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和华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

Fear-of-the-lord_825_460_80_c1

作者  R.C Sproul

诗人问:「主耶和华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这显然是一个反问句。答案很明显,的确没有人能站得住,这是唯一的答案。

这问题以有条件的形式提出来。它单单估量假设主耶和华究察罪孽时的后果。我们松了一口气,说:「谢天谢地,主不究察罪孽!」

这是虚假的希望。我们一直被一系列无休止的谎言误导,我们毫不惧怕上帝的记分卡。我们可以确信,假若上帝可能审判,祂的审判也将会是宽容的。假若我们在祂的测试中都不及格——- 也无需害怕—– 祂会以相对评价来评分。毕竟,常人都会犯错,  饶恕乃神圣之事,这是公理。此公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于我们认为饶恕不仅是神圣的选项,更是神性本身真实的先决条件。我们认为上帝不仅能饶恕,而且祂必须饶恕,否则祂就不是好上帝。我们多么快地忘记了上帝的特权:「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5 新译本)

今时今日我们见证了福音受遮蔽。黑暗阴影模糊了福音之光,这种情况不限于罗马天主教或自由派新教;  而且也广泛出现在福音派的社区。「传讲福音」的片语用作描述传讲的所有形式,除了传讲福音之外。「新」福音是一种不必担心罪的福音。它不觉得迫切需要称义。它轻易抹去「基督的义的归算是救赎的根本需要」的真理。我们用上帝「无条件的爱」取代基督的义。倘若上帝无条件爱我们,谁还需要基督的义呢?

而事实是上帝究察罪孽,并且表露出对罪的愤怒。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使徒保罗在展示福音的丰富之前,他为人需要福音作好预备:「神的震怒,从天上向所有不虔不义的人显露出来……」(罗一18 )。

这段经文肯定了真神的真震怒,从天上向所有真不虔不义的真人显露出来。没有诉诸一些发明出来的想法,即上帝无条件之爱可以淡化现实。

人类的两难论证(dilemma) 是:上帝是圣洁的,我们不是。上帝是义的,我们不是。毫无疑问,我们文化公开承认「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最乐观的人文主义者也认为人是败坏的。但,全面考虑来说……这是一个困难。与穆斯林一样,我们想当然认为上帝在审判我们时会「通盘考虑」。假若我们的好行为超过我们的不良行为,我们将平安抵达天堂。不过,假若我们的恶行超过我们的善行,我们将在地狱承受上帝的忿怒。我们可能被罪「玷污」,但决不会被它毁灭。我们仍有能力用我们自己的义来抵消我们自己的罪。这说法是所有谎言中最可怕的一个。我们不仅声称这样的义,我们还依靠它,这样的义实际上不存在。我们的义是一个神话,但决非无害。没有什么比不义之人将未来的希望支撑在幻想之上更危险的了。

保罗引用诗人以下这些话来强调的,正是这种幻想。「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比他们强吗?绝不是的。因为我们已经控诉过,无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正如经上所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人人都偏离了正道,一同变成污秽;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三9 – 12 新译本)

新约圣经这四节经文所蕴含的含义是如此的根本,以致于现代教会若相信它,我们就会经历一场复兴,连宗教改革与之相比也会黯然失色。但是,今天的教会并不相信这些经文的内容: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谁相信除了耶稣,没有义人,没有例外。没有一个非重生之人能明白上帝。

寻求上帝?为了让「寻求者」敏感于集体敬拜,我们修改集体敬拜的方式。如果敬拜是为寻求者量身定做的,它就专门面向/ 针对信徒,因为除了信徒以外没有人寻求上帝。

人人都偏离了正道,一同变成污秽;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好一字是相对的,要根据某些标准来定义。假若标准是我们制定的,我们可以祝贺自己,并从达到标准中得到安慰。但假若标准是上帝制定的,而祂的标准包括外在行为(我们的行动与祂的律法完全符合)和内在动机(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发自一颗无瑕的爱祂的心),那么我们很快就看到我们虚伪的「良善」根本不良善。如此我们便明白当奥古斯丁在说人最好的行为只不过是「华丽的恶行」时,他所指责的是什么。

因此真理很简单。假若上帝要求完美的义和完美的圣洁,才能在祂完美的审判下存活,那么我们要面对严重的问题了。我们要么将盼望建立在我们自己的义上—— 它远远不足够,要么逃到另一个人的义里,一种外来的义,不是我们自己固有的义。能找到这种完美的义的唯一地方是在基督里—– 这是福音的好消息。除掉上帝「算为」或「归算给」我们的外来的义的元素,我们根本没有圣经的福音。没有归算,福音就成为「另一个福音」,这样的「福音」只会带来上帝的诅咒。

借着信心,拥有基督应许给我们的义,我们就有得救的盼望。我们便成为那些主不算为有罪的有福之人(罗四8 )。

本文原刊于Tabletalk 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