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2.2不再强调系统神学

不再强调系统神学

曾几何时,教会强烈鼓励信徒系统性地思考自己的信仰。神 学院和圣经学院的学生,都被鼓励要系统性地认识和思考自己所 信的内容。甚至是教会里的平信徒,也不断地接受系统性的教导。 这样的教导自然要求人具备方方面面的辨识力。

系统神学不仅是察看圣经对于特定主题的整全论述,而且还 坚持仔细区分不同的事物。针对神学家“吹毛求疵”的批评,虽 然不是全部,但大部分都是源于批评者懒惰的思维方式。这一倾 向如此普遍,妨碍人进行谨慎仔细的思考,反过来又容让人将那 些与信仰不一致的观念融入信仰。不仅如此,人们还形成了对圣 经的傲慢态度,导致他们用圣经来支持反圣经的观念、思想和实 践。而这种泛滥的灾难思维,在圣经辅导中最为普遍。6 教会之 所以如此普遍缺乏辨识力,不仅是因为系统性思考逐渐被废弃, 而且还因为对圣经神学存在过度的强调。在一些神学机构中,系 统神学逐渐被取代,神学中进行细则区分的棱角逐渐被削减,人

们转而喜悦那些更宏大、更笼统、更少加以分别的主题。

宗教改革的教义遭到忽视,例如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 和其他改教家,好像从不存在过,或被认为是学术性的、枯燥的。 在某些地方,那些历世历代的神学家为了抵制异端而千锤百炼出 的教义,地位不再稳固,也不再受到重视。传统不论好坏都被丢 弃和轻贱,许多教师认为他们要进行新的神学发明。辨识力无踪 无影,好的和坏的一起被丢弃一边。

拥有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博士学位的自诩的“专 家”们,虽然圣经知识不过是主日学水平,却在电台和别处大肆 传播自己的观点,自封为神的代言人。然而,他们却从未得到教 会和基督的按立和委派。他们的教导和对圣经的使用,经常与 圣经的真实教导毫不相干。

这一切有什么后果呢?明显后果之一就是现代人随意使用神 学术语的倾向。例如,以“神迹”一词为例。如今,一切不同寻 常的事物似乎都能被称作“神迹”。当神透过药物奇妙地治愈某 个人,我们也得知这是一个神迹。然而,仔细地对这个词进行神 学定义,就会将奇妙和神迹区分开来。假如一个截肢的人长出了 新的肢体,那才是真正的神迹。除此之外,与这一类不同的事物, 则可称之为奇妙,但不是神迹。

不仅圣经术语使用得不准确,从而在整个教会中传递混乱, 而且人们还很轻易就容忍各种错谬的教导。这都是因为,教会中 很少有人具备辨识力,能够去分辨和驳斥这样的教训。如果他们 确实感受到不对劲,他们的辨识力也太弱了,以至于无法准确地 指出错在何处。亦或者,即便他们确实指出了错误,也会遭到其 他人的谴责,声称他们是小题大做,随意定别人是异端。

不要忘了耶稣是怎么赞扬以弗所教会的:“你也曾试验那自 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启示录 2:2)。 只要按照圣经的方式,那么异端核查就可以是合理且必要的。

当然了,不论是你还是我,都不想养成一种专好批判的性情。 但我们必须培养一种辨识之心。有人喜欢引用马太福音 7:1(“你 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来反对区分真理和谬误,这 样的人是用错了这节经文,经文并不禁止一切的判断,而是禁止 不合宜的论断,即你自己也不想被论断的论断。耶稣在别处命令 我们“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翰福音 7:24)。进一步阅读 马太福音第七章,你会注意到主的命令:“不要把圣物给狗,也 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牠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6 节)。要判断谁是猪、谁是狗,谁不是,这一定需要你作出 判断。简而言之,为了遵循这一命令,你必须区分不当听的猪狗, 以及当听的人。这无疑需要分辨和判断。

《训练》(Training)杂志的编辑戈登(Jack Gordon)在 一篇名为“论冒犯(On Giving Offense)”的文章中写道:

“……在过去几年的某些时刻,我们的社会跨越了自信和自 义之间的分界线,变成了一个永远愤愤不平、自以为义的社会…… 人们太害怕冒犯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接受了一个前提: 被冒犯者永远是对的……”(第 10 页)

然而,戈登还观察到:“我们最喜欢的人,我们最尊重的人, 仍然是那些直言不讳的人。”他说的没错!正是因着这个原因, 我们尊重使徒保罗。戈登指出的问题当然适用于教会:不知何故,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被冒犯者总是对的。然而并非如此,也并非 冒犯者总是对的。我们必须弃绝这样的前设,学会区分在各个不 同案例中孰是孰非。然而,这需要辨识力。

简单指控冒犯者是错的,而不是去分辨被冒犯的人是否太过 敏感和骄傲,以至于被冒犯本身也是犯罪——相较之下,前者自 然更容易。后者需要辨识力,而分辨是一种劳动,一种艰苦而严 格的劳动。分辨是冒险的,最大的风险就是遭受诽谤。奇怪的是, 即使被冒犯的人发怒被证明是不合理的犯罪,谴责冒犯者也不会被视为一种错误。似乎被冒犯的人是免于责难的,不论他如何咆 哮、撕咬和毁谤。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