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背道者的警告

经文:希伯来书 6:4-8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份,并尝过 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 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 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引    言:

对于那些生活在传统中国家庭教会的基督徒来说,“背道”一词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记忆犹新,在背道与忠诚的年代,虽有千万借口,总有忠心效命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愿为基督、为教会而持守真理,不乏有舍身取义、甘为囚徒、游街任人嘲弄。历史这面镜子总是很快被人遗忘,又时常警钟长鸣。安逸舒适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想要的生活,只怕这样,我们却与神越来越远。

现今有一种错误的感觉牵引着无数人的心灵,澎涨着那过去的复兴,陶醉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娱自乐,时不时还会作出夸大而又虚假的“见证”。在今天,你无论走在乡镇,或走在城市,片片荒凉,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基督徒的人数在不断减少,而且是在悄无声息的巨减,有人说是几百万人每年,你信吗?这还会继续下去,那下一个背道会是你吗?即有可能!

写作背景与文本结构

那希伯来书这节经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很明显,这是一段对背道者最为严厉的警告!不知道你是否吃过三明治?而这段就是夹层,还是个双层的夹层,有喜欢的肉块,也有不合口味的辣酱,由于夹层过于丰富,实际上最为难啃,之所以许多人不爱,是因为太难咽下。平常受训也不过是多多劝意,而这是却说不能重新懊悔,还要灭亡,这就引来巨大骚动,且颇有争议,也常常令那些生命弱小的基督徒深感不安,以致于对他们自身得救的确据感到怀疑。

接下来,先认识一下希伯来书的背景,众所周知,它的作者不详,但写作对象是以色列人。较长一段时期认为是普通书信,近年随着翻译事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个常见的术语“劝勉的话”或信息,用今天的话就是指讲道[1]。这种讲道书信的说法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为在结构的分析中很被认同和采纳,甚至有人把它切成五篇讲章,意思是说希伯来书是五场劝勉性的证道。

我们来看看从上下文的结构,作者是从责备(五11~14)、认同(六1~2)、警告(六4~八)和鼓励(六9~12)四个层次来与听众说话,如果将其抽离,只怕会断章取义,过分演绎。在基要派的传统里面,这类“能”与“不能”形式的道德主义讲道,其实是无法活化人心的,更不用说感动人心,这样福音就很难更新和翻转一个人的生命。

先看看“三明治”的最上面,这里的人称变换很有技巧。作者用第一称「我们」开头,以你们来责备听众:你们要注意听,就是你们行在此路已久,本该做老师了,但是在学习神的真理上却显得迟钝,像婴孩只能吃奶,不能吃干粮。接着语气回转,以“我们”来认同听众:应当离基督初步的道理,竭力进入成熟的地步,在更深的真理上立下根基。这里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一边责备一边鼓励,若能长大成人就能分辨好歹。一面挑战听众步步进深,一面又限定我们仍要依靠神。所以,如何分辨好歹、决心依靠神这与背道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若不如此行,就算品尝基督所有恩慧、滋润得福,同样也会离弃真道,生出恶来,遗弃灭亡。(下面三明治结构)

我们……你们(5:11-6:3)

那些……的人(6:4-8)

我们……你们(6:9-12)

而“三明治”的最下层,刚好首尾呼应,将上下连接起来,用「你们……已变得迟钝(五11)」和「使你们不迟钝」完美的盖上[2],文笔精湛。面对上文严厉的警告,作者用鼓励的口吻以平衡的方式结尾:你们的行为与爱神的心,神并非忘记,先前如何,如今仍要如何,并以殷勤克服懒散,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人称的变化更加亲密,以弟兄相称,深信你们不是那等人,因为你们所行的强过那些,结局就是得救。以及你们服侍的热诚,那应许的盼望一定会完全实现,承受儿子的名分。这与我们平时听的似乎不太一样,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中间这个夹层。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教会对教义的重视,一改过去对神学的抵制和偏见,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反神学反理性层出不穷,形成浓厚的道德主义,已经成为得救的标榜,甚是危矣。而现代一些福音派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律主义越发盛行,在成功神学的照耀下,失去了最基本的理智。感谢神,改革宗神学的出现,遏制了这两种极端的蔓延。

改革宗是认信的群体,在教义中圣徒永蒙保守是一个得救的确据,因为凡是神所拣选的,祂必拯救到底。所以,在本节中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争议:被神光照难道还会失去吗?尝过天恩又于圣灵有份难道不被保守吗?尝神善之道并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还会离弃真道吗?以及后面讲到神所赐的福、审判应该怎样回应?这个双夹层发出如此严厉的警告,到底展现出什么样的危机预警呢?

前面多次提到双夹层,现在来分析一下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第4~6节与第7~8节是一个平行结构,开始都是描述归信之人的福气,逐渐增长之势却突然转向复杂难懂的警告,有着显明的对比。接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本段以第三人称来表达的:那些……的人。这样一个改变非常重要,意思是说作者没有把「那些离弃了道理的人」定为本书的听众,但是有些人可能正在面临这极大的危险,只是还没有背道。警告的目的所在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作者相信他的听众仍然可以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这样警告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3]

从品尝到羞辱:离道叛教

我们先看看从神而来的五个福分,它是如何临到我们这些不配之人的身上。自从人类堕落以来,他们整天活在罪、无知和死亡的黑暗中,没有任何指望。然而神有丰盛的怜悯,救拔人离黑暗去光明,藉着神的灵来转化人的生命,带领他们离弃罪恶,从无知到认识真神,从死亡到生命的应许,便因此而活。这表示悔改归正领受救恩,那曾经一次的光照,也是神亲自做成的。蒙了光照让人想到以色列民出埃及,他们日间有云柱,夜间有火柱行走在神光照之中,同样,在今天圣灵每日与我们同在,光照我们走前面的道路。

尝过天恩的滋味,在中国文化中相对容易理解,在古代赏口饭吃就是受人恩惠的意思。而这里是指属天的恩赐,是表明我们怎样经历神的大能。所以,这与苦难是离不开的,神定意给我们重担必不会撇下我们的。古时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时候,神亲自赐下吗哪给以色列民,这是亲眼所见,亲手所摸,亲嘴所尝的恩赐,如今也同样丰丰富富降在我们身上。

这于圣灵有分的人难道还会背道?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如果你了解旧约,扫罗王当年神的灵大大感动他(撒上十一6),结局却与圣约无分。这里的论述与前面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我们这些同蒙天召的人,在基督里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便有分于圣灵,就是从祂而出的福音真理,相信并接受才是真正的意思。

尝过神美善的话语和将要来临之世代的权能:前面一句很好懂,指所听福音之道。这话语用尝,旧约有时就用来当作食物,耶稣在旷野受魔鬼试探时,说:人活着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又有地方表明,是指神应许的话应验了,一句没有落空。约书亚带领以色列去应许之地,过约旦河走干地,战胜得迦南流奶如密之地,尝了满满的信实。那什么是「将要来临之世代的权能」,这里是包括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把话语和神迹放一起,在整个的救恩的历程进程中是随处可见的,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新旧,弥赛亚的降临,是上帝亲自与人讲话,伴随的神迹奇事也是历史的最高峰。同样,在旧约耶和华的话临到摩西的时候,祂在埃及法老面前降下十灾,在旷野云柱火柱下行走……这就太多了,无不惊叹。

对于那些离道叛教的人来说,从品尝圣恩到明明羞辱,随处可见。接下来,是一个较大的转折,这比起一般性的犯罪,其严重性是无可挽回的。这里所讲的「离弃」,这是指与前面两节五种福分作了根本性的分离。有人指出在起初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相信,好像撒种的比喻,那些真正相信的人才会结出果实来。而那些撒在石头上的,拥有短暂的信心之后,便背离而去。然而,作者虽然没直接指向听众,实际上他们当中已经有人临近这样背道的危险了。在第9~12节可以看出,作者的警告是盼望那些临近之人应当悔改,避免落入背道之人的结局。

这里“从新”悔改(新译本)是一个很难理解的词语,因为不得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初代教会中的争议指向圣礼,背道之后再悔改的人可以领圣餐,不必重新受洗。这与后面的经文所讲的审判格格不入,所以是不正确的。最合理的是,背道之人使他悔改是不可的。这不代表神没有能力拯救,也不表示神故意拒绝,而是那些对抗上帝之人随本性作恶,容让他们切断了与神的关系,从此与神的面光无分。

最难解的经文: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圣经说:「基督是一次为众人死了」,这将基督重钉十字架是可怕的行为,也破坏了献祭的独特的意义和性质,这罪大极恶!因为这些是我们信仰的根基,也是对神极大的藐视和亵渎!我们知道基督是为了我们的缘故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担当一切羞辱和嘲笑,如果我们这些尝过天恩的人,背弃真理拒绝回应神儿子拯救的工作,便是将其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这些人不但会藐视基督,使人憎恨基督,还抵挡他人相信,所以,不再有悔改的可能。

所以,我们应当格外谨慎,免得因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的上帝离弃了(来三12)。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会如此,实际上谁都不能大放厥词!很多人被神光照却只生出暂时的信心,世上的诱惑一来,就把他所有的夺去了。以色列民出埃及尝尽神百般的恩慧、有神的灵相护行走,想吃肉就飞来……但是他们还是不信,生出抱怨和毁谤,倒毙旷野。

在今天,生活丰富了,与神关系却疏远了,追求物质过于追求神的人,很明显的是,从个人的堕落远离上帝到彻底的失去下一代,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还有那些妥协之人,时刻出卖真理,为要免去逼迫,这些人会是你吗?正如本节所说,若是不信,蒙了、尝了、有分了、知晓了又能如何!从古至今,必无新事,倘若我们不能坚信到底,忍耐等待,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提前四1)。

从祝福到咒诅:自取灭亡

第7-8节,同样也是正反两面:祝福与咒诅。对于一个刚刚悔改的基督徒来说,他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好像一块新田,这被雨水充分浇灌并被耕耘的地,如果能生长出有用的菜蔬,就是从神得福,若是长出荆棘和蒺藜的话,就会砍下丢在火里焚烧。祝福与咒诅的教训,那可是贯穿整个旧约的历史进程,那些忠诚的子民必得着神丰盛的慈爱与祝福,那些悖逆之子必遭受神可怕的咒诅与审判。

第7节「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这明显是一句比喻,田怎么吃雨水呢?可以这样解释:如果田是人的心,那雨就是神的话,生长蔬菜就是结出好果子。所以,这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人的心多次听到神的道,若是结出好的果子,就没有辜负所受的恩典,也合乎主的要求与期望(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会得着永生的福气[4]

第8节「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一块被充分看顾的土块,反而生出「荆棘和蒺藜」。这让人很快联想到堕落后被咒诅的土地(创三17-18)。旧约先知以赛亚,并把以色列比作一个葡萄园,主人尽心栽种园子,指望结上等的好葡萄,但是却长出了野葡萄。这与主人是没有关系,而是这块田地的本身。所以,这责任要落在田地上,所以就是人的责任,而非神的。意思是指那些背道的人虽然有神诸般的福气浇灌在他们身上,却长出荆棘和蒺藜[5],这些预示咒诅的象征。你想想,如果一块田只生长出无用的东西,它们的命运只有一个,人们只会将其与田一块焚烧,这也预示最后的审判。

一言以蔽之,对福音的背离,正如欧文所言:一些人并不否认目前普遍存在的背道,但是他们却相信自己不会背离福音。只有别人需要受到警告,而他们却不必。这些人忘记了彼得的例子。彼得认为他永远都不会不认基督。但他却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后来,他在《彼得前书》中警告基督徒,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绝不会背道。他们必须以敬畏的心去生活,而且还要在心中尊主基督为圣。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他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参彼前1:17,3:14-15)[6]

然而,在今天我们确实很少看到一些迷信和偶像崇拜的背道行为,从古至今,教会领袖的背道是层出不穷的,可能你认为自己的牧者非常忠诚,和平时期,争权夺利闹分裂,几代人的心血短短几年就给毁了。现今逼迫一来,有的早就签了协议,向巴力屈膝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不再忠于福音,不再传讲真理,有的逃避,有的讨好,一些人保教产,一些人保工作。要知道,这些人谁没有尝过本节经文中所说的五个福分呢?但是他们就明明的羞辱。谁没有被神的道所滋润,但是却长出私欲来。正如欧文所言:虽然有些教会脱离了迷信和偶象,但却堕落到属世的、情欲的和亵渎的行为之中,因为那些教会的牧者是属世的、属情欲的以及不敬虔的。 由此可见,为了维持教会的纯净以避免堕落到背道的光景之中,教会牧者的工作将是何等重要[7]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神面前都当谨慎,警醒己心,凡立志为主,就当靠主得胜,相信祂,忍耐到底,必要承受那将来的应许,同样,也在警告我们其中有的存着不信的恶心,劝我们悔改,避免那死亡的结局,与基督无份了。


[1] IIIM,《希伯来书背景与写作目的》第一课,PDF10页。

[2] G.H. Guthrie, Structure,84认为,这个首尾呼应所标示出的开头和结尾,与这讲论中在这些地方的「髙层次的凝聚点的转移」相对应。

[3]欧白恩,《希伯来书》。麦种,388。

[4]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希伯来书》,可参精读圣经app。

[5]同上3,欧白恩,402。

[6]约翰欧文,《背离福音》,林明泽译,改革宗,第十二章。

[7]同上,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