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理|6.1照料者

现在我们来到了研究抑郁的最后一个领域:照料者。按照本书的设定,照料者是抑 郁基督徒的家人、朋友和基督徒同伴,他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帮助受苦者,帮助其恢复 与好转。通常这些照料者没有经过医学训练,也经常对抑郁有着非常有限或不正确的认 知,然而他们却在帮助抑郁者康复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如果存在精神健康 问题的病人能有自己可信赖的亲密的人并从之获得支持,他们会好转得更快。 这一章将探讨试图帮助抑郁者康复的照料者们需要做好准备的十个领域。

学习

作为基督徒,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成为所爱之人在需要时可以信赖和求助的人。当 他们确实向我们求助,我们希望能ᨀ供帮助,而不是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因此,为了避免 门外汉处理抑郁时经常犯的错误,为了使受苦之人能够最大程度地从我们获益,学习抑郁 对我们而言就势在必行了。如我在前言中提到的,这本书仅仅是针对抑郁的一本入门小 书,类似快速急救手册。然而我的确希望推荐给你们更多资源,以供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除了学习耶稣是怎样与有病的、软弱的、沮丧的人交往,你还可以阅读一些现今可 以找到的有益而从基督教视角写作的书籍。以下给出的书单是按照可读性和有用性排序:

• 《我不当感觉如此》(I’m Not Supposed to Feel Like This),作者:克 里斯·威廉姆斯(Chris Williams)、保罗·理查德(Paul Richards)、英 格利·惠顿(Ingrid Whitton)。

• 《胜过属灵低潮》(Overcoming Spiritual Depression),作者:阿里·艾 什奥特(Arie Elshout)。

• 《破碎的思想》(Broken Minds),作者:史蒂夫与罗苹·布隆(Steve and Robyn Bloem)。

• 《抑郁基督徒实用练习册》(A Practical Workbook for the Depressed Christian)。作者:约翰·洛克利博士(Dr. John Lockley)。

另一本要推荐的书当然是钟马田博士(Dr. Martyn Lloyd-Jones)著名的《灵性低 潮》(Spiritual Depression)。然而,你当注意钟马田博士的书并未论及抑郁作为一种 疾病的方方面面,而是专注于抑郁的一些属灵后果。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更多是关于灵 性低潮,而不是抑郁,但它仍然颇有助益。

由丹尼斯·格林伯格(Dennis Greenberger)和克里斯汀·帕德斯基(Christine Padesky)所写的《思想胜过情绪》(Mind Over Mood)一书,虽然是从非基督徒视角写 作,但对于改变无益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仍然有用。 我也谨慎地推荐艾德·韦尔奇(Ed Welch)的《都是大脑的错?》(Blame It on the Brain?)和《抑郁:一场顽固的黑暗》(Depression: A Stubborn Darkness)。韦 尔奇博士在处理抑郁上展现了一种敏锐的平衡,他的书有许多出色有益的部分。他似乎承 认抑郁的非属灵成因,尽管有时候他似乎有点重返“药物治标不治本”的模式。《一场顽 固的黑暗》在探索抑郁可能的属灵成因或贡献因素上也是有益的,然而,我可能不会把这 本书直接放在一个抑郁基督徒手中,因为他们经常给自己下最消极的结论,而无视客观实 际。最好是由一位认真负责、能理解状况的牧师或家庭成员温柔智慧地引导抑郁者使用这 本书的相关部分。

很重要的一点是记住读这些书不会使你摇身一变成为一名精神健康专家,但会使你 帮助你所爱的抑郁者时更加有用、更有帮助。阅读还会帮助你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以便你 能明白什么时候应当建议对方去找一位更有经验的基督徒、牧师或精神健康专家。我建议 牧师们建立一个数据库,列出当地认同基督教原则的医生和精神健康专家的信息,与他们 进行电话联络和交流,也要拜访医院、与员工交谈、与他们建立关系,以便你遇到自己不 能解决的处境时知道可以向谁求助。

怜悯心

认真地带着祷告学习有关抑郁的知识,应当自然而然和自动地增加我们对于受苦者 的怜悯。说到怜悯,我指的是有能力传达我们真的理解问题和症状、我们深深地担忧、我 们会做力所能及的一切来帮助。在许多情况下,这样的怜悯可以在受苦者身上产生强大的 治愈效果,而缺乏怜悯只会增加痛苦、使黑暗更加深重。仔细思想罗素·汉普顿 (Russell Hampton)所说的这段话,他经历过抑郁之苦:

“如果有什么身体疾病以特别丑陋的方式显现出来,例如毒疮或是肉体的蜕皮,此 外还伴随着剧烈而漫长的疼痛,每个人都亲眼可见。如果我们国家有一千五百万人患有这 种疾病,此外,这些人中大多数都不会获得帮助或救治,他们被迫在我们中间以显而易见 的痛苦行走——那么我们一定会像一名社会成员一样,在怜悯与愤怒中为他们站起来。不 存在这样的身体疾病,然而却存在这样的精神疾病,我们中约有一千五百万人遭受这种疾 病之苦,但我们却没有在怜悯与愤怒中站起来,尽管他们带着极大的痛苦在我们中间行 走。”

如果你总是牢记自己也能轻易落入相同处境、遭遇相同的痛苦(哥林多前书 4: 7),便更容易心怀怜悯。如果你以不耐烦的轻蔑对待抑郁者,你就可能与在你之前的许 多人一样,必须要通过更艰难的方式学习怜悯的功课了。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