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信仰历程:既充满喜乐,又持续争战

作者  傅格森

我们对有关信徒灵命成长之教义的理解,经常局限在自我满足的层面。但若想信仰生活真正达到平衡和谐的地步,就不能只着重在个人经历的某一点上。很有可能在基督徒当中,很有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信徒没有完全摆脱罪的困扰以享受内心的平静释放,他便是个小信的人。

而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有人会视这天路历程为灰暗的、艰苦的、荆棘满途的、甚至要是你认为救恩唯一的价值就是在将来的寄望,在他看来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今世作基督徒不应当是未来要享受之福乐的悲惨序曲,况且将来的福乐还不一定能为今生的生活带来什么启迪!

采取以上任何一种极端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基督徒生命历程不会总是笑口常开的,但也不会永远是泪痕满面的;不会老是平安无事,也不会是整天损兵折将的。信徒的信仰历程有“因信而来的喜乐平安”(罗15:13),同时又有《西敏斯特信条》中所称的:“持续而无法和解的争战”。

新约圣经视基督的降世(包括他的道成肉身、在世的生活、他的死、他的复活和他的升天)为划分历史的时刻。这个时刻的来临是极具震撼力的,它扭转了历史的轨迹,使现今的时代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个人身为基督徒,乃是生活在人类历史的一个非常特殊时代,即在基督第一次的降临(也就是圣经所说的末世的开始)和基督的再来(也就是世界的末了)这两个时段之间。

所以,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就具备了这段过渡时期中的种种特点。基督救赎之工作所结出的果实和基督的得胜,已经开始彰显在整个人类世界中,在信徒个人的身上,以及社会整体的新社群中。我们因信是“已经得救”的人,但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正在被救赎的人,主在我们心中仍旧不断在作工;我们甚至还可以说我们是尚未完全得赎的人,要等到基督再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彻底地更新,拥有主的形象。我们是活在“两段历史时刻之间”的人。

用来形容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个很生动贴切的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按照圣经的教导,十字架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就好比D-Day,D-Day乃是决战并战胜之日;而V-Day则是当大局在D-Day已经奠定之后,向前瞻望那全面获胜的凯旋之日。基督徒拥有战胜敌人的保证,然而,在现今的处境中,小的战役、扫荡肃清残敌的工夫,一生中还是免不了的。用上一章所讲的话,基督徒已经在基督之死的得胜上向罪死了,但罪本身还没有被消灭。罪还是罪,并且正如我们在下一章所要讲的,我们仍然要把罪当成罪来看待。

保罗的教导中含概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就是如今我们与罪的关系已经大大改变了,因为我们已经踏入了D-Day的胜利局面,但在还没有到达罪恶被彻底歼灭的V-Day时刻,我们免不了仍然要与罪交锋,并且会发现自己心内不断有交战。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当他来到主跟前时,感到“外面有争战,里面有恐惧”是必然的事。这种“无法和解的争战”其本质就是如此。争战来自两个源头,正如艾力奥特(Charlotte Elliott)在诗歌“Just I am”(照我本相)中也是根据保罗在哥林多后书7:5所讲的)巧妙地指出,这两个来源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

新约圣经则告诉我们试探的来源,即基督徒经历到冲突的地方主要有三:从世界来的、从肉体来的、从魔鬼来的。在这些试探当中有一种势力要动摇我们与主的关系。在以弗所人信主之前,他们和其它人一样,受制于“时代的潮流”,以及“空中掌权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的人身上运行的灵。”(弗2:2-3)。而在约翰壹书所指出的也正是这三股典型的、难以切断的绳索:

孩子们,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太初就存在的那一位。青年们,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强壮,上帝的道在你们心里,你们也胜过了那恶者。不要爱世界和世上的东西。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原来世上的一切,就如肉体的私欲、眼目的私欲和今生的骄傲,都不是出于父,而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世上的私欲都要渐渐过去,但那遵行上帝旨意的却存到永远。(约翰壹书2:14-17)

——选自《磐石之上》P204-206,Virginia Yip译