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4.5:对了解圣经含义的认识
重视圣经默示中人的方面,这对改教家们决非仅仅是一种理论,这还大大影响了他们对了解圣经含义的认识。
含义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这个问题:改教家们不是跟从中世纪罗马天主教的模式,去在圣经里找寻隐藏起来的神的意思,他们努力按照圣经经文字面的含义,按照圣经的人类作者要向他们原本听众传达的含义来解释圣经。
在这里,我们要留意,早期的更正教信徒并没有彻底地与中世纪教会的圣经研究方法分道扬镳。有时候宗教改革时期的作品还留有着经典多元性解经的痕迹。例如马丁路德对诗篇的注释,就表明了他还是继续依赖这种解经方法。然而要说一句 公道话,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大多数天主教神学家相比,改教家们是不断更多强调圣经的人类作者要传达的含义。大部分时候他们是把对圣经经文的理解建立在经文原本的含义之上。对于更正教信徒,这种历史性的关注对圣经解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了解宗教改革早期对圣经经文字面和明显含义的强调,我们应当记住,这种释经法是在 15 世纪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形成了。
文艺复兴,或者叫“新生”,这个名字源自宗教改革前在西欧,人们对古典罗马,特别是希腊文学和文化再度产生兴趣。在文艺复兴之前,大部分的学者只能通过翻译了解古代希腊的经典,在大部分情形里,他们的解释是在教会监督之下。在不同时期,教会实际上是接纳了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其他的希腊学者,结果他们的著作被解释成是支持基督教教义的。但是,在文艺复兴期间,许多学者找到赞助人,这些赞助人支持他们摆脱教会监督去认识古代的经典文献,他们开始按着这些文献作者一开始希望人理解的那样去解释这些作品。结果就是,对人们极为看重的古典作品的解释开始聚焦在这些作品的历史含义上,这经常和教会的教训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文艺复兴的时候。新版的希伯来文圣经和希腊文圣经也得以出版,这也导致在对圣经解释的显著改变。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在此之前,人们解释圣经经文,主要是在教会指导下,在教会教理的支持下进行的。但是按照文艺复兴的原则,许多圣经学者,特别的更正教的学者,开始摆脱教会的控制去读圣经,去寻求按照圣经原本的历史含义来建立他们对圣经的解释。 更正教以按照原本含义和字面意思作为一切圣经解释的基础,这样的导向导致对圣经含义理解显著的改变。
更正教信徒认为每一段圣经经文都有一个统一,一致的含义。正如《韦斯敏斯德信条》第一章第 9 条所言, 圣经任何一部分真正和圆满意义……不能有多种,只有一个。 我们可以把这种立场称作对圣经含义的“一元观”。 当然,更正教信徒认识到圣经经文经常有比字面意思所表明的多得多的含义。 圣经里的经文和基督教真理有很多牵连关系,是超过原本人的作者当时所能理解的。但所有这些层面都是那唯一、真实、完全含义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是和圣经明确的含义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