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吉斯|1.1前言

西方的价值观、思想和政治观点不断分化,我们生活在其中, 已习惯了分裂。众多不同的声音让合一变得更难,其中不乏分裂 性的言论。人们常常毫无理由地仇恨基督教的价值观,甚至攻击 它。和解与和谐既不可想象又遥不可及。有时裂痕之深,犹如内 战。

在思想和方法上,教会也两极分化,彼此攻击。教会过度关注 某种组织形式和敬拜方式,以至于对其他问题不闻不问。冷落古 老的智慧常被视为美德,曲解或挑战教义里的金科玉律正成为家 常便饭。面对这个局面,信徒们可能会勇于主张和捍卫真理,但 在实践中,往往缺乏爱,或不愿为真理赢得人心。

这种政治、社会和教会对立的漩涡与安东尼·伯吉斯 (Anthony Burgess)(1664年卒)服事时期的文化状况并无二致。 他被呼召侍奉神时,国家正经历内战。在此期间,保皇党 (royalist)士兵将怒火对准清教徒牧者,洗劫他们的家并逼他 们离开。在考文垂(Coventry),伯吉斯与其他三十位清教徒牧 师一起避难。他向议会驻军传教,每天早上都有礼拜。

伯吉斯参与了一项计划,要将整个不列颠群岛团结在同一教义 标准和教会秩序中。该计划来自《神圣联盟与盟约》(Solemn League and Covenant)(1643年),一个将各国联系在一起,在宗教、政治和军事上结盟的组织。该盟约召开了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威斯敏斯特大会。大会讨论和确认了一些重要文件,在教会层 面上约束各国。伯吉斯在议会中曾六次讲道,忠心地将神的话语 应用于该机构,并敦促它利用其权柄帮助宗教改革的工作。

在伦敦期间,他参加了重要的会议,为核心教义辩护,如称义、 原罪和道德律。当时,将道德法则排除在信徒生活之外的势头愈 加高涨,这一点,威斯敏斯特大会也很关注。伯吉斯不仅是一位 可靠的教师和令人敬畏的辩论者,他的布道也充满了深刻属灵经 验的气息。他出版了十几卷书籍,谨慎地解释和应用圣经。最有 名的一卷是《灵性的提炼:剖析真假归信》(Spiritual Refining: The Anatomy of True and False Conversion),长达一千多页, 涵盖了许多重要主题,都与恩典在灵魂中的工作相关,被称为 “无与伦比的信仰经验剖析”。

伯吉斯还仅就约翰福音第17章讲了145次道。1 他称基督的整 篇祷告为流奶与蜜之地,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安慰。这些讲道稿 发表于 1656 年,几乎是在威斯敏斯特大会结束的十年之后。特别 是由于在教会治理上的分歧,团结基督徒和牧者的理想几近破灭。 然而,我们仍然从威斯敏斯特大会的文件中获得了不可估量的益 处,特别是信仰告白和要理问答。这些文件传播到的世界各地, 所到之处被人看重。还有人对合一抱有盼望,伯吉斯就是其之一;

基督为其子民的合一祷告,伯吉斯在阐述这段经文时表达了自己 的盼望。

以下各章就是他就约翰福音第 17 章的讲道,内容涉及合一, 经过少量编辑,格式更新。这些阐述强调教会内应该存在属灵的 和可见的合一。伯吉斯认为,与基督和其子民的联合和交通是 “信徒的生命和安慰”。他认为,通过仔细思考“信徒之间应该 有的”合一,就会引出其他各种重要问题。伯吉斯还特别论述了 保守合一的方法和分裂的原因。

基督子民中存在着分歧,伯吉斯现实而诚实地处理了这些分歧, 以及造成这些分歧的原因。他不接受“分裂是不可避免”的说法, 而是根据圣经大胆地称其为:罪。教会被当作一个自由市场经济 体,不断有新公司成立并相互竞争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教会 往往是用商业手段经营和推销。一旦这种情况被认为是积极可行 的,合一的问题就变得无关紧要了,除非它有助于提高竞争优势。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教会文化。

在我们这代人中还有一种倾向,就是轻视外在的分裂,只要有 某种程度的友好关系即可。罗马天主教拥抱虚假的普世教会运动, 我们也许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声称:只要在基督里,真基督徒能 灵性合一,那么可见的合一就不重要了。

但是,如果在基督里灵性合一是最重要的,为什么经文经常反 对分裂?如果灵里合一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主耶稣基督在约翰福 音第 17 章中如此恳切地祈求他的子民合一?的确,教会的合一有其无形和属灵的层面,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蒙拣选的人,在 元首基督下集合成一体;它是基督的新妇、基督的身体、是那充 满万有者的丰富”(《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25.1)。没有人 知道这个群体的人数,也只有神知道它所包含的成员。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教会也以一种有形的方式体现,秩序和 治理就是方式之一。根据《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可见的教会 “包括世界各地所有宣认真宗教信仰的人,以及他们的子女;它 是主耶稣基督的国度、神的家庭。”基督将“牧职、神谕和神的 法规赐给【它】,以便在今世召集圣徒,装备他们臻于完美,直 到世界的终结”(25.3-4)。

有形教会由有形的圣职人员管理,按照基督设立的有形法规, 管理那些以可见的方式宣认真宗教信仰的人,以此将这些人从世 界上分别出来。有形教会是聚集无形教会的手段。当圣经使用教 会这个词时,可能是指其有形的方面、无形的方面,或二者皆有 (尽管其中一个通常是最重要的)。这个词出现的上下文可以使 解释清晰化。例如,保罗说他“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加 1: 13;参见徒 8:3)。这显然是指有形教会,因为无形教会不能被 逼迫或残害。

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许多人没有时间关心教会的合一,也不 担心分裂的问题,但合一和分裂仍然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对许多 人来说,教派相互竞争的现象已成为生活中的事实,而不是丑闻。

他们避开过度的分离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任何合一都是阴谋,以 普遍的、最低限度的认信为基础,追求一个共同事业。

然而,如果各教派在保持分离同时,还可以在最低层次上联结 的话,就意味着教会有形的合一不真实,或不重要,且分离的原 因也不重要。我们中有太多人“不为约瑟的苦难担忧”(摩 6:6)。 似乎很少有人说:“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雅 3:10)。清教 徒塞缪尔·哈德森(Samuel Hudson)写道:“分裂是魔鬼的音乐, 但让魔鬼笑的东西应该让我们哭。”

今天,很多人一边身处清教徒和改革宗传统内,一边对合一非 常冷漠。但威斯敏斯特大会的目标和宗旨与它们非常不同,形成 鲜明对比。正如詹姆斯·沃克(James Walker)所记录的,在威斯 敏斯特大会上,公理会成员提出了一个与长老会友好相处的方案, 就是在治理上保持分离,只偶尔来往。他们解释说,“这不是彻 底、完全的分离,在实质上,我们努力的目标还是一致的。”这 个提议在会上被坚决拒绝,并作了如下解释:

多纳图派(Donatist)和诺瓦提派(Novatians)也曾如此 提议,事实上,几乎所有在教会历史上出现过的分离主义 者都曾如此提议。这种分离在使徒时代是不存在的,除非 是被假教师利用:当时所有宣称是基督徒的人都作为一个 教会在一起聚会。如果你能偶尔与我们一起敬拜,你就应 该与我们联合,而不是分开聚会。神向想法不同的人揭示真理的方式,不是让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你们若作为一 个独特的基督教组织,从我们这里吸收可能在良心上有顾 虑的会员,这在基督的身体里是毫无疑问的分裂行为。

因此,威斯敏斯特的神学家们反对现在流行的观念,即教会存 在差异和竞争性的区别是一件好事,多元化就是力量。他们仔细 考察了新约里坚定强调合一的的经文(林前 11:1,16;14:29, 33-35,40;16:1-2),因为它劝告我们要“照着同一规矩行” (按英文原句翻译——译注)(腓 3:16),“同有一个心志,站 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腓 1:27)。“我要使他们彼 此同心同道,好叫他们敬畏我”(耶 32:39)。

与英国清教徒同时代的苏格兰神学家,仔细研究了这些问题。 他们试图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圣经中关于合一和分裂的教导。以詹 姆斯·达勒姆(James Durham)为例,神学家们强调,合一绝对是 教会的优先事项和首要责任,而分裂是严重的罪。但他们也承认, 有时分离是不得不做的事,因为再维持下去就是犯罪了。这样的 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很麻烦,也很复杂,但我们必须始终热爱 教会的合一,并在无法实现合一时感到真心的哀痛。

为了理解安东尼·伯吉斯在这个问题上所说的原则,了解这一 背景很重要。伯吉斯通过展示基督徒应该如何彼此相待,为这一 领域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他不允许我们只是对教会的分裂表示遗 憾和关切,却无动于衷。我们有最强烈的义务,不仅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诗 122:6),也要做使人和睦的人。那些和平缔造 者有福了,他们以教会伟大元首的祷告为自己的祷告:“他们能 合而为一”(约 17:21)。

——马修·沃根 (Matthew Vogan)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