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2.7:改革宗的传统
我们看过了基督教神学的定义,又指出了留意特定的神学传统怎样影响建立神学的过程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要去看第三个方面,那就是改革宗(或归正宗)的传统。我们需要处理这个部分,因为这一系列的课程将会深受改革宗神学或宗教改革神学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 改革宗(或归正宗)的传统。
改革宗的传统: 不幸地,今天对这个教会宗派的理解十分不足。为了帮助你对下面的系列课程能够作出有意义的互动,毫无疑问,你需要去明白我所讲授的这些课程中神学传统的轮廓。我深信当神学教师们表达他们自己对神学的自我觉察意识的时候,学生们就更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导作出评估和回应。这些课中的某一些讨论你会觉得很称心如意,可是有些会叫你不大舒服。你会同意某一些观点,又会反对另外一些观点。但是我希望你会把这些课程看成为观察教会其中一个宗派如何建立神学的机会,虽然这不一定是你所属的宗派。
现在,我需要尽量澄清这一点:这些课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叫人们都来肯定改革宗神学。那不是我的本意。无论如何总有一些基督徒会肯定改革宗神学,有些却不同意这个神学。我之所以提出这些重点主要是了澄清引导这些课程的取向。
要去探索改革宗传统,我们将会看三点:第一,这宗派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第二,改革宗神学的取向;第三,改革宗神学的神学特征。让我们先看改革宗传统的起源和发展。
源头及发展: 改革宗神学这个名词来自宗教改革。但是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包了许多不同的神学运动。其中最重要的群体是德国的路德派,苏黎世的慈运理派和日内瓦的加尔文派。虽然广义地说这些教会都是宗教改革的结果,但是‘改革宗’这个名词主要是用来形容第三个群体,那就是深受加尔文神学影响的更正教信徒。这个宗派并不只局限在日内瓦的范围之内。在宗教改革的时期,改革宗的教会是十分福音派的,传播甚广,远达西欧以外的地区。
加尔文是法国人,他的学生很多领导法国的胡格诺派运动。这些年轻的领袖在他们前十年的运动期间遭受到不少迫害。事实上,若年轻人从日内瓦到法国植堂的话,他们的平均只能活六个月。但是日内瓦神学是那么的强,纵使他们受到逼迫,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断地涌到法国去建立基督的教会。宗教改革运动继续广泛地在欧洲扩展。在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匈牙利和其它国家,有成千的教会涌现。我们可以提及几个早期欧陆的改革宗神学的高峰。比如,1561年的比利时信条和 1563 年的海得堡要理问答。这些条文对改革宗这宗派有重大的意义,也是最早期在日内瓦教授的神学系统之一。
欧洲大陆改革传统其中一个强大的支派是荷兰改革宗教会。最为人所知的是多特会议,自 1618 年到 1619 年,这会议处理对亚米念主义(Arminian)的争论。此会议所提出的多特信条最著名的地方,就是概述了和奠定了现在被我们称为改革宗信条的加尔文主义五特点。 改革宗传统在不列颠群岛也不断地增长。生于 1505 年到 1572 年的诺克斯 (John Knox)当时在日内瓦进修,回国后建立了被称为苏格兰改革宗或长老宗的教会。1560 年的苏格兰信条是那时期著名的文件。改革宗同时也在英国植根,清教徒和其他信仰群体在 1646 年起草了韦斯敏斯德信条,又在 1647 年到 1648 年 写成了大要理问答和小要理问答。今天有许多改革宗教会仍然采用被称为‘韦斯敏斯德标准’为其信仰的表述。许多在不列颠群岛的浸信会信徒把自己看成为改革宗传统的一部分,他们在 1644 年首次出版了伦敦浸信会信条去表达他们的信仰。改革宗传统同时地传播到世界各国,英国的清教徒和后来的苏格兰长老会信徒积极地把改革宗传统带到北美洲。宣教士又转而把这传统带到非洲、印尼、东南亚 和南美洲的各个地区。这段历史的每一个进程都影响著改革宗神学的发展,赋予了改革宗神学独特的特征。
就正如教会的其他宗派那样,改革宗的教会曾经有严重的过失和背道的情况出现。这基督的肢体仍然面对重重的困难。可是今天在世界各地都有信徒教导和实践活泼的和符合圣经教导的改革宗神学。改革宗历史学家史德门兹(David Steinmetz)在他的著作《加尔文的活现》中这样说:超过四百年来,加尔文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欧洲人和美国人思想信仰的方式,建立政治体系的方法,欣赏美术的角度,著作诗词和音乐的取向,处理经济理论的模式,和努力去发现管理物质宇宙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