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B:2.2 在耶稣里的末世
更仔细来看希伯来书的重现内容,这就要揭示出希伯来书作者如何重复三个主要元素,以此达到他总体的目的。第一,他让人关注这事实,就是历史已经达到它在耶稣里的末世。第二,他列举出旧约圣经对这种信念的支持。第三,他对受众提出一些劝勉,要他们在对基督的信心中坚忍。让我们首先来看作者的信念,就是末世已经在耶稣里来到。
在耶稣里的末世
在大多数时候,跟从基督的人听到「末世」这说法,他们的思想马上就会想到围绕基督在荣耀中再来的事件。我们许多人花大量时间精力,努力要理解好像大灾难、被提以及千禧年这样的事件。但是当我们讲到在希伯来书中的「末世」,我们想到的是比与基督再来密切相关事件更广阔的事情。
基督教神学家经常把《圣经》关于末后日子的教导称为「末世论」。这术语出自希腊文ἔσχατος(/eschatos/)这单词,意思是「最后」,「终末」。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新约《圣经》术语在旧约《圣经》中最早出现的地方,是申命记4章30节提到的「日后」,在那里摩西警告以色列人,如果他们悖逆上帝就要被掳。但他向他们保证,「日后」如果他们悔改,就要从被掳中归回,得到从上帝而来无可比拟的祝福。旧约《圣经》的先知也讲到,与以色列从被掳中归回相关的事件是发生在「末后的日子」。
从希伯来书1章1到2节不难看出,希伯来书作者写这封书信时想到了末世论。请听他写到的第一件事:
上帝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希伯来书1章1-2节)
请留意这开篇的经文是如何把上帝在基督里已经做成的事,说成是发生在「这末世」,或末后的「日子」。希伯来书的作者说这番话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末世论对他如此重要?
作者开门见山,在希伯来书第一节经文的地方就要他们知道,耶稣应验了在他之前所有先知的话。他说:「上帝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或通过他儿子)晓谕我们。」这意味着耶稣应验了在他之前的每一件事。他是那要来到的主,那要来到的主的日子,国度的降临,上帝在人类历史要说的最终的话语,这些都在耶稣里找到了。
——埃瑞克·索尼斯博士
要明白希伯来书里的末世论,我们就要蜿蜒追溯从旧约将近结束时,到旧约和新约之间以色列历史的发展。在王国时期,以色列越来越深陷在对上帝的悖逆中,上帝最终派遣亚述大军,把大多数北国的以色列人掳走。后来上帝派遣巴比伦大军,对犹大作了同样的事。现在,在大约主前538年的时候,以色列和犹大的一群余民回到应许之地,盼望上帝要倾注降下末世的审判和祝福。但是,大规模的悔改从未发生,结果就是以色列注定要在玛代和波斯人、希腊人、最终是在罗马帝国的暴政下遭受五个世纪的苦难。
在旧约和新约之间这段时期,大多数犹太教群体都坚固持守这盼望,就是上帝末世最终的审判和祝福将要来到。这盼望对他们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他们把历史分成两大世代。他们讲到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代是「现今世代」,是罪的世代,导致以色列失败和被掳。他们也讲到那「将来世代」,那时上帝要把他最终的审判倾注在他仇敌身上,把他最终、充满荣耀的祝福倾注在他忠心的百姓身上。他们根据旧约《圣经》预言,知道上帝要差遣大卫那伟大的子孙弥赛亚,带来从现今世代到那将来世代的转变。
希伯来书作者关注末世论,建立起一套与他的受众,与更广大范围犹太教群体共同持守的信念。但是与此同时,他一次又一次指出,相信耶稣的人和不信耶稣的人要在哪些方面分道扬镳。不信的犹太人坚称弥赛亚要带来一种剧烈、灾难性的转变,从现今世代过渡到那将来的世代;但跟从基督的人认识到,耶稣要分三个阶段带来末世:他第一次到来的时候,他弥赛亚国度的开启;贯穿教会历史,他弥赛亚国度的延续;以及当他在荣耀中再来时,他弥赛亚国度的完满。新约《圣经》作者在好像使徒行传2章17节,彼得后书3章3节这样的经文中,把所有这三个阶段描述为「末世」。
我们留意到希伯来书作者不下六次使用了与「末世」类似的说法,这样就可以对这主题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他在希伯来书2章5节讲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时那「将来的世界」。他在6章5节提到他许多受众已经经历到的「来世权能」。在9章11节他写道基督是「将来美事」(已临)的大祭司。在9章26节他说耶稣在地上工作的时候是「末世」。在10章1节他讲到因着基督献祭带来的祝福是(必临的)「将来美事」。在13章14节他描写跟从基督的人最终的盼望是「那将来的城」。这些指向末世,为人熟悉的经文经常出现,让我们窥探到这主题对于作者写作的目的而言是何等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