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2.1消失的教会惩戒
教会目前普遍缺乏属灵辨识力,存在许多不同但相关的因素。 在此,我想探讨几个直接因素,接着表明它们皆是源自于一个根 本因素。
一旦你觉察到,就会发现最明显的困难在于教会纪律与惩戒 的崩塌。教会若积极看护自己的成员,就当采用教会惩戒这个良 方,可以为教会带来医治,也可提升成员的辨识力。不论是受到 惩戒的人,还是执行惩戒的人,都会获得成长的益处。
惩戒就其本质而言就需要辨识力,惩戒必然要求分辨——在 特定的处境下,区分谁对谁错,以及错在何处。归根到底,教会 惩戒要求你确定谁能留在教会,谁必须驱逐出去。这样的活动倘 若要执行得合宜,就不可能草率、欠缺思考地进行。与之同时, 在执行惩戒的过程中,惩戒方必须尊荣神的圣名,顾念会众的福 祉,并努力挽回犯罪的人。惩戒既不能温吞,也不能严苛。这样 的平衡必然要求最高级别的属灵辨识力,所谓的“无伤大雅”的 小事,倘若在教会惩戒的亮光下去看,就是反叛基督的权柄。不 论是流言蜚语、毁谤还是诬告,都必须予以否定和处理。对于证 据必须好好权衡,必须做出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因此,如你所见,执行教会惩戒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辨识的过程。
然而我最希望提醒的是,辨识力的缺失和教会惩戒的缺失, 二者是一个并存和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二者是由同样的思维方 式导致,而且废止教会惩戒,自然就淡化了辨识力方面的警觉。 教会对十八和十九世纪非常普遍的滥用教会惩戒现象,存在过激 反应,因此几乎完全废除了教会纪律。这时堤坝就破裂了,为自 由派席卷教会扫清了道路,让世俗主义在教会中泛滥成灾。
教会惩戒在教会和世界中间架起了一道屏障,一旦移除了这 道屏障,就无法区分两者。随着这个屏障被移除,教会就被那些 自称为基督徒却非常可疑的人员充满。这些人将新的关注点、视 角和态度带进教会,影响和引导教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与方向。很 大程度上,教会开始如世界一般思考和行动。随着教会逐渐世俗 化,成员对属灵辨识力的兴趣也日渐衰减。为什么要看重分辨和 区分呢?最重要的事情是使基督教尽可能接近外面的世界。教会 开始寻求世界的认可,采用世俗的道路与方法,而不是加以否定。 如此,对于辨识力的需求就日渐减少了。
连续统 VS. 对立
对着教会纪律的瓦解,教会与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明, 教会的关切点也发生了转变,更在意与世界和睦相处,导致圣经 中的对立观几近消失。任何深入研究圣经的人,都会形成一种对 立的思维方式,即以对比或对立的方式思考问题。从创世记到启 示录,神的意念与道路一直是迥然不同的。圣经并未教导取悦神 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都一样好。圣经也未教导,各种各样的观 点多多少少都是神的道路。圣经而是随处教导,任何不完全属神 的道路或思想,都是完全错谬的,必须加以弃绝。按照圣经,差 之毫厘即谬以千里,小的偏差与巨大的背离并无根本区别。仅存 在一位神,也仅存在一条生命的道路,即神的道路!
今天的人不喜欢听见这样的信息,哪怕是教会里的人。为什 么?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了,许多人并非从小接触圣经, 也没有对圣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合圣经。 现代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连续统思维,即使在教会里也普遍存在, 往往甚至就是教会教导的。真理和价值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 的。这样的思路主导着我们的文化。因此,停下来反思片刻:你 的思维方式是哪一种?你是以绝对的方式思考吗?又或者人生不 过一系列因情况而异的相对的价值判断?
按照教会内外都十分流行的连续统思维,每个观念都位于灰 色地带,不存在绝对的真假对错,所谓的真假对错,不过是一个 漫长连续统内的不同阶段。连续统的两极扩展得无限远,以至于 在实践意义上成了不可能达到、因此也没有意义的存在。因此, 没有什么是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大部分都 是主观的。
本着圣经的讲道具有尖锐的对立性,因此在许多人听来都是 刺耳的,不吻合他们现代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教育机构 、 报刊杂志、电视媒体,等等,都在灌输着连续统思维。因此,当 基督徒深受这种环境荼毒时,再听见对立的观点,就会觉得刺耳。 他们的反应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早就将辨识力的重要性抛诸 脑后。如今,人们用“区别对待(discrimination)”这个词来 形容种族歧视,但在这之前,称一个人“有识别力(discrimi- nating)”是一种褒扬。如果无法区分真与假,对与错,好与坏, 那么辨识力不仅难以企及,而且无关紧要,追求辨识力就是愚蠢 的。辨识力本来就只能在一种绝对的氛围中生长旺盛,只有那些 愿意以对立的思维方式思考的人,才会培养出辨识力。
在圣经中,对立思维十分重要,辨识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即 将神的意念与道路跟其他一切相区分的能力。神说:“心中有智慧, 必称为通达人(有辨识力的人)”(箴言 16:21)。
自伊甸园的两棵树(一棵允许一棵禁止)连结着人类天堂或 地狱的永恒命运以来,圣经一直树立了两种道路,且仅存在两种: 神的道路,以及一切其他道路。根据人们拣选道路的不同,他们 要么得救,要么沉沦。要么是属神的子民,要么属世界。有祝福 之山基利心,也有咒诅之山以巴路。有窄路,也有宽路,要么通 往永生,要么通往灭亡。要么是敌挡我们的,要么是帮助我们的。 要么是生,要么是死;要么是真,要么是假;要么是好,要么是 坏;要么是光明,要么是黑暗;要么是神的国,要么是撒旦的国; 要么是爱,要么是恨;要么是属灵的智慧,要么是世界的智慧。 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他是天上地下唯一能靠着得救的名。
这种对立的教导存在于圣经的每一页,不仅如此,甚至希伯 来语本身的语言结构也是为教导对立设计的。大部分的圣经诗歌、 箴言甚至叙事,在语言结构上都是对立性的。
或许你曾疑惑过旧约洁净、不洁净之分背后的基本原则,尽 管这类区分已经给出了各种理由,但许多看上去仍然是纯粹专断 的。但我指出一点,你也许就不这么看了。你所看到的这个洁净、 不洁净的系统,本质上是为了日复一日地提醒犹太人,他们每一 天不论做什么,都必须有意识、警醒地拣选神的道路。不论是关 于饮食、衣着、务农技巧、公义、健康护理、休闲,还是敬拜, 都要么是选择神的道路,要么是其他。换句话说,洁净、不洁净 体系的设计,目的是教导神的子民培养出对立的思维方式。衣服 不能采用混杂的材料,看似专断,但假如考虑到圣经旨在营造对 立和分别的生活思维,就完全合理了。
然而,随着牧师和其他人在连续统思维文化下成长,越来越 多的人试图将社会学、心理学和商业管理原则与圣经相结合,对 立思维就变得乏味。如今,基督教大学的教师认为,“基督教高
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努力将教授的信仰与学习结合起来”。 你以看到,关键任务不再是区分神的道路和其他道路,而是尽可 能地找出一致性、共通性。5 这两种思维方式存在根本不同,按 照现代的思维,核心任务在于找出一个人的信仰跟他从世界所学 的知识交汇的地方。而按照圣经的对立思维,核心任务则是基督 徒决心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玷污(雅各书 1:27),不论是他的思 维还是生活方式。不论做什么,他都当谨记,与世俗为友的就是 与神为敌(雅各书 4:4)。
在神没有赐下特殊启示的学科中,基督徒尽管总要谨慎地在 各个层面加以分辨,包括分辨其前设,但他的确可以从世界中学 习。然而他的任务却不是融合,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找出神的真理。 他的任务是找出在他的领域中如何合宜地画出分界线。他必须按 照自身的基督教前设和圣经信仰,提炼和重塑一切的“学习”, 而非仅仅是将所学内容与圣经融合。这对于方法论也是如此,因 为方法服务于一套系统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始终在它们所服 务的系统背景下加以衡量。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看 到基督徒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他的真正任务在于,不论做什么, 都当确保自己行在神的道路上,而神的道路总是与世界的道路相 悖、相对立(以赛亚书 55:8,“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 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他必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分辨神的旨意。
这正是诗篇 1:1-2 中诗人如此关切的原因,在这首诗篇的 开头部分就确立了两种道路:神的道路以及其余的道路,将二者 鲜明区分开来。诗人完全没有试图将二者融合!
箴言从头到尾也是一样。现代教育强调融合,但与诗篇和箴 言这两卷书的教育宗旨完全相悖。圣经的公理是:“敬畏耶和华 是知识的开端”(箴言 1:7),这里的敬畏意味着相信和顺服。 但这种思维与现代思维是相反的,甚至在教会也是如此。圣经中, 基督和使徒警告教会提防狼的入侵,他们会攻击羊群;并敦促牧 师长老保护神的群羊(马太福音 7:15)。保罗警告以弗所的长
老说:“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 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 徒跟从他们”(使徒行传 20:29-30)。经文中强调的对立和分 辨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基督和使徒并非是因着努力与世界融 合,才经常陷入争议,被殴打甚至杀害。他们之所以受苦,是因 为他们对世界的骗术持坚定的抵挡态度,坚持捍卫真理。相较之 下,今日教会转离圣经中的对立思维,转向人本主义,导致教会 变得软弱温吞,属灵辨识力也岌岌可危。
@RTF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