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1.13 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是谁?

我们已经看了马太福音是怎样回答我们的这两个问题的,现在让我们来看马可福音是怎样说的。

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是谁?

首先,根据马可福音,耶稣是谁?马可贯穿他的叙述,都在强调耶稣是上帝受苦的儿子,胜过上帝百姓的仇敌。马可记载了很多耶稣行的神迹的例子,表明他有能力胜过邪恶的势力。尽管马可福音比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短得多,但它记载了几乎同样多的神迹—一共有十八件之多。

在马可福音一开始的地方,我们就看到耶稣是上帝得胜和受苦的儿子。就在第一章,施洗约翰预言了耶稣的降临,然后耶稣开始他公开的事奉。他受洗,在旷野中受试探,呼召他的第一批门徒,赶走邪灵,医治许多人各样的疾病。即使仅从表面来读这内容丰富、发展迅速的叙述,我们也可以看到耶稣正在行使大能胜过上帝国度的仇敌。更仔细来看,我们就发现马可从耶稣开始事奉的起头就把他描写为是上帝受苦的儿子。例如在马可福音1章12、13节我们看到耶稣受洗后的这个叙述: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他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并与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他。(马可福音1章12-13节)

耶稣从他公开事奉的第一刻开始就受到撒但猛烈的攻击。随着耶稣遭受逼迫和拒绝,他是受苦仆人的这个画面就贯穿在马可福音之中不断发展。那么马可说我们应该怎样跟从耶稣这位受苦的得胜者?一方面,马可福音没有给基督徒人生包裹上一层糖衣。马可福音把作主门徒描写为是一个困难、通常是让人有挫败感的过程,在当中我们不仅受苦,还会犯错失败。

事实上,马可福音的一个特征,就是耶稣的门徒是多么经常不能理解他,凭信心作出回应。在马可福音4章40节,耶稣在想他的门徒到底有没有信心;在6章52节,门徒“心里愚顽”;在7章18节,耶稣责备门徒“不明白”,因为他们不能认识他的教训;在9章18节,门徒无法赶出一个邪灵;在9章38到41节,门徒错误地企图拦阻一个赶鬼的人,因为他们并不认识他;在14章当中,一位门徒向当局出卖耶稣,一个否认与耶稣有任何关系,其余的人则抛弃了他。

马可福音的这个强调之处教导我们至少两件关于跟从耶稣的事。第一,我们就像门徒一样,并不总是能理解耶稣。实际上,我们可能误解了圣经里的许多事情。所以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谦卑,认识到我们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学习。这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我们需要凭信心接受圣经的教训,认识到即使上帝的话语在我们看来是奇怪,或者好像有错,它仍就是真的。

第二,困难和受苦对基督徒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有很多危险,有很多试探,要让我们掉头不去跟从他。请听耶稣在马可福音8章34,35节是怎样说的: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马可福音8章34-35节)

耶稣教导说,我们需要在向他委身的事情上忠心。我们要愿意像耶稣受苦一样受苦,抵挡试探和灵里的攻击。但请注意这一段中的其他事情:耶稣不仅是上帝受苦的儿子,他也是上帝得胜的儿子。事实上,他是通过他受苦的死得胜。如果我们在为上帝的国度受苦这方面忠心跟从他,我们就要得到永生的赏赐。

受苦有个效果,能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因为痛苦让我们认识到,目前的这些不是所有的实现,我活着的目的要比这些经历的更多,在这其中我仍然要信靠上帝,因为我深知我在基督里所拥有的,远大于目前我的安慰,我的安全,和我的幸福及其我能关心的一切。[约翰·麦靳磊博士]

耶稣是作为一个受苦的仆人来到这里。因此,任何要跟随基督的人,在他们的人生中需要经历过相当程度的受苦。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耶稣是谁,而我们来到的就是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如果我们是祂事奉的一部分,我们就需要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让受苦占有一席之地。不光是我们自己的受苦,还有其他人的受苦,就是我们实际上是与悲哀的人同哀,让他们的患难进入我们的人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并在这样的背景下事奉。当我们带着受苦的预备进入这个世界,意识到这是在我们跟随基督时,上帝要我们事奉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就开始明白上帝的心意。借此,上帝在炼净我们。这就是患难生……品格(老练),品格生盼望,盼望生坚忍。从此我们就能够在我们的人生里,看见上帝炼净我们的作为,这一点在患难中要比其他任何情形表现的更加显著。[埃瑞克·索尼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