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B:1.7 劝勉的频繁程度
强烈程度
为了进一步来看我们说的作者劝勉的强烈程度,我们要来看两个问题:第一,希伯来书中劝勉的频繁程度;第二,与作者的劝勉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修辞风格。让我们首先来看劝勉的频繁程度。
频繁程度
作者劝勉的频繁程度有助我们理解他信息的迫切性。这些劝勉有时是含蓄的,但至少有 30次是明确表达出来。作者在很多次使用希腊文语法家所说的「劝告虚拟语气」。这些动词形式敦促、恳求,常常可以翻译为「让我们」做这件事或那件事。例如在希伯来书4章14和16节我们看到两个这样的劝勉:
让我们……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所以让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希伯来书4章14,16节)
作者也使用命令语气劝勉受众,我们经常把这些翻译为直接的命令。例如我们在12章12到16节看到这一系列的劝勉:
所以,你们要 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也要 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了……你们要 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 追求圣洁……又要 谨慎,恐怕有人失了 上帝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希伯来书12章12-16节)
很重要是要记住,希伯来书作者是多么经常直接劝勉他的受众,当中一个原因,就是这卷书复杂的神学反思经常遮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他并不只是要让他的受众知道神学教义,他让他们知道教义,是为了说服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动,这就是他把他写的书称为「劝勉的话」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记住这种迫切性,就会错过希伯来书一个至关重要的层面。
我们已经看到作者劝勉的强烈程度是如何反应在他劝勉受众的频繁方面。现在让我们来思想作者的修辞风格也是如何揭示了他劝勉受众的愿望。
修辞风格
希伯来书经常被人归纳为是有很高的修辞性,我们这样说,是指它使用了许多文学工具,这些文学工具与第一世纪说服人的演讲或迫切的争论有关。许多这些修辞手法时不时在其他新约《圣经》书卷中出现,但是,我们发现它们在希伯来书中出现得要多得多。
希伯来书很有可能是新约《圣经》当中最好的例子,表明作者是一位娴熟文学和修辞技巧的人,这些修辞技巧确实帮助达成作者的目的。他努力证明基督的超越性,以及新约胜过旧约。他证明时采用的部分方法,就是使用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强大文学论证,并且他使用许多不同结构方面的特征成就这目的。就这样,美好的结构,使用修辞吸引读者,然后继续说服他们接受他所作的论证。
——马可·斯特劳斯博士
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在希腊文中称为synkrisis,就是为了说服受众接受作者的观点,在两样或多样事情之间作详细比较。例如synkrisis出现在希伯来书7章11-28节。希伯来书作者论证耶稣是一位身为君王性的祭司,如同麦基洗德这位在创世记提到的祭司和君王一样。但希伯来书作者不是简单把他的信念断言说出来,而是向他的受众作了有说服力的八点比较,比较麦基洗德和基督的父母,族谱,出生,死亡,职分, 行动,地位 和成就。这些详细的比较,目的是为了消除人对耶稣是那位伟大的、身为君王大祭司的一切疑惑。
希伯来书中另一种修辞手段,就是exempla举例。举例是一个接一个列出例证或例子,建立一种有说服力的论证,使人相信某种特定的观点。这种演说技巧出现在希伯来书11章,我们都很熟悉的信心伟人名单当中,在当中作者列出名字: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约瑟、摩西,以色列人、喇合、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这一长串名单为的是要说服受众相信, 上帝的仆人应当在整个受逼迫期间继续保持忠心。
希伯来书作者使用的第三种修辞手段,用希伯来文说就是qol wahomer。这种说法对于希腊-罗马和拉比传统来说都是熟悉的,可以被翻译成「由轻至重,」「由小至大,」或「由简单到复杂」。这种论证方法从简单的前提开始,这前提是受众并不怀疑的,然后建立更复杂的结论,对此受众起初怀疑,但现在能更容易接受。简单来讲,这种论证说,因简单前提为真,那么更复杂的结论也必然为真。请听这种修辞手段在希伯来书10章28到29节是如何出现的:
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何况人践踏 上帝的儿子……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希伯来书10章28-29节)
在这里作者开始提出一个前提,是受众明白的:那些干犯摩西律法的人所受的惩罚就是死,然后进一步向受众强调,论证那些「践踏」比摩西更大的那一位————「 上帝的儿子」的人,临到他们的刑罚「该怎样加重」。
这些例子帮助我们看到作者有迫切的意图。他深信他的受众面对非常严峻的局面,他们是时候要作出一些非常困难的决定,所以他竭尽全力敦促劝服他们做出正确选择。
我们已经看了希伯来书作者的目的如何因着他劝勉的强度程度得到增强。现在我们应当来看这卷书的第二个特征:这些劝勉的目标。
劝勉的目标
我们之前看过,可以这样定义希伯来书的总体目的:
希伯来书作者写信劝勉他的受众,让他们拒绝当地犹太教的教导,继续向耶稣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