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3.7 出现多次的五个主题

讨论过了以色列民族合一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我们要谈一些它的原本含义。

原本含义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为何以22章的叙述来总结本书的这个部分。这个故事说明,即使面临可能严重的冲突,以色列众支派如何持守他们的合一。约旦河西的支派已准备好,要惩治河东的支派,因为他们以为对方公然违逆上帝。但是他们明智的去调查状况,而取得了团结一致,欢然地敬拜上帝。对原本读者而言,当他们面临类似的支派间冲突时,这些事件为他们提供了处理之道。

作者为了引导将来的时代,在谈到民族合一时,也特别提到本书出现多次的五个主题。

上帝的权柄

首先,上帝的权柄出现于坛的建造。在22章1节,我们看到上帝授权的领袖,约书亚,打发约旦河东的支派回到他们承受的产业。除此外,在13节,当战争的威胁性升高时,上帝授权的“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率领约旦河西的代表们去查证。

作者特别提到约书亚和非尼哈,乃是要引导读者们对这个故事的观点,让他们不要以为这是过去一个不相干的事件记载而已。相反的,上帝授权的威望者的介入,教导他们得以合宜的应用这些事件去维护他们年日里民族的合一。

上帝的圣约

第二,22章民族合一的故事也谈到上帝的圣约。这个主题在约旦河西支派的代表们质问河东支派时尤其明显。如同我们在25和27节读到,约旦河东的支派不要其他支派认为“你们与耶和华无份。”份的希伯来原文是cheleq (CKHĀ-lek) חֵלֶק.,就如约书亚记18章7节和19章9节显示的,作者将cheleq 与产业,或是nachalah (nahckh-ə-LAH) נַחֲלָה 紧密相联。在这个系列我们一再看到,“产业”这个词语通常是关乎上帝与亚伯拉罕和摩西的立约。因此在上帝给予他们先祖的圣约应许上,河东的支派要确保河西的支派也视他们为全然有份的继承者。

作者要他原本读者留意这些事件,是要他们看重民族合一,他强调,他们不能忘却所有以色列的支派——无论居于东西南北,都是有份于应许之地,因为那是根植于上帝和以色列的圣约。

摩西律法的准则

第三,作者叙述民族合一时,也强调摩西律法的准则。在叙述的开始阶段,22章5节,约书亚警示约旦河东的支派要:“切切地谨慎遵行……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诫命律法。”而19节,在支派对质时,河西的代表们警告说:“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为自己筑坛,” 若如此行,就是违逆摩西的律法。还有29节,河东的支派如此声明:“我们根本无意背叛、离弃我们的上帝耶和华”(圣经当代译本)。以此认定摩西律法的准则。

作者对摩西律法的强调,也引出持守民族合一的一个关键条件,对他原本读者来说,追求民族合一固然重要,但必须按着摩西律法的准则而行。

上帝超然的大能

第四,民族合一的故事也让人留意上帝超然的大能。在约旦河西的代表们质问河东支派时,这个主题尤其明显。在17节,代表们警告说上帝有权能咒诅他们。他们提醒河东支派,过往因着拜毗珥的罪孽,“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与此对比的是,当非尼哈听了河东支派的解释之后,在31节,他认定那是上帝超然的祝福,说道:“今日我们知道耶和华在我们中间。”

这些关乎上帝超然咒诅和祝福的叙述,提醒原本读者们,在他们的年日持守民族合一,并非只是属人的作为。正如在约书亚的年日,他们在追求民族合一,或疏于持守这个目标时,也会经历上帝的祝福和咒诅。

以色列全体

第五,我们会毫不意外的发现,民族合一的故事也强调以色列全体这个主题。在3、7和8节,约书亚称呼约旦河两岸的以色列人为“弟兄”,就呈现这个主旨。17和20节,在对峙时,代表们也承认因着一些以色列人的罪,遭致上帝的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还有34节,整个故事的结尾,是坛被命名时,以 “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上帝”来宣告以色列信仰的合一。

约书亚记的作者清楚表明,在约书亚时代,以色列支派间的紧张对峙得以化解,是因为他们致力于众支派的合一;他也呼吁他原本的读者们在他们的年日,也要同样致力于民族的团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