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3.6 神学命题

除了采用不同的专业术语这个处理过程,我们也要强调系统神学家如何使用神学命题来解释上帝如何与我们相似。

神学命题

神学命题是系统神学每个层面的建构组件。广义的说,一个神学命题就是用一句话尽可能的确认至少一个真实的神学主张。如此直接的处理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似乎相当简单,但是《圣经》却是用许多不同文学体裁,来显示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例如叙述,诗歌,律法,预言,书信等等;而这对于上帝的真理,这些体裁又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要把这些《圣经》教导组合成有逻辑联贯的陈述,系统神学家必须从每个《圣经》文体里推论出神学命题。

这个推论神学命题的过程,有些经文比另一些容易处理,例如,《圣经》有许多的宣告,已经是呈现出对上帝属性的论点,像诗篇34篇8节,大卫的诗句告诉我们「主祂是美善的」,或者约翰一书4章8节,我们读到「上帝就是爱」。这些《圣经》论点很容易就融入关乎上帝可传递属性的正规神学讨论里。

另一些经文也常呈现对上帝的直接描述,例如,先知书的以赛亚书1章4节,形容上帝是「圣者」。系统神学家不难将这样的描述转成简单的论点:「上帝是圣洁的,」而律法书体裁的申命记7章9节,形容上帝是「信实的上帝」,换句话说,「上帝是信实的」。

然而不是所有的经文都能轻易融入系统神学的论点里,有些叙述性文体,常会让我们从同一个故事推论出许多不同的论点。例如,创世记2章对于创造过程的叙述,就显示出「上帝是有权能的」,「上帝是智慧的」,还有「上帝是良善的」。而创世记19章,关于所多玛蛾摩拉的故事,显示出「上帝是圣洁的」,「上帝是怜悯的」,还有「上帝是公义的」。对于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每个《圣经》叙述都能让系统神学家推论出不同的论点。

关于上帝可传递的属性,《圣经》也经常倚仗一些比喻性词语,例如隐喻,明喻和类比,特别是在诗歌文体里。例如,诗篇89篇26节的诗句,或是以赛亚书64章8节的预言经文,讲到上帝如同「父」,这个比喻显示出许多关乎上帝的特质。然而系统神学家不想用上帝如同「父亲」这个有多层面形象的描述,而比较倾向于直接的论点,例如「上帝是良善的」。

诗篇24篇8节和出埃及记15章3节的诗句,约书亚记23章10节的叙述,描写上帝如同是一个「战士」,但系统神学家通常把描绘减缩到专一论点,例如上帝是有权能的。此外,根据诗篇118篇27节的诗句,和约翰一书1章5节的书信,我们知道「上帝就是光」,但是系统神学家比较倾向于把这个隐喻化成上帝是道德纯正的这样的论点。

这些比喻性描述,显示出上帝和祂的创造是相似的。这许多比喻性的词语使得我们对于上帝可传递属性的讨论更加丰富,但是系统神学家对于这些关乎上帝的真理,比较着重于是以明确的神学命题来显示,如此他们对于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才能建构逻辑一致的教导。

神学方式之所以着重于《圣经》,因为《圣经》是神学的主要来源,也是绝对的权威和标准。因此,在面对经文时,我们都试着要问一个问题,关于《圣经》的神学问题:《圣经》的这些记载要教导我们什么?当然,我们认真地阅读《圣经》经文时,都会意识到,我们并不是在读一本像系统神学手册那样的资源。《圣经》有一个整体性的叙述结构,当然,多半的经文在严格意义上是叙述文体。另外, 在《圣经》中我们读到有诗篇,比喻和许多其他的文体。因此,我们面对的重要释经问题就是:我们如何从理解已经赐给我们的经文,转化成为相应的教义,它们是出于经文的教训,能够建构成合宜的神学命题与立场?当然,有一些经文对于上帝的描述是非常的直接,不过,《圣经》蕴含很多的神学理念,是需要我们根据已成文的经文加以检视,从而得出这些综合结论。我们必须用基本的释经原则来正确理解经文本身所要叙述的。如果我们这么作的话,就能认识《圣经》所启示的上帝是谁。

——布鲁斯·包格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