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3.9 议题的结构组合

讨论过神学家遵循的一些历史文献的处理过程,我们现在来看上帝可传递属性的神学立场的第三个层面,系统神学对这些议题的结构组合。

结构组合

我们已经看到,不同的历史文献和主要的神学家们往往采用各自不同方式罗列出上帝可传递的属性。遗憾的是,这些差异经常让没有经验的神学生困惑,到底哪份关于上帝属性的清单才是正确的。事实上,对于上帝可传递属性的归类,是有一个内在的结构组合。而这个内在的逻辑组合能帮助我们看出不同福音派神学家们,对于这个议题其实是有着相当一致的看法。

这一课的前面,我们看到人类有幸能够比其他的受造物更类似上帝,为此,《圣经》经常以人的性情来描述上帝。就许多方面而言,当系统神学建构组织上帝可传递的诸般属性时,上帝与人类相似的这个《圣经》焦点是非常重要的。

几个世纪以来,系统神学家和不同的信经、信条是用不同方式来结构组合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整体而言,当你看的时候,会问道:为什么这个放第一,这个第二,那个第三;而其主要原则就是,当人们组合上帝可传递属性时,是根据他们对于人类的认知而有那样的排列。因为我们是照着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而造,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就是祂和我们相似之处。我的意思是,《圣经》没有给予我们上帝可传递属性的清单,我们乃是从《圣经》推论而出,而我们是以上帝与人类的相似为思考的依据,来导出上帝这些属性。也因此,一个人对于人类的观点,就影响这些属性的建构组成。

——理查德·伯瑞特博士

对于人类的探索,现代科学,例如生物学,考古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都提供许多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些现代的观点有些很有用,有些则是曲解真正的人性。我们之前提到,传统的系统神学着重于人类独特的与上帝相似的三个主要方面:我们的心智能力,我们的意志能力,和我们的道德能力。按着上帝形象所造的这三方面的评估,深深影响系统神学家如何结构组合上帝可传递的属性。

一般而言,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可以归入为上帝属性的三大类,是对应于人类与上帝类似的三方面,就是上帝的心智属性,祂的意志 属性和道德属性。

我们可以看到,《奥格斯堡信条》第一条提到的,上帝的智慧,能力和良善就和这三大类很一致。智慧是关乎上帝的心智,表征上帝的智慧属性。能力关乎上帝的旨意,表征上帝的意志属性;而良善是关乎上帝的道德属性。

《比利时信条》列出的四个可传递属性也是如此。全智是属于上帝的心智属性;全能是表现上帝的意志属性;而公义与良善则是表征上帝道德属性。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四个回答也是顺着同样模式。在上帝的本性,或是祂的存在,这个不寻常的项目之后,智慧表征上帝的心智属性,能力关乎上帝的意志属性,而上帝的道德属性则包含圣洁,公义,良善和诚实。

这些看法显示,即使这些历史文献不尽相同,但它们并没有显著不同的观点。即使列出不同项目,它们对于上帝可传递的属性,都是根据上帝和有上帝形象的人类共有的三个主要特质而列出。

这三方面的结构也帮助我们评估个别神学家列出的项目,例如把上帝的知识加在上帝的智慧之后,只是区分出上帝心智属性的两个层面;把主权的属性加在比较传统的能力属性之后,只是区分上帝自由意志属性的两个层面;而加入怜悯和慈爱则是区分上帝道德属性的不同层面。

由此,我们可以确切的说,在思考何为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时,福音派系统神学是有相当的一致性。虽然我们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探讨这些属性,但很少例外的,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往往是落入上帝的心智,意志和道德属性这三个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