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再以「加尔文主义」这容易误导人的名词来形容改革宗正统

calvinism-9mqu3s41

作者  Shao Kai Tseng

加尔文与后期改革宗正统经常被人们错误地视为双重预定论的代名词。这有一部份必须归咎于亚米纽的学生在荷兰改革宗教会当中所造成的争议,以及为解决这争议所召开的多特会议。多特会议针对亚米纽派所制定的五要点,经常被人们称为「加尔文主义五要点」,并将十七世纪清教徒的改革宗正统与这种「加尔文主义」划上等号。事实上,多特会议召开,并非为了制定改革宗信仰的整全规范,而单是针对亚米纽派的抗议文作出回应。多特信经所表述的立场,只不过是改革宗神学当中的一小部份,但许多人却将多特的五要点与「加尔文主义」划上等号,并将改革宗正统(Reformed orthodoxy)约化为所谓的「加尔文主义」。

用「加尔文主义」作为「改革宗正统」的同义词,本身已是相当错误的。1980 年代,改革宗研究学者肯道尔(RT Kendall )曾掀起一场「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相违」及「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相合」的论战。肯道尔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以及后来出版的《加尔文与英国加尔文主义》(Calvin and English Calvinism to 1649 )中,对「加尔文主义」一词下了非常狭窄的定义,将之等同于所谓的「五要点」,甚至聚焦在「限定的救赎」这一点上。他声称,从改革宗经院哲学所发展出来的这套预定论,与加尔文自己的教导相违背。肯道尔的说法在改革宗研究的圈子里引起了争论,许多学者反驳肯道尔,坚持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者在神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到了2000 年左右,学者们基本上已经认清,这场论战所争论的其实是个假议题。加尔文及改革宗研究大师慕勒(Richard Muller )在《不妥协的加尔文》(The Unaccommodated Calvin: Studies in the Formation of a Theological Tradition )一书中让我们看见,加尔文并非改革宗传统的唯一奠基者。布灵尔对于后期改革宗神学的发展亦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后加尔文时期的改革宗神学家并未自称为「加尔文主义者」──那是别人对改革宗的虐称。在四部《后宗教改革改革宗教理学》(Post-Reformation Reformed Dogmatic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Reformed Orthodoxy, ca. 1520 to ca. 1725 )当中,慕勒让我们看见十六、十七世纪改革宗正统其实是相当多样化、多面向的传统。改革宗正统当中的神学家并不将自己视为加尔文主义者,因为他们并不将加尔文视为此传统的鼻祖,抑或他们必须效忠、效法的对象。

慕勒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让我们看见,改革宗经院哲学并不是指一种立场,而是一种方法论。

慕勒近几十年来致力劝说各界学者的一件事,就是勿再以「加尔文主义」这容易误导人的名词来形容改革宗正统。

摘录自:《神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书评,Shao Kai Tseng着。(标题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