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在每种情境下,箴言总是对的?

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会祷告,看诗篇 ;得智慧,读箴言 ’的顺口溜。很明显,为什么要读箴言?为要得着智慧!是否完全正确?实际也未必完全不对。通常人们对箴言书有两个常见的误解:首先,很多人把箴言和聪明、知识直接划上等号。其次,认为箴言就是绝对的真理标准。久而久之,便把箴言书当作惟一绝对的应许,其实不然。

希伯来文对智慧一词的理解,并不容易扼要说明。如果从整卷书的角度来理解,智慧是指生活的技能。实用的知识,如何帮助人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说话、行事。换言之,智慧人有能力避开许多问题,有处理好它们的能耐,以及正确的回应。所以,智慧不单纯只是智力、聪明和知识,它通常与见识、谋略和洞察紧密相连,最要紧的面向常常用来描述仁义、公平与正直的举动。

所以,得智慧正确的理解,就是得着一种驾驭生活的能力。其次,智慧在面向黑暗与邪恶,它领人走向全备生命意义的道路上:不是生命,就是死亡。

在箴言书中,智慧的反面就是愚昧。故此,正确读懂箴言,认识辨别智慧女子和愚昧女子就显得格外重要。那箴言书到底是写给谁的?看似父亲写给儿子的训诲,实际上是指向少年人(箴一4)。而少年人行在路上,会遇见两位拟人化的女子:智慧女子和愚昧女子。

使愚人灵明,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 (箴言1:4)

这两个女子都很有胆识,一个呼叫,一个喧嚷。她们的信息是什么?渴望与年轻人建立关系。她们到底是谁?智慧女子的房子座落在城中高处(箴九3),在古近东的文化中,城中最高地点的建筑就是圣殿。所以,智慧女子代表神。愚昧子女是坐在自己的家门口,也坐在城中高处的座位上,她代表的不是真神而是偶像,就是那些引诱以色列远离耶和华神的那些或男或女的假神。在这两者之间做选择,会有生与死的后果。

打发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 (箴言9:3)

那么,箴言总是对的吗?是否就是绝对的真理?它是神的应许吗?大多数人都错误的把箴言当作一条绝对的律法,实际上,箴言是提供一个在合宜的时机和场合下通常为真的原则。

旧约有意把智慧文学放在古近东智慧文学中,如所罗门的智慧与邻国比较(王上四29-31)。近代考古学家发现以色列邻国有许多文学著作,如苏美文学(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文学,以及埃及智慧。相比箴言书,我们并不知道谁前谁后,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箴言文集,在对比中有不少相似的教诲。这提醒我们,这卷书根植于古时候那个世界的产物,读者也要明白当时读者的意境,不应该只是一本读出它表面意思的书,只有把古代的情境重新建立起来,才能更好的关联现在,这是读懂箴言一个关键的原则之一。

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测量。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胜过万人,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  (列王纪上 4:29-31 )

其次,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箴言是神的应许吗?或者说箴言总是对的吗?当你对比约伯记和传道书,它们之间好像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和矛盾。初读箴言的人可能会得出一种结论,以为那些遵守智慧律例的人,必定得到伟大成就和奖赏,至少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其他处境下却是相反的结果。

有一种古老的智慧称之为报应神学。这一种观点意思是说,受苦一定是与一个人犯罪有关,所以约伯的三个朋友一边诊断一边开药方(悔改),他们都主张自己的智慧。从约伯记的序言就知道,约伯受苦并非由罪引起的。受苦的原因,正如约翰福音所说的,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  (约翰福音 9:2-3 )

一言以蔽之,约伯记正好就是出于正典的一种修正,防范人过度解读约书和箴言书。它舍弃了把箴言书的智慧行为与物质的奖赏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机械因果的应用。因此,人之所以受苦,还有罪以外的原因。

还有诸多关于智慧的故事,如约瑟和但以理,他们都遭遇苦难,一个被卖又遭人诬陷,一个被掳又遭人算计。这些故事到底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为什么约瑟的顺服却遭受刑罚?约瑟悟出一个真理:关键在于神对自己的一生是怎样看的(创五十20);而但以理的事迹也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依赖文献和传统对王做的梦一点忙也帮不上,关键是,但以理的智慧则来自上帝的启示。同样,在约伯的苦难中,所有人都主张自己有智慧,自己的分析是对的。然而,约伯记却告诉我们,人的任何主张都没有正当性。惟独神才是智慧的源头,祂照着自己看为合宜的时候,就发出智慧。

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创世记50:20 )

故此,华尔克提醒我们,箴言并非应许。虽然可以当成一般原则来看它是真,并不是在每种情境下都是真的。关于义人和恶人最终的结局,新约已有更完备的教导。(因本次篇幅有限,下回以专题形式展开新的对话。)

本文是一篇读书报告的反思和总结,引用川普·朗文《如何读箴言》一书,有条件的可以一饱口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