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4.4 极端观点

记住上帝计划的这两个《圣经》视角,现在来看第二个部份:福音派学者对于这些议题的神学立场。

神学立场

遗憾的是,许多善意的基督徒常强调《圣经》里对于上帝计划的一面或是另一面而已。在过去,要把这些重点与更正教某个宗派相联是相当容易的,多个世纪以来,因为更正教会里的浸信会,路德会,五旬节会,循道会,长老会,改革宗或是圣公会都各有明显的立场。但近来这些宗派之间的许多界线已经模糊,许多传统的信仰定位已经消失,因此我们在此不会讲到某个宗派或是哪些信徒的立场,只是简单描绘存于现今跨宗派的一些概括而基本的趋势。

我们用两个步骤来探讨一些神学立场是怎么看待上帝的计划。首先,我们简单的提到两个极端观点,是一些福音派会遵循的。其次,我们要查看介于这两者之间,所谓的中间的福音派观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极端的观点。

极端观点

传统的系统神学其核心价值和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把《圣经》对每个主题的教导,都建立成为逻辑上一致的总结。同样地,福音派的学者们在探讨《圣经》关乎上帝计划的教导时,更是致力达成这个目标。然而通常总是这个达成逻辑一致的期望却经常让学者进入极端,而偏向于只注重《圣经》对上帝计划教导的这一层面或是另一层面。

我们没时间细述这些极端观点,只能广义来谈。一方面,许多善意的基督信徒是倾向于我们所谓的「宿命神学」。

宿命神学. 宿命神学有着不同的模式。但整体而言,宿命论解释历史上每件事的发生几乎都是按着上帝超越性的旨意。然而我们在这一课讨论过,有些经文的确认同这个信念,就是上帝的计划,旨意,筹算,旨令,心意和喜悦的事,乃是反映出上帝的超越性;就此而言,每件事的发生或是即将发生都是照着上帝包罗一切,永恒而不落空的计划而运行。但是,宿命论没有涵盖《圣经》对于这个主题的全面教导,它未能对《圣经》的另一面教导给予应有的重视,就是上帝与祂有限短暂而变化的创造互动时所衍生的计划,旨意,筹算,旨令,心意和意愿。

我不是宿命论者,我相信要为自己行为负责,这就是为何要有审判。我知道自己行事的缘由,因为我不是机器人;但是我也相信上帝不是受制于我的所作所为,不管我顺服与否,祂都能达成其旨意。上帝是主权的,能化腐朽为神奇,因此,也许我是软弱无用,祂仍然能在我身上达成心意。也因此,我们的信心不在于上帝如此权能,祂可以把我们转成机器人那样;而是相信祂的能力如此浩大,以致祂创造我们成为自由的道德主体。这就是上帝主权的教义。自由的道德主体不是让上帝对待人类像傀儡,而上帝的主权也没有把我们当傀儡,祂的主权赋予我们选择,借着我们所作所为来达成祂的旨意。

——哈瑞·瑞德博士

如果我们和一些有宿命神学观点的人谈话,会发现他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

上帝是否会计划某件事,却在与祂的创造互动时,将计划置于一旁?宿命论者的回答是:「绝不会!」

上帝的筹算或是旨令会不会受挫被阻挡?宿命论者的观点是:「当然不会!」上帝的心意和意愿有可能受到拦阻吗?宿命论者通常回答:「不可能!」

当《圣经》对这些问题似乎有其他回应时,宿命论者认为《圣经》只是在描述人类对那些事件的表面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的真实性。

我们记住了宿命神学的观点之后,也要来留意,历代以来许多基督徒也落入另一个极端观点。在这个极端里,他们采取的立场是近几十年来所谓的开放神学。

开放神学. 开放神学有许多不同表述。但整体来说,这个观点几乎把历史上发生的每件事都从上帝的临在性来解释。我们知道《圣经》的确谈到上帝与祂的创造互动时会有许多不同计划。以此而言,上帝与有限短暂而多变的受造物来往时,祂的历史计划,旨意,筹算,旨令,心意和意愿不见得总是成就。但是开放神学把这个《圣经》教导推到一个极端,对于上帝包罗万有,永恒不落空的旨意完全置之不理。持这种极端观点的信徒同意,只有极其少数的事情是照着上帝绝不失败、永恒的旨令来运作的。他们通常承认一些主要的事件,例如基督首次来到世上,祂的荣耀返回,和历史的终结是上帝全权旨意所设定;但除此之外,开放神学家通常认为上帝计划、目的、和心意的全然实现,则是完全依赖于历史,特别是人们和灵界活物所作的选择。

如果我们和开放神学家有对话,他们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会有如此的回答:

上帝对于历史是否有一个包罗万有,永恒而绝不会落空的计划?回答是:「没有!」

上帝的筹算和旨令是否因着人类的悖逆而受挫被阻挡?他们的观点是:「经常可能如此。」

上帝的心意和意愿有没有可能受到拦阻?开放神学的答案是:「经常如此!」

从这个极端观点,对于《圣经》所显示的,上帝有一个永恒不会落空的计划,开放神学家坚持那只是针对一些选定的事件。

开放神学,有时被称为「开放神论」,是古典阿民念主义的变种,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性,但此理念更为极端,特别是关乎上帝对于未来的知识。他们所持的观点,称为「现世论」,就是认为上帝知道过去和现今的每一件事,及其预测未来的事情,不过未必能全然知悉人的自由抉择,或是有赖自由抉择的事情。整个教会历史里,主流宗派的基督信徒都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上帝是全面知悉所有事情。诗篇139篇讲到,我们舌上的话语尚未说出,上帝已经知道。《圣经》也提到预告和应验,特别是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以赛亚书40到48章,清楚教导耶和华上帝特别就自己对于未来的知悉,而将自己与其他假神和列国区分。在新约,耶稣向我们保证,我们未祈求以先,父上帝就知道我们的心意。耶稣也彰显对于未来的预知,宣告祂的受难,死亡和受苦,也预告彼得的否认和犹大的出卖他。实际上,就彼得的否认和犹大的出卖,耶稣对祂的门徒说:「我在这些事发生之前就告诉你们,等事情发生时,你们就该知道我是祂。」耶稣乃是在宣告祂的神性。因此,问题是,难道旧约和新约圣经里,上帝这么明显独特的神性是依据于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好像上帝只能预测未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全面知悉。当然,所有传统主流的基督信徒都认为上帝是全面知道未来,而不是开放神学所教导的理念。

——司提反·罗伊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