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2.9:使徒行传的书写方式是含蓄的
除了其选择性和段落性,就教导的传达,使徒行传的书写方式也是不直接的,而是含蓄的。
含蓄性
大体来说,新约圣经有两个主要的文体,叙述性和论述性。论述性文体表现为某种形式的对话,例如书里某个人物的讲话;或是作者直接对读者说话;例如新约的一些书信主要就是论述性的作品,作者保罗对他的收信人直接讲话。当然有些书信也含有某些叙述,甚至还有诗歌或是箴言,不过它们绝大部份的内容是论述性的。我们要讲的重点是,论说性文体通常是把它所要教导的,清楚直接的表述出来,当保罗写一封信要他的读者们思考或作某些事情时,他乃是把他的心意直接表明。
而在另一方面,四福音书主要是叙述性文体,在使徒行传更是如此。叙述性文体讲述一个故事,而以比较不直接的方式带出它所要教导的。当然在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里也有论述性的文体,特别是见于几个重要人物的讲论,但这几卷书主要还是叙述性写法。论述性的文章是明确直接的显示所要教导的,然而叙述性文体则是用含蓄隐约的方式,让读者们从叙述的内容推论出它所要教导的。叙述文章用这样婉转含蓄的写作方式,让读者们从人物的心态,行动,和说话去导出故事所要教导的重点,以此学习到那些是讨上帝喜悦的行为思想,应该实践于自己生活中,而避免那些与上帝旨意相背逆的言语举止。
我们可以这么来说,使徒行传绝大部份的叙述好像只是在描述一些事情,发生了这件事,发生了那件事,然后又导致某件事的发生等等。从表明上来看,好像只是一些事件的报导。当然路加有时也会作明确的评论,使我们注意到他记载的那些故事里一些人和事的重要性,可是多半时候,他只是描述而已,很少评论,甚至根本没有。即使是这样,我们知道他的叙述并不只是要报导一些发生的事情,他仍然带着教导的动机,而用叙述的笔法含蓄的传达出他要教导的重点。
就这一点,我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例子来说明。我的女儿年幼时,我们告诉她晚饭前不可以吃巧克力糖。但是有个晚上,她来到饭桌前的时候,唇边还有巧克力的痕迹。我问她有没有吃巧克力,她居然睁大眼睛否认:“爸爸,我没有吃巧克力!”
身为父亲,我可以用两种方式处理这个情况。我可以义正词严的直接指出整个实情,并加以告诫:“你撒谎,我明明看到你脸上有巧克力的痕迹。这下,你可赖不掉了!”或者我可以用婉转含蓄的叙述性方式,把她抱到我的膝盖上,对她说:“让我跟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小女孩,她的爸妈要她不要穿着最好的衣服出去玩耍,可是她偏偏要,结果把衣服搞的脏兮兮的,你觉得这小女孩的行为怎样?”
这样的故事叙述有它隐含的教训,它会让小孩思想:“那个小女孩不听爸妈的话,引来这样的结果,真是糟糕!”叙述性文体令人欣赏折服之处,在于它能够隐约含蓄的传达出重要的教导。一个构思良好的故事能够把听众带入故事情况里,让他身历其境的思考,也让他不会以防御抗拒的心态面对教训;故事叙述使得它的听众更愿意受教。
使徒行传有百分之七十的内容是以叙述性笔法写成,在这些章节里,路加基本上是告诉他的读者们:“让我来跟你们讲,上帝在初代教会里所作的事情!”当然他讲的故事的确是真有其事,他是用故事叙述的方式,把他的读者们带入真实的历史时空里,为的是让他们能够从他所记载的那些真实事件里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因此,当我们读使徒行传的时候,一定要找出这些隐含的教训,这是很重要的。
当然,在我们衡量思考圣经的记载,并且把学习的真理应用在我们生活里一个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看上帝对发生事件的反应,因为祂的话语和作为是绝对无误的。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在使徒行传里,上帝所肯定和祝福的是那些事情,而祂所谴责和咒诅的又是那些事情。上帝所祝福的必然是美善良好的,祂所谴责咒诅的必然是邪恶的。我们读使徒行传,就要留心有那些思想意念,态度行为是讨上帝喜悦,并照着遵循;而避免那些与此背逆的行为心态。
除此以外,因为路加用许多笔墨描述初代教会领袖们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留心注意这些人物,从这些描述去理解路加隐约所要教导的。我们从那些忠信可靠的人物,例如从众使徒,先知们和教会领袖的言行举止里,看到了他们那些美好合宜的举动和真实生命的见证,由此导出我们适当积极的回应:他们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榜样,愿意从心里涌出钦佩和认同,更愿意仿效他们所是所为。
反过来说也是真的。面对使徒行传里那些被使徒或教会谴责的人物,我们会看到他们所行的乃是邪恶,以此警戒自己不要效法他们。当然,使徒行传里路加所要教导的绝不只如此。但以上方法给予现今的读者们一个踏实的基础,由此学习该怎么从圣经的记载导出正确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