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人|改革宗的释经学

释经的话题已经离不开个人对圣经的诠释,它不是某些特定人群的“专利”,而是每个人日常灵修的一部分。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至少对经文诠释有着两种解读:文本的含义和隐晦的含义。这可以说是二元思维的范畴,很奇妙的是,他们都会把圣灵融合成为一个普遍的解说:亮光的不同。其中大多数人的解读实在是太过灵意化,这是先入为主的幻想,意思是解经是错的,大多数得出的结果却是对的,所以读经和解经是要有一个前提的依据。

我们在课堂学习和一些释经学的书上,大概都是三个要素,说的费解一点是客体、主体、联结。简单来说就是圣经、读经者、圣灵。从总体来看,分的就特别的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虽有联结的表达,当客体和主体就被孤立化了,接下来我介绍一个新的框架:改革宗的释经学。

改革宗的释经学在前面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平衡性调整,把圣经(客体)换成圣经文本(简化易懂),读经者(主体)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个人的阅读,一个是群体的释经者(指教会)。这样就构成一个三视角的方法论,可以很好地平衡诠释的整全性。所以,读经里面有个人的视角,也有群体的视角,因为上帝的话语是向人说话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就来作一个平衡的探讨。首先假设一下,如果读经没有这个群体,只有上帝和个人,这是个什么样的教会呢?他们强调从上帝直接领受个人的亮光,灵恩派就是这个模式。如果你问他们有没有信条之类的话,他们非常反感,我们只读圣经,不像你们改革宗喜欢读人的东西。另一个只有教会的读经没有个人这是什么教会?天主教,这也是很危险的。我们之所以说改革宗的信仰是均衡的,我们相信上帝既对个体说话,也对群体说话。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圣经是自我印证的,是透过圣灵工作的。在历史中,圣灵一开始就向人说话,人们就把它记录下来,使徒信经也是对教义的一种总结,这也是那个时代圣灵对教会说话的印证。我们知道在世界各地,无论你在哪里,他们都聆听上帝的话语,所以我们不但要从历史中听,也要横着听,上帝在其它文化中,对祂的信徒说了什么话。

三视角的方法论,作为改革宗的群体已经相当熟悉了,图形是这样的:三角形最上面是文本(就是指圣经),左边一个指个人性的阅读,右边一个是群体的释经者。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环节仔细来看三角形,首先从上端,圣经文本。这里有两个双重的意思,第一层是字面意思,第二层是属灵意思。这个是不容易区分,比如浪子的比喻,有其字面的意思,也有属灵的教导,且经文的每段都有这个特征。在改革宗的释经传统里面,这两个方面都要注重,但是不能说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属灵的意思。我们强调圣经有他的权威性、清晰性、全备性和必须性,意思就是说圣经是足够的,完全性和充足性是一致的。第一,圣经是一切人类生活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权威可以加在圣经之上。第二,圣经在一些教义上是清清楚楚,人是可以看得懂的。第三,有关乎救恩的事情我们不需另外的启示,圣经把关乎我们生命及敬虔的事都告诉我们了。第四,圣经是我们蒙恩的唯一途径,没有圣经我们是没办法得救的,就如圣经所说,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

虽然圣经是一本古代的著作,而且作者有许许多多,批判学者不是指作者不符,就是说拼凑的论调,我们的立场是,整本圣经的作者是那永恒的上帝。作为改革宗的神学,我们是忠于圣经原文的,在解经的原则上我们是强调以经解经的。第二,我们所读的是在大的整体的处境下读的。有整个的轮廓,教义和信条是有统一性的原则,是在一条线展开的。第三,你如何从你的经文当中建立应用的桥梁?就是把经文活出来,文本经过诠释以至于应用。

第二,我们看诠释的个体,读者这一块。作为传道人,你的读经方式,和一个病床上的人是很不一样,和一个无神论者读经也不一样。如果佛教徒来读的话,他想到的上帝可能是大佛。所以,我们读者有各自的知识背景、成长环境、个人经历、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我们读经的因素。当一个人感到非常痛苦和空虚,他一般不会去读约伯记可能去找诗篇23篇给予安慰。一个多妻的人,他一定可以找到赞同他一夫多妻的经文。或一个姊妹想要作牧师,她就会找到一个地方证明自己是可以作牧师的。为什么圣经变的如此混乱不清?那是因为我们带着一个目的去找,人都是这样的,这个是很危险的,好像看上去很属灵,实际上你把你讲的已经当作圣经的权威了。所以,作为传道人,你的目的就是要把整本圣经的、有次序的、一卷一卷的讲解,不随意也不略过。

作为个体的读者,我们要如何明白圣经呢?我们不能单一的,分段的把其他部分相联系或串联。我要从整本圣经去看,从圣经里找到合适的解释加以应用。第二,我们要顺服在圣经的权柄之下。虽然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我们相信圣经是带有说服力的,圣灵是藉着祂的道对人心说话的,好使我们顺服在祂的真理当中。第三,就是在文化的框架中,上帝在我们文化的处境中说了什么?圣经不同别的书,是活水的泉源,从古到今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都彰显上帝奇妙的作为。

第三,我们看诠释的群体,就是教会。教会是一个大群体,是在历史纵向和横向来讲。比如说我们透过信条、信仰告白,在历史里形成对圣经的解释,意思就是圣经诠释学在历史当中的一个结果。在教会中我们寻找什么?固然是普世教会共同认同的地方。这样可以消除私欲和偏见,也能看到自身的盲点,对自我有很强的审视性,对自我解经有批判性的反省。

作为群体性的读者,首先我们要知道,教会不是一个教义的群体,而是一个读经的群体。从古至今上帝不断地跟每个人说话,以至于在历史中有那么多信息,那么多丰富的财产,不同的方式,还有那么多的书留给我,我们是可以跟书对上帝说话的。第二,我们不是反教义,我们在教会当中是有认信的。在改教的传统中,我们个人的理解是要在教义的框架下被检验的。所以,我们可以好好使用这些信条和教义,用来审查和检验我们的解经,并且正确的应用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