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勒和卡森|11.2基于国度的神学

神的国度的概念是整本圣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导。圣经也称 神的国度为“天国”“基督的国”“主的国”和“国度”。鉴于圣经 是一本完整的书,许多解经家都想找出一个统一的圣经主题,好将新 旧约串起来。显然,圣经中有许多非常重要而又彼此互补的主题,但 下面这种观点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将(新旧约)串起来的纽带就是
神的治理。” 比较奇怪的是,解经界对圣经中的“国度”一词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释。有的将神的国度缩减为当下的主观范畴以及圣灵在人内心 中运行的大能,而有的则要么将国度的观念等同于将来天上新的属灵 次序,要么将国度等同于有形教会。
还有些人采用简化主义的方法,将国度理解为人类文明的理想 社会计划,跟个人的救赎完全无关。因此,根据这种看法,“建造” 国度就等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比如贫困、社会不公和各种形式的不 平等。
历史上的解释多种多样,因为圣经的教导包含了多个不同的 重点:国度既是当下的现实(太12:28,21:31;可10:15),又是将 来的祝福(林前15:50;太8:11;路12:32);既是关乎新生命属灵和 救恩的祝福(罗14:17;约3:3),也是将来对整个社会的治理(启 11:15)。
要想解决好这些不同的重点,关键是要弄清楚圣经中的国度 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神的国?大多数现代词典都将国度定义为 “范围”“领土”或“地盘”。这样的解释误导了解经家,让他们 偏离了合乎圣经的理解,即国度乃是神的地位、治理、统管、主宰 和王权。
耶稣在《路加福音》19章讲的比喻清楚地说明了神国的基 本含义。这个故事讲了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路 19:12)。这个人去另外一个国家的目的不是要在那里获得可以统治 的领土;他之所以离开自己的地盘去别的地方,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权 柄、王权和统治权,好回来统治原来的领土(路19:15“得国”,新 译本作“得了王位”)。(耶稣也可能想到了希律,因为希律去罗马 寻求该撒的祝福,好回来统治犹大地,继续做他的希律王。)
神的国基本上就是神至高主权的治理在不同的救赎历史阶段的 表达和实现。这项圣经教义出自这个真理:独一永活的真神就是一切的主宰,他万古之先就已经存在,并统管他的受造界。“神的国已经 存在,但尚未完全实现,神要在世上施行他的主权,直到万物最终得 赎。”
神在受造界的治理
在讨论王权的神学时,许多人并没有充分强调神这位世界的 创造主对全宇宙的治理(诗24:1,93:1,95:3-7,47:1-9,83:18, 103:19,113:5;但4:25-26,5:21;太5:34;弗1:20;西1:16;来12:2; 启7:15)。耶和华王权的治理与以色列列王历史之间有着清晰的关联 (撒上8),但神的王权统治始于他对他所创造的宇宙秩序的主权治 理和维护。高伟勋(Goldsworthy)表明:
一开始亚当夏娃接受考验时所处的那个世界,就是神 至高主权治理的一个缩影,因为那个世界将人类的自由限 制在国度之内(创 2:15-17)。国度所带来的祝福包括神和 人的美好关系,以及人和受造物的美好关系。自然界降服 在人的治理权之下,而且丰盛地供应人的需要。
神这位创造之主实施王权治理的方式是:“将世界的治理权交 给人,条件是人要领受神在伊甸园里给他们的祝福(创1:28),而这 也象征了神与人之间的盟约关系。”
“神的国”这个主题在圣经中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明显。神 就是君王的观念对游牧民族来说是非常基础的概念,他们认为神就是 拥有至高权柄、负责治理一切的君王。神一路与他们同行,保护他 们,作他们的庇护所,让他们的后裔繁多,并拣选他们的后裔作他的 百姓。
这段关于神的统治的描述,主要关注的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和以
色列地。《创世记》4至11章描述了亚伯拉罕的后裔,神将极大的 盟约应许赐给了他们,叫他们成为大国并得着广大的土地,还跟他们 立约治理他们,并跟他们建立起盟约的关系(创12:1-3)。有人认为 这三重应许突出了圣经中所讲的神的国,即神的百姓、神的领土和神 的王权。
神在《出埃及记》中的治理
出埃及时,神借着一系列神圣的干预和大能的拯救来统管以色 列,包括救拔被奴役的百姓,施行神迹降灾,分开红海,保守以色列 人走旷野,以及多次的显现(比如,参见出15章;申6:20-24,26:5- 10;书24:5-13;诗78,105,106,114,135,136;尼9:9-15)。这 个民族认识到,耶和华至高的主权就在于他不断地施行拯救,同时 “神也掌管这些拯救之举,让它们彼此连续,形成历史,而这个历 史也是照着神的旨意向前发展的。”l当神救拔他的百姓脱离法老之 手,带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的时候,神宣告了他的治理作为(出15, 19:5-6)。
神在列王时期和先知时期的治理
列王时期的救恩历史充满了悲剧色彩。以色列蒙神呼召、被 分别出来,成为世界的祝福,并做神的副手摄政监管那地(代上 29:23;代下6章),但可悲的是,以色列的历史更多的是不忠而非忠 心,拜偶像而非敬拜真神,背叛而非顺服。天军一直“自愿借着不配 的服侍”m敬拜神,不断地赞美神的圣洁,而人类却拒不将神当作君 王来荣耀他,所以世上兴起的列王都恶意地抵挡神。因此,先知书向 我们表明了一个大有盼望的信息,一个将由弥赛亚引领的信息。这位 弥赛亚“要审判邪恶之人,将得救的人带到新的创造中(结36,47; 赛35,55,65;亚14)”。
这将成为救赎历史上的一个阶段。将来要有一个荣耀的大日,那时万物都要复兴,神将会开始治理整个造物界(赛26:1-15,28:5- 6,33:5-24、17-22,44:5;结11:17-21,20:33-38;何2:16-17;亚 8:1-8),并引入神国的义(赛11:3-5;耶23:5-6),以及永远的和平 与和睦(赛2:2-3,9:5-6,11:6-7,35:9;弥5:4;亚9:9-10)。
神以弥赛亚的身份在新约中施行的治理
在新约中,耶稣和施洗约翰都宣告天国近了(太3:2,4:17;可 1:15),国度在世上的最后阶段是通过基督的道成肉身和他后续的 事工来实现的(太2:2,4:23,9:35,27:11;可15:2;路16:16,23:3; 约18:37)。虽然这种地上的事工已经开始,但那最终完满的、彻 底的实现还需要等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的时候(林前15:50-58;启 11:5)。
开启国度最后阶段的核心使命,就是让破碎、堕落的人进入神 的国(太5:20,7:21;约3:3)。国度的实现,实际上是神大能的治理 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历史,因为那位君王亲自来‘宣告神决定 性的拯救行动,并付诸实施’”。p甚至他的比喻也是为了表明他的 教导,让他的门徒看到他国度的真理(太13:11)。虽然福音带来的 益处和特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出来(弗1:3),但那将来荣耀 的赐福却是应许给那些预备承受这荣耀之人的(太25:31、34)。
在整个旧约中,有许多横跨正典的主题,这些主题的故事情节 都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而且似乎很难解决。r只有透过基督这些张力 才能消除,也只有透过旧约圣经中所期待的那种完全公义、完全和 平、能够带给我们救恩的治理才能完全实现。自从伊甸园以来,人就 因着自己的堕落而失去了享受神荣耀的治理的自由;因此,人类历史 的所有情节都将包括对那位纯全、真正君王永不满足的追求。
圣经历史的悲剧,尤其是列王时期的悲剧,也表明了百姓未能 学会如何降服于神的治理。以色列人没有放弃他们的自创、自夸、自救,他们不愿意单单敬拜独一的真神;相反,他们的历史表明他们的 心被偶像所奴役。神百姓的集体代表,从亚当、诺亚、亚伯拉罕、雅 各、摩西、大卫,到救赎历史上所有其他的伟大人物,都未能消除救 赎故事中的张力,未能带来医治,也未能叫百姓脱离奴役和捆绑。而 神提供了出人意料的解决办法:神亲自道成肉身来到堕落的人类中 间,而万物的复兴则是借着受苦的弥赛亚所做的工作而实现的。非常 讽刺的是,神竟然愿意与那些被他遗弃的人相认同。
神竟然愿意跟被他遗弃的人同死,这是一件看似矛盾的事情, 而这跟《以赛亚书》52章13节至53章12节那位受苦的仆人有关。这位 仆人担当了许多人的罪,并代替这些人受苦。
神的独一性与他对以色列和全世界(最终的)的拯救 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早期基督徒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读 到了主的仆人这位神秘的人物。这位仆人见证了神独一的 神性,而且在 52 至 53 章提到他忍受了羞辱和死亡,又被 高举升到天上。
悖逆的人类有得救的盼望,破碎的受造界也有复兴的希望,而 这一切都在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身上得以彰显和实现。弥赛亚君王历 史性的降临和作为实现了客观实在的国度。圣经对国度的描述凸显了 神的百姓、神的领土和神的王权,而这种描述最终完全的在耶稣里得 以成就,因为耶稣是神真正的百姓、同在和权柄。
@出版于福音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