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2 未重生之人的特征

我们已经看了未重生之人目前状态的特征是属灵的死,就准备好来思想他们的道德无能。

道德无能

道德无能这术语指的是这事实,就是未重生之人:

没有能力讨上帝喜悦,没有功德换取祂的祝福。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向上帝求赦免,或用他们的行为让自己得救。

希坡主教奥古斯丁生活在主后354年到430年间,他有一个很出名的教导。他说在人类第一件罪之前,亚当和夏娃生活在posse non peccare (PAHS-say non peck-CAR-ay)的这种状态之中。这拉丁文短语可以按字面翻译为“能不犯罪”。但按照它的神学用法,它更通常译为“有能力不犯罪”。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上帝使亚当和夏娃有能力完全避免犯罪,但他们也有犯罪的能力。当他们犯罪时,他们是从posse non peccare的状态进入non posse non peccare (non PAHS-say non peck-CAR-ay) — 没有能力不犯罪的状态。他们和他们所有按血气生的后裔,都失去了避免犯罪的道德能力。

在像约翰福音83144节,罗马书6620节这样的地方,耶稣和保罗都把道德无能比作是作罪的奴仆。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215节教导那样,未重生之人是活在罪的控制之下,跟从这世界犯罪的道路,并随从这世界魔鬼的带领。在上帝施怜悯拯救他们之前,他们继续留在这种属灵死亡的状态中,不能自救。是的,未重生之人仍然会做外表看起来是好的事情。他们爱儿女,供应他们的生活。他们促进公义。他们甚至为其他人舍命。但不幸的是,所有这些举动都受到玷污,因为未重生之人,他们的动机并不是出于爱上帝。耶稣在路加福音64345节讲到这问题。祂把未重生之人的行为比作是坏树结出坏果子。祂的要点就是,人类是按照他们的内心行事,因此那些有邪恶内心的人,就是未重生之人,在道德上没有能力做出上帝认为是好的行为。保罗在罗马书868节描述了这难题,他说:

体贴肉体的,就是死……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因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而且属肉体的人不能得上帝的喜欢。(罗马书8章6-8节)

未重生之人在道德上有能力讨上帝喜悦吗?简单的回答就是“没有”。因为讨上帝喜悦这概念,要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待的。因此讨上帝喜悦的行为,必然就是人与上帝之间一种关系的结果。为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讨上帝喜悦,我们必须首先相信上帝存在,祂要奖赏那寻求祂的人,这是希伯来书说的。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圣公会教会39条信纲说,未重生之人的行为必然带着罪性,因为这些行为是没有与上帝建立关系的人做的事,因为人类是为了与上帝建立关系而受造,任何讨上帝喜悦的行动,都必须要在这处境之内发生。— 凯里·温赞特博士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从属灵的死和道德无能,这两方面讨论了未重生之人,这就把我们带到他们的第三个特征:与上帝为敌。

与上帝为敌

属灵的死其中一个最有害的方面,就是未重生之人是上帝的仇敌。圣经教导说,撒但和跟从他的鬼魔是不断与上帝和信靠上帝的天使争战。未重生之人是站在撒但这一边。他们爱他们的罪,恨恶上帝。请听保罗在以弗所书2章1到3节是怎样说未重生之人的:

他们死在他们的过犯罪恶之中……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以弗所书2章1-3节)

很难想象有比这更强烈的声明,说出在上帝和未重生之人之间的敌意,未重生之人在属灵冲突中不是仅仅旁观,或无辜的平民。而是正如我们在像罗马书5章10节,歌罗西书1章21节这样的地方看到的,未重生之人,他们自己就是上帝的仇敌。因为这一点,他们是被定罪注定要承受上帝直到永远的忿怒。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8章42到44节对不信的犹太人说的那样:

倘若上帝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约翰福音8章42-44节)

雅各在雅各书4章4节写道:

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上帝为敌了。(雅各书4章4节)

所有这一切并不是要说,未重生之人明明知道或刻意要反对上帝,虽然一些人很明显是这样。但是大多数未重生之人只是受欺骗。毕竟,虚假的宗教,甚至无神论都宣称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不过,即使未重生之人缺乏一种对圣经中的上帝直接和明确的敌意,他们仍然是祂的仇敌。他们仍然是这世界国度的一部分,跟从撒但的道路。他们仍拒绝上帝的良善,反对祂的权威。上帝仍定他们为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