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勒和卡森|1.2事工异象

然而,我们联结起来不只是为了捍卫传统的福音表述。我们还 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描绘、支持并活出以福音为中心 的事工。
世界的改变
我们教会中许多年轻的领袖都因世界的改变而深感痛苦。在上 一代美国人中,大多数成年人都有着类似的道德观。无论是重生的信 徒、例行去教会的人,还是挂名的基督徒和非信徒,在道德观上并没 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世俗主义越来越激进,越来越 敌视基督教;整个社会越来越粗俗,年轻人跟比较传统的父辈在道德 观上差别巨大。
许多人称这种新的状况为“后现代的转变”,还有的人称我们 的处境为“晚期”现代性甚至是“流动”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推翻了 传统、启示,以及自我的理性和体验之外的任何权威。然而,长期以 来,一些相对稳定的体系仍在主导着当代社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仍 将自己的身份建立在家庭、地方社区以及工作或职业上。而这一切似 乎正在离我们远去。
现代原则所特有的“酸性”——追求自主、个体化的自我—— 似乎已经腐蚀掉了一切稳定的身份。婚姻和家庭,工作场所和职业, 社区与公民群体,政治与事业,现在这些似乎都无法维持长久的稳 定,因此难以成为个体的依靠。人们现在过着一种支离破碎的生活, 他们不再基于基督徒、父亲、律师等身份来看待自己。相反,当他们 经历一个又一个没有太大关联的人生插曲时,他们的身份往往也会随 之发生变化。他们随时准备调转方向,抛弃之前所委身和忠于的事 情,并且良心上也不会有任何的不安。只要成本和收益合算,他们就会迈开步子去追求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那个机会。
回应世界的改变
在过去,许多邻舍虽然不认同或者不在乎传统福音派的讲道和 事工,但他们至少还是能够理解的。而在过去的十五年间,人们越来 越难以理解传统福音派的讲道和事工,他们对这些要么感到很惊讶, 要么感到很愤怒。美国福音派内部对这种新文化处境的回应也千差万 别,并因此分崩离析。一言以蔽之,有些福音派人士干脆将自己的堡 垒筑得更高,继续埋头做一直以来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比之前更加义 愤填膺罢了。还有些福音派人士则呼吁彻底改写我们的教义,好更有 效地传福音。我们认为这两种方式都是错误的,而且更糟糕的是,这 样甚至会破坏福音事业。
讲道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有人大力鼓吹放弃解 经式讲道,采取一般所谓的“叙事”讲道。他们的分析如下:
这是后现代时代,人们对启蒙运动的信心、对“真理” 的理性确认已经土崩瓦解。因此,现在的听众更加注重直觉, 而不太注重逻辑。相比于命题和原则,图像和故事更能触 动他们。而且他们对权威式的宣讲也非常敏感。我们必须 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越来越不注重理 性,越来越讨厌权威,也越来越渴望叙事。
我们认为,以这样的方式抛弃解经式讲道是极其错误的。但有 些福音派人士是这样回应的:“后现代的人越不喜欢我们这样讲道, 我们就越要这样讲。”他们不愿意承认,传统上的解经方法很多都已经被刻意地弄得非常抽象,非常僵硬,而且远离生活。并且许多传统 上的解经讲道家喜欢讲使徒书信,而不喜欢讲旧约生动的图景和叙 事,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更“利索”。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解经讲道的 时候一定要将每一节经文,哪怕是看似最不切题的经文,都跟耶稣基 督伟大的福音故事和使命联系起来,否则我们就是失败的。
公正对待穷人并服侍他们
另外一个例子是公正对待穷人并服侍他们的问题。许多热 衷于社会公义的年轻基督教领袖抱怨说,古典时期的奥古斯丁 (Augustine)、路德(Luther)和加尔文对《罗马书》的解读都被 人误解了。人们说耶稣没有在十字架上承受神的愤怒,他只是以身 作则地告诉我们要服侍他人、爱别人,不要以权力剥削别人。他们 认为耶稣这样做就“击败了世上的权势”。照他们的观点来看,称 义的福音强调的并不是让神与罪人和好,而是将边缘人士纳入到神 的百姓当中。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基督徒若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去服侍世上的穷人和边缘人士并为他们发声,就必须要解构传统的 福音派教义。
这所有的一切为许多保守的基督教领袖敲响了警钟,但也有些 人错误地以为那些非常看重服侍穷人的人,必定已经抛弃了传统的基 督教教义。这两类人都是不对的。我们不需要更改古典时期的传统 基督教教义,也可以强调服侍穷人是非常重要的。b很少有人会觉得 约拿单·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是“自由派”,但他曾经说 过,“圣经中还有什么命令比施舍给穷人这条命令语气更强烈、更果 断、更急切呢?”c爱德华兹认为,圣经之所以吩咐我们关心穷人, 不仅是因为创造的教义以及穷人也具有神的形像(imago Dei),还 因为基督已经替我们死了,并且我们也是单单因信称义的。
既然耶稣必须受死才能平息神的愤怒,我们便因此知道神是公义的,所以我们也应当高度重视我们社区中穷人的权利。我们不能因 为他们缺乏经济实力就亏待他们。而且鉴于我们在属灵上都已经破 败,并且都从基督领受了我们原本不配得的丰盛恩典,我们就绝对不 应该轻视穷人,觉得自己比那些经济上破产的人优越。我们甚至应当 愿意捐钱给“不配的穷人”,因为我们在属灵上也是不配的穷人,却 白白领受了神的恩典。爱德华兹孜孜不倦地运用古典福音派教义来大 有能力地教导我们要服侍穷人。
今天以福音为中心的事工
将福音联盟各理事联结在一起的是这样一个信念:我们不能忽 视自己的背景和处境,而是要认真反思我们的文化,这样才能让我们 的福音事工触及我们所处的文化,并跟我们的文化建立联系。所以我 们制定了“事工的神学异象”。这个异象的最后写道,福音应当
建立更多的教会,充满活泼和神学稳固的讲道,充满 有力的布道和护教,并带来教会的增长与植堂。这些教会 将强调悔改、个人的更新和圣洁的生活。同时,这些教会 亦将非常强调艺术、商业、学术和政府领域的文化参与, 以及为穷人伸张正义。有人会呼吁归正的基督徒群体分享 财物、资源和接纳贫穷与边缘的人。在每间地方教会里, 所有这些重点都将被结合起来,并彼此坚固。
因此,我们福音联盟认为,我们必须随时捍卫福音,而要想做 到这一点,就必须让这个世界和教会看到以福音为中心事工的大能。 定义并捍卫福音的最佳方式就是去爱福音,相信福音,活出并传扬福 音。在认信声明、事工异象和“全人福音”中,我们勾勒出了在当今的西方文化中,以福音为中心的事工应当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福音联盟成立的头三年,我们力图用这个福音中心来联结各 个群体的基督徒。我们的聚会很有启发性,也让人很激动,因为 我们不是被某一个神学传统或某几个重要人物所主导。当我们花 时间研究这些问题时,我们也就越发信任彼此,并在思想和内心中更加合一。
@出版于福音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