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衰落的开始

作者  温思娄

我们将一种刚开始衰落的光景,解释为信徒里面属灵生命和美德较为隐蔽的衰败的最初阶段。它是潜伏和隐蔽的,因此最易被忽视,也更加危险。灵里患疾的惨痛过程会非常隐秘、寂静无声和不受注意地进行,以致在信徒对自己的真实状况产生怀疑之前,他可能已经丧失了许多地盘,失去了大量的美德和属灵的活力,受欺骗而进入了一种让人惊恐的属灵荒芜和衰退的景象。

就像参孙那样,从睡中醒来,心里说道:我要像前几次出去活动身体,他却不知道耶和华已经离开他了(士师记16:20)。或者可能会像以法莲那样,“外邦人吞吃他劳力得来的,他却不知道;头发斑白,他也不觉得”(何西阿书7:9)。这就是我们现在要查验的灵魂状态——这状态并不是人所能察觉得到的,但那圣洁和鉴察人心的神却能够看透。在考察信徒心中的衰落光景时我们的第一步是要指出这一阶段不一定包含的一些内容。

首先,它不包含神所赐美德基本特征的任何改变,而是那美德在灵魂中的康健、活力和运行方面的隐秘衰落。就像动物的心脏,当其患疾时,它并未失去其自然功能,但整个身躯的脉动却因这疾患而虚弱无力;同样,在信徒的灵命上,神所赐的美德也可能会患疾、虚弱、不起作用,但它仍然保持其品质和特性。脉会跳得无力,但它仍在跳动;种子也许结果子不多,但它是“常存的”;人心中属神的性情或许会倦怠,但它绝不会被其它任何事物所同化或与其相结合,它必定一直保持着它的本质,不受污染和改变。

然而,在保持其本质不变的情况下,神所赐的美德会在其活力和运行方面衰退到一个令人惊恐的程度。它会患疾、衰颓,像快要死一般;由于衰败,它变得虚弱不堪,以致无力抵抗那强劲败坏的侵袭;由于衰败,它变得这样柔弱,以致仇敌可以对它肆意践踏;由于衰败,它变得如此不起作用,以致懒惰、世故、骄傲、情欲以及诸如此类的罪恶能够轻易和未遭抵抗地贏得胜利。在内心美德持续衰败的同时,信徒仍然可能保持着对属灵真理荣美和合理性的判断力。灵魂暴露其真实景况的征兆,并不是它辨别不出真理之优美与和谐,而是它失去对真理的属灵喜乐。判断力可能并不失去它丝毫的光彩,但内心的热情却消退了;神所启示的真理(特别是恩典的教义)或许还一如既往地在他心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然而他几乎感受不到这些真理的影响力。他可能赞同神的道,但却没有从中得到成圣、谦卑和喂养这些祝福;而且,当这隐秘的衰退过程正在他的灵魂中持续下去时,他必定是这样。

人在经历衰落的初级阶段,他也许并没有降低对圣洁标准的看法,然而他的心却不渴望去达到那标准的要求,也不存渴想竭力去满足那标准的心志。他的判断力虽然认可神的律法(在基督的生命中,这律法被完全表现出来)是信徒行为的准则,然而在他的灵魂中,那真敬虔却会衰退到十分低迷和虚弱的状态,结果使得他没有效法基督的渴望,没有追求圣洁的愿望,他“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

噢,当心灵与判断相悖,生活与认信不相符时(即人对真理的见解和认识高过于对真理大能的体验,理解力的光华超过情感中的恩典,高言大志胜过行为上的圣洁),这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是一种多么令人惊恐的境况啊!一个声称信奉基督的人,完全有可能落入这悲哀和抑郁的状态。这事实应该引领那抱着空洞看法、仅仅只有信条、言过其实的自我表白、抱着冰冷僵硬和毫无生气的正统观念的人暂停下来,在神面前省察一下自己的心灵和良知,看一看自己灵魂的真实景况!

其次,人在隐秘背离神的同时,也会在表面上严守蒙恩之道,然而却没有在灵命上运用和享受这些蒙恩之道。这或许就是对他灵魂极其有效的催眠曲。借着一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宗教,他的灵魂被轻摇和抚慰着进入睡梦,最终导致他受骗,误以为自己的心灵正直,灵魂在神眼里昌盛。更有甚者,一个正在衰退的信徒可能会深深地跌入一种拘泥于形式的状态,仅仅注重宗教活动和公众性的蒙恩之道,却忽略了与神暗中的亲密同行。他可能会安居在圣殿的外院,居住在圣所的门廊;表面上的敬虔可能会代替个人的灵修,即默想、自我省察、读经和私下祷告。过于看重教会会众和事务委员会的聚会以及宗教组织等从属性事物,会将神从人的灵魂中推出去,把基督挤出心外。如果一个基督徒愿意满足于这样一种可怜的景况,甘愿居于表面化的事工喧闹与奔忙之中,那么这就是神在他灵魂中生命的衰落最为明显令人惊恐的症状。在后面,我们要按照更为明确的特征来对属灵衰落之开始和隐秘的状态作出归类。

当一个自称是基督徒的人能够严守和不断履行他所习惯的宗教职守,然而在尽这些本份时却体尝不到以神为乐,感受不到与神有父子般的亲近,察觉不到自己心灵的破碎和神对他的温柔,也意识不到神对他甜美的回应时,他就要怀疑自己的灵魂是否已处于一种隐秘的开始远离神的状态。一个人试图以一种无生命的形式去满足和喂养自己的灵魂,其真实景况之糟糕,难道还需什么进一步的证据证明吗?如果信仰要在灵魂中不断健康成长,那所要求的补养和供济就不只限于此。如果一个信徒渴慕神,饥渴慕义,盼望心中的恩典繁盛,心灵切慕恪守属灵的本份,心里火热,常常祷告,谦卑温柔,内心和愿望都朝着天上——个具有这些特征的人,绝不会被束缚于一种无生命的宗教职守形式。对神在灵魂中之康健生命的光景来说,这些形式只不过是外壳而已。

而这生命所要求的远不止于此。它会饥渴,并且这种属灵的期盼必须得到满足。除了靠基督而活之外,没有什么能够充分满足它,因为基督是生命之粮和活水。“我是生命的粮。”“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若无此供养度日,一个自称信基督的人会使自己的灵魂饱尝饥饿之苦,导致他大叫:“我消灭了,我消灭了!”对此,我们主的话语是多么庄严“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6:53)。

其三,如果一个自称基督徒的人读圣经而没有属灵的感受,或者说他研读圣经不是为了过一种圣洁和顺服的生活,真诚渴望知道圣灵的心意,而只是出于好奇或文学鉴赏的目的,那这就是他的灵魂处于倒退衰落的迹象。或许没有什么比看待圣经的态度,更能有力地表明信徒灵性的状态了。他也有可能读圣经,但却如同读其它任何一本书那样地读,他读圣经时没有严肃地深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3:16,17)。他读圣经时体会不到属灵的乐趣,没有将读过的内容带入祷告之中,没有把这些内容珍藏在心中没有将其圣洁的原则、宝贵的应许、甜美的安慰、信实的告诫、充满慈爱的劝告、温柔的责备转化为每天的实践。以这样的方式读经,怎能期盼从圣经那里得到神要藉其赐给我们的“益处”呢?

一个自称基督徒的人祷告时,承认他没有亲近宝座,没有触摸到君王的权杖,没有与神相交,称祂为“父”但没有感到与祂有父子关系,认罪空泛不具体,没有透过十字架去仰望神,意识不到自己的祷告蒙神垂听、自己蒙神所爱,那他的灵命就毫无疑问地处于衰落的光景之中了。同样,当他在属灵的侍奉中尝不到甘甜,当所展示的真理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时,就令他不安和不满,当他喜爱教义超过训诲,喜爱应许超过吩咐,喜爱福音所带来的安慰超过福音的告诫时,这就是他开始衰落的明显标志。

当信徒与基督几乎无任何严肃的交往——很少寻求藉着祂的血洗净自己的罪,几乎不靠祂的丰盛而活,不常提及祂的慈爱和荣耀——那么灵里衰败的征兆就是明显可知的了。比起这个准则来,也许再没有什么更能使我们确定灵魂的光景了。借助于让人回答“你如何看待基督”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够去考察他灵魂的光景(其性质和成长两方面)。基督的血天天都滋润着你的信仰之根吗?高举你、使你每天都能够自由地来亲近神的是否是基督的义?你心里盈溢着多少祂慈爱的甘甜,你唇上挂着多少祂美名的芳香?你是否天天都将自己的败坏带到祂的施恩宝座前?你是否每天都求祂以宝血洁净你所犯的罪?你是否每天都将你所面临的试炼向祂交托?

一句话,主耶稣是你生命的实底、你成圣的根源、你欢喜快乐的源头、你高歌颂扬的主旋律、你眼目永驻的荣耀对象、你竭力追求的唯一目标吗?有些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常常谈及基督,向祂的名表示尊敬,为祂的缘故而活,为扩展祂的国度而作工,然而却没有真诚盼望基督住在自己心中。请读者不要因这话沮丧。听一个人对宗教事宜、牧者或教会的言谈,看他为这几方面繁荣成功而付出的外在的热心,并不能证明他是否真正属灵。然而,如今认为神在灵魂中生命的表现就是这种言谈和热心的人是何其多啊!但愿神所爱的圣徒少谈论牧者,多谈论主耶稣;少谈及讲道,多讲真理在自己灵魂中所产生的大能果效;少谈及“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多讲“我是属基督的”。

对其他基督徒没有爱心,这只能表明灵魂中的恩典少。心灵被基督之爱充盈得越满,对其他圣徒的苛刻无情就越少。正因为对主耶稣爱得少,对祂的跟从者才爱得更少。只有我们的心志日趋属灵,才能让我们消除派别和名分之争,放弃狭隘和专断的观点,抛弃与普世教会其它派别对立的偏见,心里存着对基督徒的同情,拥抱“所有诚心爱主耶稣基督的人”。当然,我们绝不能为了提倡更加广泛的基督之爱,就去“出卖真理”、在原则上妥协,或者将良知宰杀,把它当作远离真基督教的自由主义祭坛上的祭品。我们所求的是更多的基督之仁爱、温柔、仁慈和爱心,有了这些美德,我们便能允许他人拥有自己的判断权,尊重他们对真理的认真维护,承认他人有着与自己同等的特权。神的许多圣徒的确在判断上存在着差异,但这就一定要致使他们在爱中彼此分争吗?

我们认为,绝不当如此。我们认为,存在着一片共同的地土,所有认基督为元首的人都能够站立于其上;存在着这样的真理,它能够同化我们所有的心意、融合我们众人的心灵。那么我们为何还要远离使百体合一的身子,并高声叫唤“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呢?为何只因为其它基督徒在解释神的话语上与我们的看法不完全一致,就否认他们有父神的形像,从而在外貌、心灵和语言上都视他们为异己?为何不将“一切的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从你们中间除掉”(以弗所书4:31)?为何不能“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32)?为何不能把教会看作一,把家庭看作一,使真正的信徒全部“在基督耶稣里合而为一”呢?灵性越是成熟,信徒越是合一。没有合一,就标志着美德的衰败,意味着神在人灵魂中的生命是苍白的。

节选自作者著《个人的衰落》P7-13,张澄道译,改革宗经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