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是儿子,不是私生子

需要澄清的第二种糊涂观念,就是得到赦免、称义、与神和好、得神儿女的名分、重生的信徒能不能惹神的不悦。这种逻辑看似正确:“我披戴基督的义,没有什么能使我与神的爱隔绝。所以不管我做什么,神看都我是他纯洁、无瑕疵的儿女。”  确实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人就不被定罪了  (罗马书8:1)。但这并不意味着神纵容我们一切的想法和行为。虽然在一种司法的意义上,他在基督里不看我们的罪,他却不是对这些罪视而不见。

圣经明说神的百姓犯罪时,  神就不喜悦。我们会让神的圣灵“担忧”(以弗所书4:30)。虽然在基督里神总是帮助我们(罗马书8:31-34),  基督仍会因一些事要责备我们(启示录2:4)。神管教他的儿女这事实  (希伯来书12:7),  意味着有时他会对他们感到不悦。但问题也有另一面。神管教他儿女这事实,  意味着他爱我们到如此地步,  以至于要纠正我们。如果神绝不留意我们的罪,  他就绝不会施行管教。如果他任由我们不受管教,  我们就是私生子,  而不是真儿子了(第8节)。爱并不等于无条件肯定。爱引发出对于我们有益的事的不住追求,  而在敬虔里长进,  这总是于我们有益。耶稣对老底嘉教会说:“凡我所疼爱的,  我就责备管教他;  所以你要发热心,  也要悔改。”(启示录3:19)。

也许这种神学区分对人会有帮助。通过信心我们与基督相连,  与他联合。这纽带是不可破的。我们与基督的联合是确定的事实,  由内住的圣灵担保,  直到永远。我们犯罪时,  我们与基督的联合不会落入危险,  但我们与基督的相交却是落入危险。相信的人得神的眷顾可能会变多或变少,  我们可能与神有甜美的相交,  但也有可能经历他的不悦  ——不是审判的不悦,  而是一种“帮助”我们的不悦,  这要鞭策我们去爱神和行善  (希伯来书10:24)。我很喜欢加尔文的说法,  就是神虽然不会不再爱他的儿女,  却仍会“以奇妙的方式对他们发怒”。神绝不会恨我们,  但他会施怜悯,  用他的忿怒吓我们,  使我们“除去我们的懒惰”。神管教我们,  是叫我们得益处,  好使我们与他的圣洁有份  (12:10)。正如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所说,  那些完全和不可逆转得称义的人,  “可能因罪遭受神如父之忿怒,  他们若不自卑、认罪、求饶、并重新相信悔改,  就不能再得父神笑脸的光照。”  (韦斯敏斯德公认信条十一章5条)。

顺服的其中一个主要动机,就是讨神喜悦。如果我们出于好意努力庆贺我们称义无懈可击的实质,让事情听起来仿佛就是神自己不再关注我们的罪,我们就是遏制了我们朝着圣洁全力发动的努力。神是我们的天父,他已经用他的恩典使我们得他儿女的名分,他总是爱他真正的儿女。但如果我们是他真正的儿女,我们也会热爱行讨他喜悦的事。我们以他为乐,知道他以我们为乐,这要成为我们所乐的。

也许你开始看这一章的时候,觉得受到鼓励,认为你实际上有可能成为圣洁。认识到我们许多的义行根本就不是污秽,这就让我们如释重负,感到高兴。但现在你回到灰心状态,担心你整个称义的生活会让神失望(而你永远找不到北)。我不想让你感到失望,也许要你知罪,但不是沮丧。是的,我们会让圣灵担忧(以弗所书4:30),但基督徒的正常状态应当是蒙福。以神的眷顾为乐的状态(顺便说一句,这和追求健康、财富和兴旺的成功神学不是同一回事)。

我在本书中大量引用清教徒的话,  因为他们是追求圣洁的大能榜样。然而我要承认,  清教运动在最糟糕的时候,  会变得过分内省,  不必要地惩罚良心。如果你尝试够努力的话,  就会发现在每一件善行背后都潜伏着内心的偶像。一些基督徒容易展开漫长的偶像追捕,  若不变得对一些事情感觉糟糕,  就不能感觉良好。这就是有时我会对我的会众这样说的原因:  “你并不需要在听每篇讲道的时候都觉得知罪。你们当中一些人在这方面实际上是顺服和忠心的。”当然不是完全,  但却是真正和真诚。

在哥林多后书结束部分,保罗挑战读者:“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哥林多后书13:5)。我们很多人把这理解为是严厉的警告,要看我们是不是真信。毫无疑问,我们当中一些人需要被唤醒,但请看保罗在这节经文里接着说的。他说:“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看到了吗?那些所谓的超级使徒在抨击保罗,对哥林多人说他不适合服侍(请见哥林多后书11:1-15)。作为回应,保罗对哥林多人说要省察自己。“嗨,你们这些人,我是你们的牧师,对不对?你们是基督徒,对不对?省察自己,你们就会看到你们是有信心的,我一直是有信心的。”保罗挑战哥林多人省察自己,因为他期望他们能通过这考验。

在保罗讲过的所有疯狂的事情当中,哥林多前书4:4可能是最令人震动。看,这是使徒保罗——这位“我真是苦啊”先生,这位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先生——而他对哥林多人说:“我不觉得自己有错。”你不是开玩笑吧?保罗你想不到有任何错吗?在你十层潜意识之下没有掩埋着单单一个偶像吗?我们不要看不到下一句:“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保罗不是只因为感觉还可以,就在宣称自己还可以,但他是说,他有清洁的良心。他顺服神,紧紧抓住神的话语。这并不是意味着他完全。毫无疑问,他是每天把他的罪带到主面前,求洁净脱离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8-9;马太福音6:12)。但他不是走来走去,感觉自己是一个灵里失败者。他不是因为做得不够,或因为觉察到自己在吃中午饭的时候有一点点骄傲,就让自己背上不断低度罪疚的重担。

这样的自由有何秘诀?保罗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一位不审判的神,就在召唤积极思维或感觉良好的力量。不是的,保罗有信心的原因与他的品格直接相关。普遍的情形就是,圣洁是他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位敬虔的人,他与神关系良好。我想这就是帖撒罗尼迦前书3:13的意思,这节经文说,主要建立他们,“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他众圣徒来的时候,在我们父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保罗在这里并不是在讲地位上的圣洁,而是渐进的圣洁。这就是12节说主叫我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的原因。神的儿女绝不会像神那样出自本源和毫无失败地圣洁,但我们应当成为圣洁。基督徒应当表现出一种一贯顺服的模式,连同一种习惯,在他们不顺服的时候快快去到神那里求洁净。这就是我们能建立“圣洁,无可责备”,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4章享有信心一样的原因。

圣经清楚教导说,达致圣洁是有可能的。这是好消息,不是坏消息。你得到许可,可以看你生命中蒙恩的证据。你得到许可(也受到要求)要顺服。你在今生绝不会完全,你不能做任何事情赚取神的爱。但作为得救赎的人,神重生的儿女,你无需成为一个灵里失败的人。靠着神的怜悯,你能“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马书12:1)。

@出版于恩泽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