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B:4.2 客观寻求《圣经》含义的进路
让我们从客观寻求《圣经》含义的进路开始。
二、客观式
我们常会碰到一些人﹐对于各类议题总是有他们的看法,可是,却没办法提出客观的事实来支持他们所信的。显然在解释《圣经》时,我们也会碰到相同的状况,对于许多经文的意思,多数的人总是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可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却不肯试着以客观的事实根据来支持他们的解释。他们只是坚持对于某段经文的看法,然后不再做任何探索。当这样的问题我们遇见的多了,真会让自己很有受挫感,与此同时,也会更激发我们大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渴望知道《圣经》的客观含义。
自从十七和十八世纪以来,在欧洲客观主义大大影响了对《圣经》的解释。从根本上讲,学者们认为他们能无偏见地解释《圣经》,能相对肯定地认识《圣经》的含义。大多数客观主义者并不认为人解释《圣经》时,能除去所有的个人偏见和看法。但他们确实相信,我们能防止这些偏见和看法影响我们的解释,从而能获得对《圣经》正确的认识。例如我们都知道《圣经》的第一节经文,创世记1章1节,它说:
起初 上帝创造天地。(创世记1章1节)
大部分人会认同,要明白这节经文的基本含义,这相对是容易的。在最低程度上我们可以有信心说,它的意思是「 上帝创造一切。」
客观主义者说创世记1章1节的意思是「 上帝创造一切」时,他们相信自己是没有偏见地理解这节经文。所以他们会倾向认为,任何拒绝他们这种解释的人,就是在不认同一个明显的事实。
为什么如此众多解释《圣经》的人乐意遵循这种认识《圣经》含义的进路?在《圣经》释经学中,客观主义带来怎样的结果?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从两方面来调查解释的客观式进路。第一,我们要触及这些进路的哲学和文化背景。第二,我们要提到它们对《圣经》解释的影响。让我们首先来看解释《圣经》的客观式进路的背景。
背景
我们可以把客观主义和现代哲学最明显的思潮——我们称为科学理性主义的思潮联系起来。生活在1596年和1650年之间的勒内•笛卡尔,常被人称为是现代理性主义之父,因为他推崇理性,以此作为对真理至高的判断。按照他的观点,像信仰、传统、信念、直觉和迷信这样的事情,是混乱了我们的思维,把客观现实向我们隐藏起来。为此,笛卡尔强调,努力的依靠逻辑思维,就能让人摆脱混乱,使我们能够发现客观真理。
科学理性主义也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生活在1561到1626年之间的弗朗西斯•培根,常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因为他把理性、逻辑思维应用到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方面。培根实际上是推广了这种观念,就是有序、实证的调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方法」,约束了人的主观性,使我们能客观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科学理性主义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致从十七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都接受了它的看法。就连像信仰和神学这样的学科,也被人置于理性、科学的分析之下。当然,在几个世纪之内,理性和科学的概念已经在几个不同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客观主义的根本认定仍然是一样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理性和科学的分析,我们能获得客观的知识。
在二十世纪,现代客观主义被一种称为结构主义的广泛哲学观带到了极端的地步。简单来讲,结构主义者尝试使用理性和科学的客观性来获取对他们一切研究,包括社会学,艺术,语言和文学的彻底认识。结构主义者对解释文学的客观性追求到了如此极端地步,以致他们把所有引入任何主观元素的考虑都排除出去。作者的意图,原本受众的需要,当代读者的意见,都被看作是过于主观,不能与理性科学分析相容。为此,结构主义者相信,努力的理性分析能为他们提供对所解释文本的客观认识。
上帝是与我们全人相遇,因为祂创造我们每个部份,祂造我们的心思,造我们的直觉,我们的情感,造我们的整体,因此祂才要我们全心、全性、全力、全意地爱祂,这是涉及我们生命的每个部份;因此单以狭隘的理性来研读《圣经》是不够的,而以狭隘的感情或是直觉来读,同样也是不够的;你必须以生命的每个部位来回应上帝的话语,因为那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当然,罪会影响我们的心思和直觉,因此上帝才要我们以此互相更正。有时人们可能直觉上倾向于某个观念,但是当他们读《圣经》时,会如此说道:老实说,当我用心思读这段经文时,我发现需要修正自己的直觉。反之亦然,不是吗?有时我有某些理性的观点,我需要对自己说实际内涵远比我想得更宽。因此,直觉在我提醒我自己,或许我最好要抛开那些观点,因为它们不合乎《圣经》。——温•皮薛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