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2.9 圣经视角
就上帝可传递和不可传递属性的整合上,我们已经探讨了《圣经》基础和福音派的神学派别,现在要来思考这些议题的《圣经》视角。
圣经视角
这一课我们已经探讨的,都是要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上帝是怎样有别于祂的受造物? 如同前面说的,上帝所有的属性,都让祂与受造物有别。《圣经》以许多方式向我们指出这个重点,在此,我们只能简略提到一些《圣经》的观点,但此议题的核心是:当我们思考《圣经》整个教导的方方面面,就会更加清楚地发现,其实上帝所有的属性,不只是某些,都是不可传递的。
我们要顺着《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四题的问答来加以解说。之前提到,问答是把这些议题系统化处理,认为上帝的无限无量,无始无终,和永无改变,都存在它所认定的上帝可传递的每个属性里。
要知道《圣经》视角对于整合上帝属性的幅度,我们需要思考小要理问答列出的七个可传递属性,让我们从上帝的本性,或是存在开始。
本性
就许多方面而言,上帝的本性或是存在,是一个可传递的属性,能够与受造物分享。我们知道,上帝所创造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实际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认清上帝的存在和我们的存在,两者之间的基本差别,我们就无法明白上帝存在的荣耀。我们的存在是有限,暂时和多变的,而上帝的存在却是无限,永恒和不改变的。
传统的系统神学通常用两个主要方式来强调上帝的本性与受造物之间的差别。系统神学家会谈到上帝的无限和祂的全在。
一方面而言,上帝无限指的是上帝超乎受造物的存在是无限,永恒而不变的。在列王纪上8章27节,所罗门献圣殿时,他确认一个贯穿《圣经》的伟大神学前提,他说道: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上帝的存在有别于所有受造物,祂不受限在受造物的领域里。受造物存在之前,祂就存有;现今祂也不受限,祂的存在是永恒的,超乎一切受造物的存留。
另一方面,上帝的全在也 可被定义为祂存于受造的每个地方。系统神学家指出,不像受造物是局限于时空,而且多变,上帝的本性是遍及各处。就如上帝在耶利米书23章24节说的:我岂不充满天地吗? 相信上帝的无所不在,是《圣经》信仰的基础,以致使徒行传17章28节,保罗同意希腊诗人说的: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其他一些经文,例如诗篇139篇7到10节,以赛亚书66章1节,还有使徒行传7章48和49节,都涵盖到上帝的无所不在。
上帝无所不在这个教义的一个经典经文是在使徒行传17:24-28,经文叙述保罗在雅典,惊叹上帝甚至能触及这些异教的外邦人。于是他关乎上帝的讲论,是顺着如此思维,上帝不只是犹太人的上帝,也是普世所有人的上帝,然后他扩及到整个广大的宇宙,所以上帝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不论是异教徒或是犹太人。事实上,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上帝,因为祂是无所不在的。另一段融会综合使徒行传17:24-28的经文是耶利米书23:23-24。经文指出人岂能摆脱上帝而躲藏,也就是说,你或许能逃走却无法潜藏,耶利米说,因为上帝是充满全地。
——陶德·曼格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