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T: 2.6 神学用语在系统神学中的位置

我们已经看了系统神学需要专业用语,我们要把注意力转向神学用语在系统神学中的位置这个问题。

位置

用一句话说,专业用语就是建立系统神学的基本单位。在上一课,我们看到更正教系统神学是遵循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模式,而经院哲学是大大受益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的。在这个方面,系统神学分四步走:第一,它为用词制定精确的定义。第二,它使用这些用词制定命题。第三,它在三段论中使用这些用词来制定教义陈述。第四,它安排好它的逻辑推论,使之成为合理的神学体系。尽管没有人会在构建神学时按步骤严格跟从这些过程,但这种归纳有助于我们概括建立系统神学所用的策略。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的意思。比如一些系统神学家要讨论基督的死这个主题。首先,他们会从传统的基督教词汇里创造或者引伸出一些专业用语。在这样的情形里,一些特别的说法会登上中心舞台的位置,比如:「救恩论」 (关于救恩的教导), 「救恩历史」 (神在历史中救赎工作的成就), 「代赎论」 (就是基督作为代替者死了,神的忿怒倾注在他身上),还有「救恩次序」 (救恩临到个人生命中的次序)。他们也可能会使用如「得救的信心」,「悔改」,「赦免」这样的用词,当然还有「基督」

第二,无论怎样,系统神学家一般都会把这些专业用语加入命题中,以表达《圣经》对基督之死的基本教导。例如,他们可能会这样说,或者这样思考:「救恩论分成两个重要的分话题: 救恩次序和救恩历史。」「基督的死成为信靠他之人的代赎。」「基督的代赎是一个人得赦免和获永生的唯一盼望。」「得救的信心和悔改是救恩次序的根本层面。」这些和很多其他的命题表达了对基督之死神学讨论的相关事实。

在第三个层面上,系统神学家会把他们的专业用语和命题转化成一种教义上的陈述指出这些具体事实之间逻辑上的关系。例如,他们可能会说出或者写出这样的总结:「我们一定要在救恩历史和救恩次序的光照下来看基督之死在救赎论上的意义。一方面,救恩历史,就是救赎的历史在基督之死上达到高潮。他的死是代赎性的,使罪得到永远的赦免。另一方面,在救恩次序过程中,在基督赎罪的益处具体施行在人身上之前,没有人是实际得到赦免和拯救。个人透过悔改他们的罪和为赦罪信靠基督,而使用得救信心的时候,他们就得到了永远的生命。」

最后,这些关于基督赎罪的专业用语,命题和教义陈述要带领系统神学家去进行更大范围的讨论。他们会把关于基督替代之死的讨论和系统神学更大范围的主题联系起来,寻求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基督的死怎样和范围更大的救恩论联系起来?救恩论和其他教义,如神论,人论,教会论和末世论有何关系?

这种对建立系统神学过程的看法有一点太人为化。在实际做法中,所有这些步骤都是极其互相依赖,形成多重交互关联的网络。神学家在实际建立系统神学的时候,是一直都和所有这四个步骤打交道的。但不管神学家用什么顺序来实际工作,专业用语构成了系统神学最基本的建造单位,这是一个不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