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T: 2.8系统神学家还强调一个圣经用词
强调一种含义
除了强调一个《圣经》用语而不用别的,系统神学家还强调一个《圣经》用词其中一样含义,胜过其他含义,以此来形成神学用语。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圣经》作者经常使用同一个用词来表达许多不同的含义。系统神学家试图避免这种情形带来的混淆,他们所用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强调一个用词的一种《圣经》含义,胜过强调它的其他含义。
所有值得信赖的系统神学家都清楚,那常常被翻译成「称义」的这个词dikaioo,在新约《圣经》里是有不同的用法。正如我们在这一课前面看到的,它至少是指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罗马书3章28节,它指唯独因着信心的缘故, 起初宣告为义,但是在雅各书2章24节它指的是通过行为对内在信心的外在证明或验证。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系统神学家经常按这两种意思来使用称义这个词,这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他们被人问道,「人怎样才能被称为义?」一个人可能回答,「人是唯独凭借信心,不靠行为被称为义。」 但是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说,「一个人是因着行为,不是仅仅凭借信心得称为义。」这样的神学对话很快就会变成混乱不堪。
系统神学家避免这种混乱的一种方法就是强调dikaioo这个词的一种《圣经》含义,胜过它的其他含义,就这样把「称义」变成一个神学用语。为了回应罗马天主教错谬的教导,更正教强调称义的含义就是「宣告为义」。这种称义是唯独因着恩典而有的,是借着信心,与行为无关。所以,传统的更正教徒不加条件限制使用「称义」这个词时,这就是他们所指的意思。
所以我们看到,系统神学家强调一个用词其中的一种含义,胜过其他的含义,克服了《圣经》用词有很多不同含义而带来的混乱,于是这种选择就使这个用语成为了一个神学用语。
系统神学家除了强调一个用语或者一种含义,也通过为《圣经》用语形成出新的含义,从《圣经》语言中衍生出神学用语。换言之,他们按照《圣经》里从来没有用过的方法来使用《圣经》的用语。
为《圣经》用语产生出一种新含义的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恩典之约这个神学用语。这个专业用语被人用在传统更正教神学中,用来描述不仅在新约,而且还贯穿《圣经》整个历史,从人类堕落犯罪之后,直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的整个过程中,神与他百姓的关系。这是一个一揽子的概念,包括了人堕落犯罪之后所有神的立约,神与挪亚、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和基督所立的约。请看《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七章三条是怎样描述恩典之约的:
「人既因堕落使自己不可能借行为之约得生命,主就愿意立第二约,普通称为恩典之约。他凭此约将生命与救恩借耶稣基督白白赐给罪人。」
请注意,此信条并没有说「恩典之约」这个专业用语是出现在《圣经》里的。很明显。「约」和「恩典」是《圣经》里的词,但是它们在《圣经》里没有联合在一起出现,表明这个专业用语的含义。因此信条说这个约的安排是被人普通称为恩典之约。在《圣经》历史中,圣父与圣子及其在圣子里的子民之间不断展开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神学家们,而非是《圣经》,称为是恩典之约。系统神学家用新方法使用《圣经》里的话来造出这个专业用语。肯定的是,恩典之约这个词表达的概念是《圣经》里的概念。在《圣经》里神一切的拯救作为都是一致和谐的,这种一致和谐是恩典性的,是盟约性的,但是《圣经》没有给这个大概念定出一个用词,所以系统神学家形成出这个用词来表达这个概念。
所以,我们看到神学家至少用三种方法使用《圣经》语言来制定神学用语。他们在一个概念上强调一个《圣经》用词,胜过其他用词;他们强调一个用词的一种含义,胜过这个词在《圣经》里的其他含义;他们还赋予《圣经》用词新的含义。系统神学家使用这些方法努力确保他们对基督教信仰的讨论能够保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