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6 居间状态

到目前为止,在“活人和死人”这一课中,我们已经看了圣经对人类生活的目前状态有什么说法。现在让我们来看我们第二个主要主题:居间状态。

三、居间状态

“居间状态”是神学家使用的一个神学术语,用来描述人们死后到复活之间的时段。因此,这就有信徒和非信徒们各自的“居间状态”,目前天堂的状态,和目前地狱的状态——即有时称为是当前的天堂和当前的地狱,和它们对应的永久的状态——将来降至新地的天堂,和地狱将成为硫磺火湖的地步。因此,“居间状态”不是什么天堂和地狱的中间地段;它们是在最后复活前,目前存在的天堂或是地狱。为此,当人身体死亡时,每一个人都会去居间状态。当义人复活和恶人复活时,居间状态必然会终结。— 阮迪·奥尔康博士

我们死的时候,开始进入居间状态,基督再来时,居间状态结束。它称为“居间”状态,因它位于我们在目前地球上身体生命的目前状态,与我们在新天新地将来身体生命状态之间。这和其他状态不同,多少是不同寻常的状态,在居间状态中,我们的灵魂与我们的身体是分离的。

我们要分三部分讨论居间状态。首先我们要讨论身体的死。第二,我们要思想未重生之人灵魂的命运。第三,我们要查看重生之人灵魂的结局。让我们首先来看身体的死这个问题。

身体的死

身体的死是人普遍的经历,但也是可怕非天然的。为何呢?因为上帝造我们的身体,不是要它死,身体的设计本该是要永远存有。这是为何死亡是如此令人悲哀和创伤的其中一个原因。死亡破碎了我们的生命,把我们从地上的创造界撕裂出去,而这创造界本该是我们的居住所在。死亡撕裂了我们的关系,把我们与我们的家人和所爱的人分开,给留下的人带来伤害,严重的伤害。难怪圣经把身体的死称为我们的“仇敌”。

许多科学家教导说,身体的死是细胞活动终止。我们身体的细胞停止工作时,我们就死了。这种观点就其本身而言是对的。但是身体的死从神学方面看是相当的重要。就像属灵的死那样,身体的死是因着亚当在伊甸园犯罪,上帝加在人类身上咒诅的一部分。你会想起在创世记2章17节,上帝对亚当说: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2章17节)

亚当吃禁果的时候,他就落在上帝的咒诅之下。上帝满有恩惠,延迟了亚当身体的死,所以亚当并没有马上死去。但上帝没有全然除去这咒诅,亚当的身体最终死了。正如亚当的罪把属灵的死传遍全人类一样,他的罪也把身体的死传给了我们。保罗在罗马书5章详细地讲到这个问题。请听罗马书51217节的这些例子: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罗马书5章12-17节)

我们死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与我们的身体分离,我们的身体留在地上腐朽,归回尘土。正如我们在创世记2章7节看到的,上帝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亚当。上帝在创世记3章19节咒诅亚当时明确说,亚当是用尘土造的,因此要归回尘土。他是用尘土造的,要再一次成为尘土。

现在,基督徒有时会这样认为,因为我们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并不与我们一道上天堂,所以身体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圣经证明我们的身体仍是我们的一部分,即使我们死后也是如此。这一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复活。请思想列王纪上17章20到22节,以利亚让那寡妇的儿子从死里复活,或者约翰福音11章13到14节,主让耶稣的朋友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在他们复活之前,圣经仍提到他们的身体,把他们的身体看作是他们活着时候的人。没有暗示说他们的身体仅仅是躯壳,被他们的灵魂撇在后面。每一个人看他们的复活都是祝福,因为这些人重要的部分,就是他们的身体,已经回到生命中。

那么我们死的时候,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如果你相信存在着一种居间状态,我们死的时候,是在我们的身体之外与上帝同在,我们很容易就会想,我们的身体不再是我们的一部分,因为难道我们不是在某处与上帝同在,而我们的身体,不再是我们的一部分,是在坟墓当中吗?但我们有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意识到:首先,上帝创造了我们,是完整的人,正如约翰库珀所说,因此这种分离实际上是一种悲剧的结果,随着人的堕落发生。但事实就是,出现这分离——好的方面就是,在死之后,人仍然经历上帝的同在——但你知道,我们受造是要在身体之内的,因为我们受造是要在身体之内,因为基督是身体的复活,那这对我们而言,就是虽然有这悲剧的分离,在坟墓里的,仍然是我们的身体,它仍是我们的一部分,我说的是,在最后那日,这身体要复活 …— 文森特·白寇特博士

我们身体死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完整的人。对于得救的人而言,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做上帝创造我们要我们去做的事,例如,去遍满和制伏这地。是的,天堂对我们的灵魂来说是充满着奇妙。然而,身体的死仍是一种重大的损失,这损失应当把我们推向在将来得复活的盼望。对于没有得救的人来说,这是得不到舒缓的灾难,要把他们从糟糕中带到更加糟糕,让他们预先尝到将来一种甚至更大受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