初是写于主前950年所罗门王统治时期的犹大地。按着这个观点,“J”的经文段落是典型的讲论远古时代的文件,并证实在耶路撒冷的大卫王朝对以色列的宗教和社会有着集中的管理和规范。

摩西五经第二个书面材料被称为是文献E,以罗欣派,因为上帝在这些经文里通常被称为以罗欣。文献“E”也散见于创世记和出埃及记。根据这个理论,文献“E”是写于主前850年的北国,在以色列分为两个王国之后。文献“E”的经文宣扬北国的先知观点,带着对大卫王朝的批判。

第三个文献资料被称为是文献D,或是申命记派,因为那些文句主要是出现在申命记里,只有少部份偶尔出现于摩西五经的其他书卷。批判学者认为这批文件大概是介于主前622年,约西亚王的改革,到主前586年耶路撒冷亡于巴比伦,之间的年代写的。有个比较常见的理论是,文献“D”是从北国以色列投奔到南国犹大的利未人写的,这些利未人忠于大卫家,但也对它有所不满和谴责。

最后,摩西五经进展过程的第四个主要书面材料被称为是文献P,代表的是祭司的作者或是文士们。在一个常见的重构里,文献“P”是一群在主前500400年间,书写利未记和编辑摩西五经其他书卷的祭司们。根据这个重新建构的说法,文献“P”的编撰目的是要用摩西五经引导被掳流亡后归回的以色列余民建立社会秩序和敬拜礼仪。

到了20世纪,称职有能的学者们已经对摩西五经来源批判的几乎每个层面都提出质疑,但是这些观点的蛛丝马迹依然出现在每个摩西五经的批判派的注释里。

形式批判

批判学者对于摩西五经采取的第二个主要方式被看为是形式批判。形式批判始于赫尔曼·贡克尔在1901年写的《创世纪的传奇》,是旧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贡克尔和那些跟随他的学者们接受来源批判的主要原则,不过他们专注的是摩西五经衍生过程里一个比较早期的层面。形式批判不是着眼于摩西五经的文献来源,而是着重他们所认为的,在以色列君王时期之前就有的口语流传的故事。

在形式批判盛行的时代,学者们注意到口语传述在没有文字的部落文化里担负的作用。这些形式批判学者应用这些研究,试着找出在有文字之前,那些单纯生动的口语故事,它们提供了摩西五经的文献材料。

形式批判的方法基本上是双重的:一方面,形式批判学者分析经文,为了找出古老的口语形式,或是类型,例如神话,民间故事,英雄冒险事迹,爱情浪漫故事,传奇,寓言等;另一方面,他们把这些类型与文化场景,就是德文中口语传述的SitzeimLeben,即“生活背景”相联。这些场景包含敬拜,部落营地,家族教导,地方法庭等等。

例如形式批判学者认为创世记322232节,雅各在毗努伊勒摔跤的那一段,原是古代部落族围在营火旁述说的故事。他们主张,发生在雅博渡口的神奇事件,原本是来自一些超自然的传奇故事。按着这个重构的理论,这个故事后来和一个名为雅各的部落人物有关连。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形式批判主义正确的强调圣经文本的结构和形式特征的重要性。但是,如同来源批判,形式批判也遭到各样的质疑,这些对于形式批判主义的质疑,特别着重于它对于圣经文本背后的口语传述与生活背景,所作的推测性重构。即使如此,到现今我们还是发现形式批判主义把许多批判学者导向可疑的结构重组,而不是导向存于圣经正典的摩西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