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B:4.8 权威-对话与客观
我们现在已经看了对话模式的背景,它们对解释《圣经》的影响,就让我们来看认识含义的对话式进路与客观式及主观式进路的比较。
比较
认识含义的客观式和主观式的这两种进路,在一些根本方面是彼此对立的。但它们有某些非常重要的共同之处:这两种模式发展到了极端,最终都会把解释者的权威提升到与《圣经》本身相同或更高的权威之上。客观主义过分强调我们的理性和科学观点是绝对可靠的。而主观主义则强调读者我们自己的直觉和感受是至高无上。但在这两种情形里,结果都是一样的:现代的读者坐着审判《圣经》。所以,即使这些进路提供了一些有帮助的看法,一种对话式的模式却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既能适当地处理我们自身的这些弱点,又能看重《圣经》具有的神圣权威。
我们在这一课主要关注的是福音派认识《圣经》含义的权威-对话式进路,而不是一般含义上的对话式进路。所以,我们的比较首先要关注在权威-对话与客观模式上,然后是关注权威-对话与主观模式。让我们首先看权威-对话与客观的模式。
权威-对话与客观
和客观模式一样,权威-对话模式承认可以在《圣经》经文中寻找到客观真理。《圣经》是上帝对我们说的话和启示,它说的每一样事情都是客观真实和有意义的。解释的方法只要符合《圣经》标准,就能帮助我们认识这启示。正如保罗在提摩太后书2章15节说的:
你当竭力在 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后书2章15节)
保罗在此表明,存在着一种分解真理之道的正确方法。很重要的,他把这种正确方法比作是工人的劳动。他要说明的要点就是,读《圣经》要求认真的研究和负责任的方法。这些方法本身不是万能的,但是仍然要负责任解释《圣经》的重要部分。
虽然权威-对话模式和释经的客观主义一样有这些正确的看法,但是,它却避免了与客观主义极端联系在一起的一些严重危险。它有助我们避免那种危险的看法,以为我们来读《圣经》时可以做到彻底客观。另外,一种权威-对话式的进路帮助我们记住,理性和科学的判断必须总是要放在顺服《圣经》权威的位置上加以看待。
看了权威-对话式进路和客观模式的比较之后,让我们转过来关注权威-对话和主观模式之间的比较。
权威-对话与主观
正如权威-对话和客观模式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一样,它与主观模式也有相似的地方。它承认我们读《圣经》的时候,都是带着影响我们解释《圣经》经文的看法和信念。而且,它也认同《圣经》和主观主义的看法,就是我们解释《圣经》时,带着的个人的主观看法是有其价值的。
《圣经》反复强调类似的主观观点,正如在诗篇119篇,它讲到默想 上帝的律法,全心寻求 上帝的真理,求 上帝打开我们的眼睛,看到他在《圣经》中的启示,带着喜乐和顺服的态度来读《圣经》,爱慕律法,因为它是 上帝美好的恩赐,起誓要顺服《圣经》,以及我们与 上帝权威的圣道对话时许多其它主观的方面。只举一个例子,请听诗篇119篇97节:
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诗篇119篇97节)
诗人在这节经文中表明,他自己对 上帝律法的爱慕,大大影响了他对《圣经》的学习和认识。他写下有关默想《圣经》的事—这是一种主观的做法,不是严格方法论的一部分——表明他自己思想《圣经》的话语,也许甚至等候圣灵来光照他。
但即使权威-对话式进路和主观模式有一些相似之处,它却在重要的方面与它们有所不同。例如,与一些主观主义者不同的,在于它警告说,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主观顺服在《圣经》的权威之下,我们对《圣经》的解释就会严重受阻。这一点得到《圣经》本身的确认,例如在像彼得后书3章16节的地方,彼得这样讲到保罗的书信: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得后书3章16节)
彼得承认保罗书信的一些内容是难明白的。但是他还说一些读者因着无知和灵命不稳,不能明白这些难懂的部分。因着这些主观失败的结果,他们读保罗书信时不顺服,扭曲强解保罗书信的含义。
正如我们的权威-对话模式表明的那样,查考《圣经》是毕生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圣经》改变我们,让我们在我们的基督教信仰中成长成熟。我们成熟的时候——如果我们负责任地使用合乎《圣经》的解经方法——权威-对话模式,就会越来越促进我们对《圣经》客观含义的理解。这转过头来,又促成我们在个人、主观方面进一步长进,这个过程继续发展。这样,我们可以把我们与《圣经》的对话想象成是一种螺旋,重复围绕有权威的经文和读者之间转动。我们参与这螺旋运动的目标,就是越来越接近《圣经》经文的含义。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个螺旋转动越多,它就越收紧,越接近《圣经》的真实含义。
什么使得这样的对话能得以成功?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它肯定要求我们努力。但是,除非 上帝的圣灵推动我们更明白和应用《圣经》,我们的努力就毫无用处。因为有圣灵的工作,当我们真诚地使我们自己顺服他和他的话语时,我们就能盼望我们解释《圣经》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
当我们阅读《圣经》时﹐会带着自己的世界观和各种假设﹐来理解经文的意思﹐但是若我们持续以祷告的心态与经文本身互动﹐《圣经》的文本就会带着我们﹐好似螺旋形态那样盘旋而上﹐越来越靠近并且知悉文本更深的真实意思。因此重点在于﹐你若是以祷告的心态来与经文互动﹐那些话语就越能影响你的观点和认知﹐你就会越来越明白文本里永生 上帝要表达的真正意思。——P.J.•百思博士
结论
我们在这一课,纵览了解释《圣经》的人贯穿几个世纪采用不同的含义的进路。我们看了客观式进路,它们倾向在《圣经》本身里面寻找含义,而主观式进路则倾向从《圣经》读者的观点寻找《圣经》含义,对话式进路——特别是权威-对话式进路,这种进路说读者通过与有权威的《圣经》经文互动来得到《圣经》的含义。
时不时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见一些极端客观主义的人和一些极端主观主义的人。这两种进路都不是合宜地理解和应用《圣经》的方式。我们必须总要时刻牢记我们自身的缺陷,主观的观点会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对《圣经》话语的理解。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总是在信心中竭力聆听,把自己顺服在《圣经》含义的权威下。当圣灵祝福我们以权威-对话方式把自己浸泡在《圣经》的含义中,我们就会不断地加增我们更好的、更加负责任地解释 上帝的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