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约预表中看见基督

作者:Daniel Ragusa

最近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教师们发表了一本新书,书名为《在整本圣经中看见基督》(Seeing Christ in All of Scripture)。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明白圣经里这个优美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结构,这当然值得大力推荐。

不过,当我们谈到旧约圣经时,承认这个「以基督为中心的结构」,对我们来说往往会是一个挑战。我们如何在那里看见基督拯救的大能和恩典呢?其中一个方法是透过「预表论」(typology)。几年前,我们在「基督是中心」(Christ the Center)这个广播节目的一集中,曾经和帕顿博士(Dr. Matthew Patton)讨论过这个题目,他阐释了预表论的预设前提和理据,然后用约雅敬王(王下廿四~廿五)当作预表基督的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例子。以下我们会试着总结他所说的其中一部分,不过,先定义什么是「预表论」也许会有帮助。

什么是预表论?

克罗尼(Edmund Clowney)在他那本大有帮助的书《揭开奥秘——发现旧约中的基督》(Unfolding Mystery)中,谈到了什么是「预表论」:

旧约给了我们一些「预表」(types,或译为表型),预示出新约的应验(即对范,antitypes,或译为原型)。预表是圣经特有的一种模拟(analogy)的形式。和所有的模拟一样,预表的对象和预表本身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大卫和基督一样都被赋予王权──虽然大卫和基督的王权有许多不同之处,他们之间仍有许多共通点,让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

而预表的对象和预表本身的差异,使这些圣经中的预表更显得独特。上帝在圣经中的应许并不是要回到过去的辉煌时代。「大卫未来的子孙」(参见太一1),不只是另外一个大卫,其实祂比大卫要伟大得多了!以至于大卫要称祂为主(参见诗一一〇1)。(注1)

用更专门的术语来说,预表论「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这是就历史上的对应和逐步升级来说的,而在这过程中,上帝所预先定旨的事,在后来的、更大的事件中得到了补充。」(注2)因此,「预表」就和人物(例如:摩西和大卫)、制度(例如:会幕和献祭系统)或事件(例如:洪水和出埃及)有关。

预表论预设了什么?

为了建立起这些预表论上的关联,我们对圣经的本质和作者必须作一些预设。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后三16),意思是它们有一个基本的统一性,以上帝为它们的作者。基于这个理由,整本圣经正典对诠释圣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帕顿博士正确地说道:「为了了解个别的经文,必须了解整本正典。」

只有新约圣经明确说明的预表才是有效的预表吗?(译按:这是许多福音派基督徒所相信、所持守的原则)

帕顿博士基于两个理由,回答了这个问题:不是。

首先,我们必须问,我们理解圣经的方法是从哪里得来的?是不是从圣经本身得来的?倘若我们想要了解如何阅读旧约圣经,那么我们就必须看新约圣经作者读旧约圣经的方法。克罗尼博士曾经很有智慧地说到:「新约圣经是在数学练习题书本的后面,奇数题的问题解答」。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答偶数题的问题。

其次,帕顿博士表明,把新约读回到旧约(以新约观点读旧约)并不是一种「读入」(eisegesis)的解经方式(把一些原先没有的观念读入你所阅读的经文里)。既然新约圣经和旧约圣经基本上是同一位作者所写的,把新约观念带回到旧约里,或者用新约的亮光来照明旧约,就不是一种「入侵」(intrusion)。

魏司坚(Geerhardus Vos)一定会同意以上这个结论,他曾经说到:

我们不能单单因为新约作者从来没有把某种特质视为是预表性的,就证明了这种特质缺乏预表的价值。在这方面,预表和预言是一致的。新约圣经多次要我们注意某些预言的应验,有时候连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它们是预言。然而这点并不会拦阻我们从事预言的研究,并且在新约圣经中寻找其他预言的应验。新约作者所提出的预表的例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只接受新约作者提到的预表才算是预表,我们对预表就不会有一个完整及连贯一致的认识。(注3)

约雅敬是基督的一个预表

约雅敬在耶路撒冷作王只有三个月,之后他就被掳到巴比伦了(王下廿四6以下)。他没有作任何抵抗,只是单纯地把自己交付给旧约圣经所说的「地狱」,即被掳。根据耶利米的记载,他是怀着咒诅而去的。在列王纪的最后一章里,约雅敬再次出现,这次是以受到巴比伦王恩待的面貌出现的。他被释放离开了监狱,巴比伦王赐于他新的外袍,并且终其一生都在巴比伦王面前用餐,也就是部分地恢复了他的地位(王下廿五27-30)。

令我们着迷的是,他那个时代的每位伟大先知都对以色列人说,「倘若你要认识上帝子民的未来,你必须看约雅敬。」在以西结书十七章里,一条嫩枝——象征约雅敬——从香柏树的树梢被拧去,被上帝带到锡安山,而长成了佳美的香柏树。对以西结来说,大卫谱系的未来必要通过这个隐秘的人物——约雅敬——来延续。这个看似矛盾的悖论是先知信息的中心,这位身上笼罩着咒诅的被掳君王,将要成为上帝子民的未来。帕顿博士说,「只有经历过审判,才能成为复兴归回的后嗣。」这也是耶利米信息的核心。事实上,以色列人被掳之后,耶利米再也没有对以色列人说过什么好话。就在约雅敬被掳之后不久,耶利米书廿四章的记载,说到佳美的无花果,这是象征那些被掳的人,然而他们却会有一个极为美好的未来,因为上帝会以极大的恩典复兴他们。

然后我们来到新约圣经,基督自己这样说到:「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廿四2-26)这当然是应当的!你可以在约雅敬身上看到这点。他首先经历了盟约咒诅(被掳)的惩罚,然后继续以「基督的预表」这个身份,成为上帝子民的未来。这个救赎历史模式(尤其是当这个模式是以君王的意义体现出来时)乃是指向耶稣的,祂必须先上十字架,忍受咒诅。基于这个理由,彼得的反驳——「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太十六22)——就是来自撒但的。因为基督若不上十字架,就会彻底破坏完整的救赎历史,而接下来的复兴和伴随的祝福,就会继续被封锁,无人可得。以色列历史中没有其他的王像约雅敬一样,如此清晰地显明这个「得荣耀之前必须受苦」或「复兴之前必须受审判」的模式。约雅敬正是基督的一个预表。

译者:诚之。by@ https://yimawusi.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