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3.5 神学立场

我们已经探讨了上帝与我们相似的《圣经》基础,现在来看第二个主题:正规系统神学对于这个议题,发展出来的神学立场。

三、神学立场

认识《圣经》所教导的,上帝在不同方面与祂的创造相似,是一回事;然而,正如我们就要看到的,要把握系统神学家如何按着这些《圣经》基础发展神学立场,又是另一回事。传统的基督教神学家们尝试着要尽可能精确地来确定,上帝的属性,就是祂的无限,永恒而不改变的属性,究竟是怎样可传递的。为此缘故,他们提出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这些属性是什么?它们如何显示于受造物,特别是具有上帝的形象的人类?关乎上帝论的这个层面,要建构一致的立场,什么是最好的方法?

关乎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我们可用许多方式来描述这些神学立场,不过,我们只探讨其中四个议题。首先,我们要总结传统系统神学家探讨这议题时所遵循的两个处理过程。第二,我们要着重于一些历史文献,它们代表主流更正教对于上帝这些属性的观点。第三,我们要探讨在传统系统神学里,对上帝可传递属性的结构组合。第四,我们要讨论这些正规立场的几个隐含意义。让我们先来看系统神学家遵循的处理过程。

处理过程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说过,系统神学家面对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圣经》对于上帝属性的教导是分散于全本的《圣经》。《圣经》从没有给予我们一个完整权威性的清单,列出上帝所有属性;也没有条理分明的加以定义或是解释。因此要达成他们的任务,系统神学家必须分辨这些好像是不同形状颜色的碎片,把它们加以组合成为完整的图像,就如建构整个彩色图绘玻璃窗那样。这些「视窗」,让我们对于上帝可传递的属性有一致性的看见。为了完成这些综合建构,系统神学家使用了一些组合方式。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谈到系统神学家所遵循的其中两个处理过程。首先,我们要查看他们是如何使用那些专业术语。第二,我们要思考他们如何制定神学命题。让我们先来看他们如何使用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

《圣经》用许多的词语来描述上帝的属性。事实上,《圣经》作者们经常用不同的叙述表达同样的观念,或是在不同经文里以同样词汇表明不同的概念。

对于上帝的属性,为了建立可靠的综合性《圣经》教导,神学家于是采用一些术语。换句话说,他们选择用某些词汇,并且赋予这些词汇特别的意思。当然,如果每个神学家以同样方式使用同样词汇,对于上帝属性的正式探讨就简单许多,然而他们并非如此。例如有的神学家讲到上帝的智慧时,其范围涵盖了上帝的知识;但另外的神学家却认为「智慧」和「知识」这两个要加以区分。同样的,有些神学家谈到上帝的「良善」,涵盖的范围包括《圣经》里关乎上帝「恩典」、「怜悯」、「慈爱」的教导;而另外的神学家则用个别的词语来定义上帝的良善、恩典、怜悯和慈爱。

因着诸如此类的原因,我们无需太在意系统神学家选择使用的一些特殊词语。福音派系统神学是要建立可靠的《圣经》概念的总结,而不是简单模仿《圣经》的不同语汇;而《圣经》关乎上帝的概念可以用不同的术语来表达。

神学家用许多不同的方式组织,辨识上帝的属性,那些都帮助我们更加认识上帝。因此,当我们谈到上帝可传递的属性,例如慈爱,真理,就会出现不同的清单,有的很短,有的很长。对于这些不同的分类,最简单的思考就是,有哪些特质是人类本来应该如同上帝所具有,或是上帝会行作的?

——沃曼·皮埃尔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