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4.13考虑最初的写作对象

对象

除了将焦点放在作者本身以外,对旧约尽职尽责的文学性分析也要考虑最初的写作对象。他们的情况是什么?他们读圣经的时候,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探讨旧约书卷的作者时,有危险,也有益处,同样,注重圣经起初写作对象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明白既有危险,也有益处。

一方面,就象对待圣经的作者,一些文学性分析的形式存在太多的猜测,而另外一些就过分注重写作对象的详细知识。他们猜测写作对象的详细身份,他们重建写作对象详细的情况,他们凭空想象读者的心理状况,也过多夸大想象读者的优缺点。如果这些东西在解经中占中心位置,我们就会再一次冒险进入心理和社会的猜测里面。由于这个原因,对于过多注重写作对象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感动的谬误。”

以历代志为例,我们实在不知道历代志的作者是否只写给特定的一群人,比如祭司或大卫的家人,或者写给一般的平民。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拒绝或者顺服这卷书。我们也不确定读者是生活在以斯拉和尼希米之前的时代、相同的时代、还是之后的时代。毫无疑问,知道这些东西可能对我们的解经有额外的光照,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确定这些情况,如果我们不对写作对象妄加猜测,我们的解释反而会更加尽职尽责。

然而,同时,考量写作的对象又可以使我们得到很多的益处,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知道很多有用的一般信息。一般来讲,我们知道选定的读者即使不能读,但是也明白古希伯来文。我们也常知道他们的大概位置,我们也知道他们经历的一些重大的事件,我们知道在众多的人群中,一些人在神面前忠实圣约的责任,而有一些人不忠实于圣约的责任。

就历代志来说,我们还是知道很多关于最初读者的信息。历代志上9章家谱的记载结束时,提到返回应许之地之人的名单,这个事实表明历代志的作者在应许之地写给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我们从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等书卷中,也知道他们一般的社会状况。这是一个艰难时期,和先知的盼望相反,只有一些以色列人返回了应许之地,圣殿的敬拜软弱无力,大卫家的王位没有重新建立,国家面临经济危机。同时,以色列面临频繁的冲突和战争的威胁。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读者的这些状况,而不会陷入凭空的猜测。

我们对原初读者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的欣赏历代志的目的,以及最初的用意。结果,对历代志每一段独特经文的解释,就会遵循我们对起初读者的了解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