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耶稣说「不要论断」时,祂是什麽意思?

作者  Sam Storms

大多数基督徒都至少有一节他们最喜爱的经文,这毫不令人奇怪。但令人吃惊的是大多数非基督徒也同样有一节他们最喜爱的经文。非基督徒对圣经的认识可能不多,但是他们必定会引用马太福音七章1节,一如夜晚会紧随著白天一样:「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这节他们所最爱的经文,他们却了解得最少。

 一节被滥用的经文

从来没有一节圣经经文像这节经文那样被彻底地滥用、误解和误用。非基督徒(也有不少被误导的信徒)使用这这节经文来谴责任何所有敢于批评或揭露罪、缺点、或偏差教义的人。人们不敢说同性恋、奸淫、搬弄是非、逃税、淫乱、堕胎、其它宗教,等等的不是,因为那会招致公众的愤怒,而公众确信他们所鄙视和拒绝的耶稣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该彼此论断!

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讨厌绝对真理,特别是关乎道德方面的绝对真理。当我们指出在善与恶、真与假之间存在著绝对的区别时,总要冒被贴上守旧或封闭头脑标签的风险。简单地说,对今日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学生来说,「食古不化是我们唯一的敌人!」

当然,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他们指责我们论断他人的时候,就是在违反这个诫命,而他们却要我们对这个诫命负责。坚持说我们的宣判(指责某些信仰是错误的和某些行为是不道德的)是错误的同时,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伦理的标准与立场。坚持要别人不加批判地宽容各种观点,就是在对持不同观点的人表现出极度的不宽容。

耶稣的意思不是什么

从两个因素,即紧邻的前后文,以及新约圣经的其它经文,对「判断」的教导可以证明,耶稣并未禁止??我们针对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等表达意见。

几乎整篇登山宝训,包括之前和之后的经文,都是基于一个假设:我们要(而且应该)使用我们的判断力作出伦理和逻辑上的判断。耶稣告诉基督徒,我们要与周围的世界有所不同,要追求胜过法利赛人的义,要比非信徒作「更多」的工,当我们在施舍、祈祷、禁食时,要避免假冒为善。

「在所有批评之前,必须先有忏悔」

不但如此,紧随著马太福音七章1节的敦促,耶稣另外宣布了两个命令:不要把圣物给狗和猪,并且要提防假先知。 「要服从这两个命令,就不可能不作出批判性的判断」 ,斯托德(Stott) 说:「为了确定我们的行动是针对『狗、猪、假先知』,我们必须首先能够认识他们,而要认识他们,我们必须进行批判性的辨识。」

与此教导相关的经文有:太十八15-17;罗十六17-18;林前五3;加一8;腓三2;提多三10-11;约一四1 – 4;约贰9-11;约叁9-10;特别是约七24,主耶稣说,「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 黑体字的强调是我加的 )

耶稣所指的是什么意思?

那么,在马太福音七章1-6节中,耶稣所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耶稣禁止那种自以为义、吹毛求疵、破坏性的论断。这种论断,不是以关心他人的属灵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而是只顾在人前炫耀自己所谓的义。

耶稣并未禁止有爱心的斥责和建设性的批评,而是那种自私而尖酸刻薄的批评。斯托德对这种尖酸刻薄的批评的解释是:

…不是批判性的评估,而是严苛的论断。尖酸刻薄的批评者是一个对别人造成消极和破坏影响的「找茬者」,他以发掘别人的错误为乐。他以最恶毒的手段来建构别人的动机,对别人的计划泼冷水,对别人的错误吹毛求疵。“

总而言之(见斯托德著:The Message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Matthew 5-7 : Christian Counter-Culture]):「『不要论断』的命令不是要人变得盲目,而是呼吁人要宽宏大量。耶??稣没有告诉我们,不要停止作一个人(暂停我们批判的能力,此能力能使我们与动物有别),而是宣布放弃妄自尊大要成为神(自己作为审判官)的野心。

等等—还有更多的意思

但我们绝不能停留在七章1节这节经句上,耶稣在接下来的经文中,对这个问题有更多解释。耶稣要求我们不能自以为义、严厉苛刻地论断人的原因是:「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2节)这里的问题是要决定,这种论断是指我们从人或是从上帝的手中所经历到的论断。

当我们设立一个他人必须遵守??的标准时,我们首先要比别人更能遵守。这就是为什么谦卑和爱,必须支配我们的判断。在所有批评之前,必须先有忏悔。在我们指出在其他人的错误之前,让我们首先承认这个错误也存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

你的眼里有什么?

马太福音七章3-5节说明这一原则。耶稣问到:「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这一原则适用于无数的情况,例如谴责外部可见肉体的罪,像奸淫、偷盗、凶杀等,以便遮盖或减少内部不太明显的内心的罪恶,像嫉妒、苦毒、贪婪或欲望等。与此相关的还有,偏好指出别人的错误,这恰恰是把他们自己的罪显露出来。这种论断的形式无非是自我审判。我们以为,我们只要让别人知道他们的罪的严重性,那么比较起来,我们闻起来倒像一朵玫瑰。

「圣徒并非是不知分辨的傻瓜!」

还有一种相反而同样危险的情况。在马太福音七章6节,耶稣说,「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耶稣在这里点出过份纵容和不加分辨的危险。在爱我们敌人的同时,要加倍努力,作出公正的判断,在对与错、真理和谬误之间,存在著一种使人变得软弱无力,无法做出必要区分的危险。尽管圣徒不是法官,但他们也不是不知分辨的傻瓜!

耶稣不是说我们应该向某些我们认为不值得的人隐瞒福音,但是耶稣是个实在主义者,祂知道在经历多次拒绝和对福音的嘲弄之后,就是转移到别人身上的时候了。总是会有一些人固执地心怀恶意,对福音麻木不仁,他们不喜欢圣经的真理,只顾著嘲笑它。

高于一切,在背景之中的福音

总之,我们应该总结出以下的几个要点。首先,重要的是要注意耶稣说的是「珍珠」,而不是「砂石」 。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福音讯息是无价之宝和无法估量的荣耀讯息。

其次,我们将对不同类型的人作见证,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区别对待他们。(见徒十七32-34)。

第三,在不同时侯对不同的人传讲福音时,要强调不同的侧重点,不能用一成不变和机械的方式。有些人已经因为罪恶感和罪咎感而感到灰心,他们已经因著圣灵的工作而扎心知罪,因此需要听闻上帝在基督里的爱。有些人需要听到上帝的圣洁和愤怒。有些人需要著手处理他们心中的堕落,还有一些人需要面对上帝的怜悯和宽恕。请记住,此命令是在爱我们敌人的背景下所设置的。虽然我们不可将我们的珍珠投放在猪前,但我们也不该令人讨厌,心怀恶意,和冷漠不关心他人。

「此命令是在爱我们敌人的背景下所设置的。」

最后,在某些教会里,或者对于某些基督徒,可能并不需要教导马太福音七章6节这节经文。他们的问题不是没有能力分辨,常常将珍珠放在猪前。他们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向人抛洒珍珠!这节经文是写给那些热心传福音,却没有从饥饿的灵魂中辨别出亵慢人的人。最有可能的是,我们首要的问题是没有传福音的热心。

本文摘录www.theresurge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