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我能确知自己是基督徒吗?

在我们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做一项艰难的工作,就是把真正黑白分明的准则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以显出我们生活中的灰暗面。圣经中清楚地表明了这些准则:
- 如果你不相信福音,那么你还不是基督徒。
- 如果你喜欢犯罪,那么你还不是基督徒。
- 如果你无法将信心持守到底,那么你还不是基督徒。
- 如果你不爱他人,那么你还不是基督徒。
- 如果你还热衷物质,那么你还不是基督徒。
但当我们把这些准则放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时,却往往很难做出明晰的判断。例如,在下面这些人中,谁是真正的基督徒呢?
- 佩德罗是一个四十出头的木匠。他与妻子结婚近二十年,两人育有两个孩子。佩德罗在年轻时就宣告信仰基督,而且从来没有犯过任何臭名昭著的大罪。他每周忠实地参加礼拜,从不缺席。不过,佩德罗也从不深入参与教会活动,而是与弟兄姊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并不试着了解其他人,也不愿意别人了解他。他总是坐在后面,脸上半嗔半怒,很少唱诗。他喜欢讲道中的哲理思考,却很少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个人生活。
- 弗朗西斯科是一个留学生。在他的祖国,基督教被视为过了时的古董,是老太婆的迷信。自从来到美国,他结识了一群热情的基督徒同学。他们邀请他一起出游,并邀请他一起去教会。现在,他开始思考自己算不算是基督徒。当他听说神借着耶稣赦免他的罪时,他的心情难以平复。他开始拒绝罪,而且越来越多地信靠耶稣,但他依然深深地怀疑圣经中的一些记载是否真实地发生过。
- 芭芭拉是个年近三十的女人。她十几岁时在一次青年营会上宣布信仰基督。她二十多岁结婚,并加入了附近的一间教会。但在某个时刻,她离开了教会。后来她丈夫发现她和好几名男子有染,于是决定与她离婚。离婚后她又怀上了其他男人的孩子。这时她重回教会,表示愿意悔改。她接受了辅导、改变了行为。如今她带着襁褓中的女婴,试图努力重建生活,但她心中十分寂寞,常常会受到性方面的试探,想借此来寻求安慰。
- 艾伦是一个青少年。他的双亲都是基督徒,他从小在教会中长大。小时候他就做过“把耶稣接到心里”的祷告,并受了洗。他并不是不相信神,但他也确实没有感觉到信仰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他不酗酒,不吸毒,也不随意与女性调情。但如果能逃脱惩罚,他就很可能会这么做。
- 珍妮今年三十岁。她的丈夫是个位高权重的律师,而她则全职在家,照顾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她住在美国南部“圣经地带”(以福音派为主导的地区,会众出席率高于美国其他的区域——译注),和周边的朋友一样,她也加入了当地的一间浸信会。虽然(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对信仰不是太执迷,但她愿意自己的孩子从小受到宗教熏陶,而且她乐意为各种不同的教会事工项目奉献财物,因为这会使她心情愉悦。她也不遗余力地为全家人争取最优渥的生活:漂亮的衣服、大房子、豪车以及为她的孩子提供最好的学校。•罗伯特二十多岁,单身。他成长于基督教家庭,对信仰很认真。他委身教会,读经,每周坚持多次个人祷告。他喜欢阅读属灵书籍,收听信仰广播。但他在和朋友聚会时,有时会喝得烂醉如泥。而且,他每周会在网上看一两次色情电影。他总为这些事自责,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上述人物中,哪些是基督徒呢?除了弗朗西斯科外,所有人都声称他们是基督徒,而且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自己的信仰。但他们似乎都不能完全符合本书中所罗列的准则。
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能全然达到这些要求呢?有时怀疑悄然出现,我们感到难以信靠耶稣。有时我们很难去爱其他的基督徒。有时犯罪的感觉是如此愉悦。钱似乎能解决一切问题。
难道没有人是真基督徒吗?既然我们都不能全然达到这些标准,那么又有谁能说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基督徒呢?又有谁能有得救的确据呢?
虽然没有一个基督徒是完美的,但我们依然可以对自己的得救有确信。事实上,圣经鼓励我们追求确据。使徒约翰甚
至说他的第一封书信是“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5:13)但像我们这般软弱、有罪、摇摆不定的人,如何才能确信自己真正属于基督呢?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确信的根基。
@出版于九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