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B:3.6教会历史
现在我们已经看了什么是原本含义,探索了它的神学基础,就让我们来看查考《圣经》时关注原本含义的重要性。
四、重要性
我们要从两方面来思想正确查考《圣经》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看贯穿教会历史,特别是在更正教宗教改革期间这个过程的意义。第二,我们要讲一讲现代教会中的挑战,现代教会已经不看重查考原本含义了。让我们首先简单来看看教会历史。
教会历史
追求原本含义,这并不是对解释《圣经》的一种新的、现代的强调做法。确实在某些时候,基督教教会倡导的是繁琐的释经体系,对原本含义的关注远远不及我们今日。即使这样,贯穿基督教信仰的历史,主要的神学家们已经论证说,追求《圣经》原本的含义是解释《圣经》的核心部分。
初期教会其中一样关注的事情,就是保守《圣经》原本的含义,对抗那些为迎合自己目的曲解《圣经》含义的异端团体日益兴起的挑战。教会历史上许多初期的作者努力工作,为的是要保守《圣经》书卷原本的含义,因为只有原本的信息才具有权威性。
例如生活在约公元130年到202年之间的初期教会教父爱任纽,在他的著作《反异端》卷三,第7章第1段中谴责对保罗书信的错误解释。请听爱任纽是怎样讲的:
至于他们断言,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清楚说,「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坚持说这世界确实有一位神,但是,还有另外一位神,超越一切执政的,超越时间和能力……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如何解读保罗的话。
爱任纽是在驳斥教导诺斯底主义的人,这些人相信耶稣来自一位比旧约《圣经》的 上帝更高的 上帝。这些假师傅相信哥林多后书4章4节教导说,旧约《圣经》这世界的神弄瞎人的心眼,不让人知道有这位更高的新约《圣经》的 上帝存在,是超越一切执政的,超越时间和能力。爱任纽把他这本书的这一章完全用来证明这些诺斯底主义解释《圣经》的人,并不知道如何解读保罗的话,因为他们看不到保罗的话原本含义。
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一些极端情况,人主要是按照教会传统来看待《圣经》。但也有人坚信原本含义的价值(当时的人经常把原本含义称为sensus literalis)。
例如,著名的神学家阿奎那在他的著作《神学大全》第1部分,第1问,第10条中论证说,sensus literalis是人说一处经文可能拥有的所有其他含义的基础。
因此《圣经》并没有让人困惑的情况,所有的理解都从其中的——文字本身上——发现,从中可以得出清楚的论点,而不是靠着寓意解经的方式。
这段话清楚的指出,阿奎那相信有许多解读《圣经》的方式,但他坚持,所有的理解都要从其中的——文字本身 ——发现,而所得出清楚的论点——或教会的解释——都应该是来自于文字本身的解读。
后来在14到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期间,教会对文献解释的控制开始衰落。结果就是,要让解释与现存教会传统相符的强调做法开始减弱,对《圣经》原本含义的强调开始增强。在这段期间,一些重要的古代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典文献开始以原文形式在欧洲流传,研究这些文献的学者关注的是它们的原文和历史背景。而且他们是根据原本含义,而不是教会权威和传统来解释这些文献。
这种改变为15和16世纪更正教宗教改革期间,释经学发生的大部分变化奠定了基础。像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这样的学者,投身自己查考《圣经》原文和历史背景。他们相信认识《圣经》原本的含义,使他们能坚守《圣经》作为他们唯一绝对的权威,超越罗马天主教的神学之上。
在福音派学者当中,这种对《圣经》解释的观点被称作「文法—历史方法」的解经。这种方法得到《圣经》的证实,成为贯穿教会历史中都很重要的释经途径,是自从宗教改革以来研究《圣经》的主要方法。
在中古世纪时,社会上所流传的书籍就是《圣经》,一些有学问的人会花许多时间研读《圣经》。《圣经》在教会和社会上都有它重要功能。中古世纪时代,人们研读《圣经》,衍生出相当细腻的方式,就是注重经文的许多不同层面。《圣经》原本含义,就是历史上作者起初的用意,当然是中古世纪解经法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是,它们只是作为达成更重要目标的手段而已。不像后来世代的解经法,中世纪的人认为《圣经》作者的用意,或是经文原始意思只是一个基础,但比这原始意思还更重要的是基督论,就是着重于基督;而通常他们读的时候,会注意《圣经》的末世观,就是着重于末后时代基督的作为。因此作者原本的用意固然重要,但那些用意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约拿单•潘宁顿博士
如果在中世纪提出这样的问题:《圣经》的最初意思和教会传统之间有何关联性,那时的解经家大概会以很怪异的眼神看着你,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们非常在意《圣经》的意思,也坚定的认为教会的传统就是《圣经》的教导。现今二十一世纪的更正教信徒可能对此会觉得好笑,但我们也无法幸免这样的情况,我们之中有好多人也会这么说道:约翰加尔文的教导就是《圣经》所教导的,或是约翰卫斯里,或是马丁路德,或任何什么人所说的,就是《圣经》的教导,诸如此类的话。因此,在中世纪所发生的情况就是,他们就是按着信仰的原则来解释《圣经》,一个中世纪的解经家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使徒们借着这段特定的经文,如何将信仰传递给我们?——凯里•温赞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