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T:1.7主要神学立场

我们既然对保罗的背景和事工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我们就可以直接探讨保罗的神学立场了。

IV.主要神学立场

在这里我们需要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保罗神学的结构是甚么?是甚么样的信念贯穿着他书信的教导呢?要正确地了解保罗,我们必须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保罗在多方面影响了基督教的传统,理解他神学的方法很多,要谈及每种方法是不可能的。在众多前人所提供的解释方向里面,我们只好限制以两个基本的方向去作解释:从改革神学的角度看保罗神学;和从最近几十年带来很大影响的末世论的角度看保罗神学。让我们先从宗教改革的立场看保罗。

宗教改革的角度

更正教的改革者是怎么理解保罗神学的结构的呢?在宗教改革前的多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会教导,人的得救需要有神的恩典和人的善行两者并存。按照此教导,称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神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信徒灌输恩典,这恩典能让信徒行善,因而得以称义。人要完全称义和得救,就要在神律法标准之下,行真正得称为义的善工。

可是,当马丁路德、慈运理和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读保罗书信的时候,他们所得的结论指出了天主教教条式地解释保罗是错误的。他们跟随奥古斯丁的解释,认为称义是一次性的经验,是完全与人的行为没有关系的,也并不是透过长时期的恩典灌输并且混合人为努力的结果。成圣是基督徒人生中漫长的过程,成圣的过程随称义而开始,是信徒一生中持续不断的过程。可是,称义是神所赐的一次性合法宣告,声明有罪的人已经被宣判无罪;被释放了,他并且有基督的义作为其荣耀。

这信念被称为solafide,就是唯独信心的意思,因为我们仅仅靠着信基督被称义,并非靠着信心再加上我们的善行而称义。毫无疑问,宗教改革家在保罗的作品中发现此教义是完全正确的。早期教会中有部份称为犹太化信徒(Judaizers)反对此解释,认为救恩是神的恩典和人为努力两者的结合。但是保罗反对早期教会的律法主义,并且坚持称义是十分独特的,完全与行律法无关。宗教改革时期的争论和保罗所面对的争论明显地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罗马天主教会的律法主义大致与犹太化信徒的律法主义相对应。再者,宗教改革唯独信心的教导与保罗的教导又互相平行。

总的来说,更正教徒认为保罗是围绕着救恩如何应用在个别信徒这主题上来发展他主要的神学观点。在传统的神学用词里,保罗的神学被认为是以救恩次序(ordosalutis)为基础,救恩次序就是在基督里,你和我被拯救的过程。在宗教改革的传统中,大多数更正教徒相信救恩次序是保罗神学的最中心概念,尤其相信因信称义是保罗神学的中心点。

多个世纪以来,基督徒了解到保罗除了相信因信称义之外,他还相信其他许多别的教义。他十分关注神的长久救恩历史,而基督的死亡和复活是这历史的最高峰。在神学上我们称此教导为救恩历史(historiasalutis)。一直以来,传统上对保罗神学的理解,是救恩历史不比救恩次序重要。至到近年才有改变。甚至现在,大多数基督徒还是没有把救恩历史看成为保罗神学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