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2.3 马太福音的原本读者
现在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就是接受马太写了第一卷福音书的传统观点是正确的,对他的个人历史也稍微了解了一点,我们就要来探索马太为他们写书的那些原本读者的身份这个问题。
原本读者
马太没有具体指出他的原本读者是哪些人,但是他给了我们一些关于他们的线索。正如我们要看到的,马太看来主要是为了犹太基督徒读者写了这卷书。正如我们在前面一课提到的那样,所有福音书都是特别为着基督徒读者而写的。但是马太福音的几个强调之处,是它特别适合出于犹太人背景的基督徒读者阅读。例如马太比任何其他福音书作者都更多地引用旧约圣经经文。他经常指出耶稣应验旧约预言的方式,他特别强调耶稣是那位弥赛亚君王,是犹太人已经等候了好几个世纪的。他对犹太人问题的强调也表现在耶稣与犹太人不信的领袖之间的冲突上,马太对这些事情的描写要比任何其他福音书作者的描写更为详细。马太也关注耶稣与旧约律法的关系,特别强调他是旧约律法的主。在这一课后面的地方,我们要来更详细看其后一些这样的强调之处。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要简单举出两个例子,说明马太是为着一群犹太人读者写这卷书的,我们要从马太对天国这个词的用法开始。
在前面的一课,我们注意到所有四卷福音书都由上帝的国这个主题联系在一起。但是马太很少用到“上帝的国”这个说法。他而是普遍使用“天国”这个词。马太福音是圣经中唯一使用这个术语的书卷。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两个词都指同一件事。
基于对上帝的敬畏,犹太人经常避免使用上帝的名,或任何近似的称谓,这样他们不至于不小心妄称了上帝的名。他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用“天”这个词代替“上帝”这个词。这正是马太使用“天国”这个词语时的缘由。当我们对照符类福音书对应的经文时,我们会看到其他福音书的作者使用“上帝的国”,而马太却用“天国”。
马太使用了,“天国”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几乎遍及了他的福音书,而对应在其他的福音书中,使用的是“上帝的国”。我认为偶然少数的地方马太用到“上帝的国”这个词,是因为马太作为犹太人的基督徒,他知道上帝的名太神圣了,不敢随便用。因此,用了“天”作为特指上帝的一个方式。在其他的福音书中,我们读到,“我得罪了天”,意思就是,“我得罪了上帝”。因此,当我们听到“天国”这个词语时,会有误解的危险。我们会以为这是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天上的国吗,无法看见。但是,事实上,作者是在谈论上帝的国,涉及到这个理念,即上帝现在正透过耶稣切实的要成为这个世界的君王。因此,如果基督徒误解了“天国”的真正含义,是相当危险。实际上,耶稣的意思是,“上帝是大君王,正在透过我在地上成为主宰。”[彼得·瓦尔科尔博士]
请听马可在马可福音4章30和31节对芥菜种比喻的记载:
耶稣又说:“上帝的国,我们可用什么比较呢?可用什么比喻表明呢?好象一粒芥菜种,种在地里的时候,虽比地上的百种都小。”(马可福音4章30-31节)
马可在这里使用了平常的词语形式:上帝的国。但请听马太福音13章31所说的这个比喻的马太版本: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象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马太福音13章31节)
马太详述这同一件事时,使用了天国这个说法,而马可则使用了“上帝的国”这个词。
当你把马太讲到天国的经文与马可、路加福音中类似的经文比较,他们称之为上帝的国,这就是一种确定的方式看到作者们是在提及相同的概念,他们在提及同样的事情。……然而,马太的天国,虽然其意思就是上帝的国,在马太的语言中它还具有更多唤起意义。……当你读马太福音时,总体而言你会看到一个主题,就是将地上的人类与上帝在天上的国度对比。按上帝心意治理的国度,被称之为天国;按人意的方式治理、掌权、运作和行动的范围,我们可以称之为这世上的国。……对马太来说,谈论天国是一种大有能力的方式,他能感受到这个世上现有的,与我们在天之父所掌管、治理,应许终要带到地上的,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在马太的语言中使用天国是要让我们感受和体会到上帝掌管的、却尚未全然来临的,与这个地上掌权、治理和运行的一切之间的不同,正是因着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的对比,马太使用了天国来帮助我们感受、品尝和盼望上帝天国来临的时刻。[约拿单·潘宁顿博士]
许多学者认为马太保留了耶稣对犹太大众说话的方式,马可和其他新约圣经作者使用“上帝的国”这个词,为的是让耶稣的意思对范围更广的读者显得更清楚。但不管是不是这样,马太使用“天国”这个词是更支持了他原本读者是犹太人的这种观点。指出马太福音的读者是犹太人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马太的做法认定他的读者对犹太人的习俗有充分的了解。只举一个例子,在马太福音15章1和2节,马太记载了这个事件:
那时,有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马太福音15章1-2节)
马可把这同一个故事放在他写的福音书的7章1到5节,但是马可加上了三节经文解释犹太人洗手的风俗,以便他的罗马人读者能明白这个风俗。马太觉得没有必要为他的读者增加这种解释。
现在,假设马太真的是为犹太人的读者写这卷书,但他的福音书有一个特点,看来是与这不协调的。在几个地方马太引用耶稣用亚兰文说的话,然后把这些亚兰文的话翻译成他的读者所用的语言。例如请听马太福音27章46节说的话:
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章46节)
即使马太的读者主要是犹太人,他为什么还这样写,对此人有不同解释。首先,即使他的读者主要是犹太人,但也不完全是犹太人。所以他可能是为了他读者当中的非犹太人而把这些翻译加了上去。第二,马太的读者可能包括了生活在巴勒斯坦以外,不懂亚兰文的人。第三,马太可能只是很简单地从另外一个来源抄录了这信息。例如马太福音27章46节的翻译也出现在马可福音15章34节,马太可能使用了它作为来源。无论如何,证据的份量有力提示了马太首要是为了犹太人基督徒写他的福音书,为的是通过讲述许多对他们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增强他们对耶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