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4.1所罗门的辨识力

有位朋友曾收到一封信,信中说:“银行出纳员并未接受专 门的假币训练,他们的工作是处理真币。但一旦他们对真币无比 熟悉,出现假币的刹那,就能立刻分辨出来。”
写信的人所讲的是分辨真假,他的意思是,当人对神的真理 无比熟悉,就会立刻看出撒旦的谎言和伎俩。分辨邪恶,其实是 熟悉真理的副产品。接下来我们会看到,此话所言不虚。
所罗门的辨识力
所罗门因智慧和洞见文明,所罗门向神祈求:“所以求你赐 我智慧,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列王纪上 3:9)。 他所求的智慧,字面意思是“聆听的心”,目的是在是与非中间 作出正确的判定和区分。神很喜悦他的诉求,赐给他一颗明辨的 心。经文没说神是怎么赐下的,乍看之下,我们可能以为所罗门 是一瞬间就领受了所有的智慧。接下来发生的事件,从 16 节开始, 似乎印证了所罗门的智慧的确是一个立时的、直接的恩赐。
然而仔细查看经文,便会发现该观点的可疑之处。神说“我 就应允你”时,可能指的是他“命定”了所罗门要拥有极大的智 慧。神经常提起他决意要做的事,就好像已经成就了一般。毕竟, 他所命定的必定要成就。实际上,在接下来的经文中,他也用同 样的语言和结构提到他要赐给所罗门的财富和尊荣:“你所没有 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比你的”(列王纪上 3:13)。这些财富和尊荣显然 不是一朝达成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成就和实现。紧接着 到了 16 节,我们读到了两个女人争孩子的著名故事。“一日” 这个过渡词意思不仅是“那时”,也有“在那之后”,甚至“因此” 的意思。因此,所罗门的智慧和辨识力很可能如他的财富与尊荣 一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获得的。总的来说,经文没有明 确说明,因此我们无法得出绝对结论。
不论如何,我们需要注意辨识力所包含的内容:它是区分善 恶是非的能力(列王纪上 3:9,11)。为了成为百姓有智慧的 审判官,所罗门需要辨识力。有趣的是,新约也对辨识力作出了 同样的解释。希伯来书 5:14 中,我们读到“惟独长大成人的, 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因着 这节经文,与之相关的段落我们就需要留意,与我们的主题必然 相关。因此我们要花时间解读这段经文,整个背景经文引用如下: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 听不进去(听力迟钝)。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 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 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 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 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来书 5:11-14)。
背景
希伯来书作者很关心第二代的犹太基督徒,他们刚为信仰遭 受患难,尚未到流血牺牲的地步(希伯来书 12:4),却已经开 始动摇。整卷希伯来书都贯穿着这种担忧的基调,似乎有些信徒 开始疑惑是否要重返犹太教,他们存在背离信仰的危险。因此, 作者将他们祖先传下来的犹太教,与他们在基督里领受的相对照, 在各方面证明基督远远超越犹太教的预表和影子。整卷书的关键 词就是“更好(better)”。
希伯来书作者讲到了基督的祭司职分,他想说的还有很多(希伯来书 5:11),但他发现很难进行,且解释了原因。他发现困 难在于听众可能听不进去,这是不当发生的情形。他们本当有能 力彼此教导,然而遗憾的是,因着他们的迟钝,他们很可能无法 理解(11-12 节)。他们就好像不能吃干粮的婴孩,仍然需要吃 奶(12-14 节)。他们“不熟练仁义的道理”(13 节)。
这间或多间教会的受众已经逐渐偏离上一辈领受的知识,听 力变得迟钝。“变得”这个词表明存在一个倒退的过程,在别处 称之为“失了神的恩”(希伯来书 12:15),“丢弃勇敢的心”(10: 35),“退后入沉沦”(10:39),以及“随流失去”(2:1)。 这些人的问题主要不是作者想写的内容太深奥,而是他们自己的 听力太迟钝。因此,作者恐怕他们无法消化他想写的内容。他们 的核心问题不是逼迫患难,而是属灵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在逼 迫患难的时候随风摇摆(希伯来书 5:12-14)。因着这种迟钝, 基督信仰对他们而言不再清晰,他们居然会考虑重回犹太教这种 荒唐的事。
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时代仍旧凸出,今天的许多二代基督徒跟 希伯来书的受众一样,已经失去了先辈们的对立思维和分辨力。 之所以对神的真理听力迟钝,核心问题在于辨识力的缺失,最终 又导致他们不经常运用已经有的真理去分辨真假,让自己的辨识 力日渐敏锐。这也是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察看希伯来书作者论及 的各个方面,看看我们今日的景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