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P:7.8 正确的观点

正确的观点

如果『预知的主要目的是预测未来』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话,那么,先知预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先知谈到未来的主要目的,是要去激发听众,去激活他们。先知不一定在告诉听众有关未来的事,他们其实是想激发听众去塑造未来。

让我们去看看旧约信徒对先知预言的回应的方式,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对先知预言的看法。首先,我们会看见称为『谁知道?』的回应,然后我们要看『两重相连』的回应。神子民的回应将会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先知预言的目的。

「谁知道?」反应

首先,我们要看『谁知道?』这个回应。我们看到在旧约中有三处地方,记载了当人们听到先知预言之后,表现出在甚为奇怪的回应。他们不是说:「好了,我们现在知道将来是怎么样的了。」反过来说,他们说:「谁知道?」又或者象他们用希伯来语说:「meodayah?

「谁知道?」这个回应在三个情况之下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第一,当拿单面对面斥责大卫拔示巴行淫的时候,他在撒母耳记下12章14节里宣告了这个预言:

「只是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撒母耳记下第12章14节)

拿单预言大卫的儿子必定要死,我们看到后来大卫的儿子的确死了。但是,大卫后来在宫中向他的子民解释在拿单宣告预言之后,在他儿子死之前他的想法如何。他在撒母耳记下12章22节中这样说:

「孩子还活著,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耶和华怜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撒母耳记下第12章22节)

与其接受预言是不可避免的,大卫仍然希望知道是否能够以祷告和悔改去避过这次审判。他的努力没有结果,因为他的儿子还是死了。但是大卫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在孩子死亡之前,大卫仍然是怀有希望,就是「谁知道」的希望。

同样地,先知约拿宣告将要临到尼尼微城的审判。在第3章第4节里,我们看到这个预言:

「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约拿书第3章4节)

同样地,我们有可能预期尼尼微城的人接受先知的预言,看这预言为无可避免的,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这宣告,相反地,他们就象大卫那样作出回应。在约拿书第3章第9节里,尼尼微王说:

「或者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约拿书第3章9节)

在第三个例子中,我们看见对先知预言的同样回应。在约珥书第2章第1到11节里,先知宣告可怕的审判将要临到耶路撒冷。可是,约珥依然鼓励听者悔改和禁食。他鼓励人们悔改和禁食的原因清楚地记载在第2章14节中。在那里我们听到这些话:

「或者转意后悔….也未可知。」(约珥书第2章14节)

约珥确切地知道只要他的预言没有完全地应验,神的子民寻求神的赦免总是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神对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会作出怎样的回应。

这些「谁知道?」的回应教导我们怎样了解旧约信徒。旧约信徒不认为先知的预言注定了他们的命运。相反地,他们总相信干预性历史偶发事件,特别是偶发的祷告,能够对预言应验的方式作出重大的影响。

双重的反应

「谁知道?」这个回应引导我们对旧约先知书的目的有更宽广的理解。先知预期和盼望人们对他们的预言作出两重相连的回应。一方面,先知们知道只有在子民不顾预言的警告,继续背叛神的情况下,审判就必然会发生,更不用说情况有可能会变本加厉。同时间,当先知宣告神决意要叫约章审判临到背叛他的子民身上的时候,先知希望神的子民在盼望中回转到神那里,这样审判也许会被除去。悔改和信靠耶和华是避免神审判的唯一盼望。另一方面,当先知赐下祝福的预言的时候,他们同时也要希望能够从听众身上激发回应。他们肯定公开地背叛神的态度,有可能叫他们得不著预言的祝福,反而会以审判作为代替。但是,对神持久不变忠心的生活,必定会带来应许的祝福。

简单地说,先知宣告审判和祝福的预言去鼓励听者寻求免去审判,并且以他们的行动加速神祝福的临到。这样,先知预言的主要目的不是作预测,而是去激发神的子民去服侍神。

六、总结

我们在这一课中看过了四个有关预言的目的题目。第一,我们谈到神在历史中的主权;然后是预言和偶发情况;第三是预言的确切性;最后我们看了预言的目的。我们在这一课中所谈到的概念是理解旧约先知书的基本概念。旧约先知不是在预先讲论历史,更不是为了叫人知道将来要发生什么事。他们是要激发人们寻求神的恩慈,好叫他们能够避免神的审判,并且得著神的祝福。当我们读旧约先知书的时候,我们必须也被激发,去寻求神的祝福,避免他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